“看脸”的时代真的来了?

2017年的《最强大脑》上,许多人通过百度机器人小度,初步了解了人脸识别技术,而到了今天,我们见证了从现金支付、扫码支付到刷脸支付,从手持纸质车票到依靠人脸识别闸机进站,

人脸识别技术如今已可以稳定运行并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

“看脸”的时代真的来了?

1

人脸识别技术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不仅使用方式简单快捷,获取方便、非接触性验证及优异的可扩展性等都是其现在备受关注和青睐的原因,大大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时间和空间效率都有极大提高。

推行人脸识别是为了增强基础信息认证能力,使个人信息安全系数更有保证,还成就了社会安全防范方法和风险应对措施。国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基本都普及了人脸识别技术,是公安部门用来监测违法情况的信息采集工具。

多维数据、跨系统智能、融合应用,在今天已成为提高应对新型犯罪能力的必然趋势。半个月前涉及7人命案、潜逃20年的劳荣枝能够落网,人脸识别功不可没。而之前靠着抓逃犯上了热搜的张学友演唱会,人脸识别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降低了社会上所存在的潜在风险,维护了社会的和平稳定。

2

但是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必然伴随着不少的质疑和挑战,2019年12月12日,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圣地亚哥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Kneron用高清3D面具和照片,在世界多地成功欺骗了包括中国的微信、支付宝以及中国的火车站。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人脸识别安全性和隐私性的一些讨论。

“看脸”的时代真的来了?


我认为,很多情况下人脸是公开数据,我们每天走在街上都能被人看到,不能说人脸就不能给别人看了。实际上,我们的人脸信息早就已经相互流通和流动了,所以不能因为个别隐私泄露事件就对这一技术采取禁止的态度。

不过,我从来不认为隐私是不值得被重视的,但公民的隐私是一个相对的状态,隐私泄露从来都不只是人脸识别技术才有的问题,安全问题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隐私需求的钟声,在这样正向的发展趋势下,我们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障。我们需要清楚的一件事是:人脸识别与隐私、安全从来不是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始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积极支持,而不是消极否认。

3

但若是说人脸识别能够完全取代未来身份证或其他传统模式,我也是不同意的。

每一种技术都有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不能因为某一种先进技术风头正盛就只进行强制性的普及,也不能因为某一种方式濒临淘汰就完全切断其使用途径,更新换代是一种进步,但强制性的更新换代是一种私刑,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成简单粗暴的单选题。换种事物,那也是一样的道理,电子书纵然轻便,依然取代不了纸质书厚重的触感。不管是人脸识别,还是其他闯入我们生活的新技术,都只是给我们的生活多增添了一个选择,它终究只能是一个选择。

“看脸”的时代真的来了?


总而言之,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不利影响,均为可被规范的影响,若从长远来看,因为暂时的缺陷放弃发展一项极具潜力和未来价值的技术是值得商榷的行为。它的兴起不是偶然,而是有着真真切切的益处,顺应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解决了当下用户们的痛点的。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切实解决用户关心的隐私问题、安全问题,促进人脸识别技术良性发展,规范技术的良性使用,才是真正让新兴技术为我们所用,才是应用技术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