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語佛緣:運城博物館藏石雕佛像選介

石語佛緣:運城博物館藏石雕佛像選介

運城博物館序廳

作者 | 胡春良

運城博物館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位於鹽湖區魏風街,佔地38.07畝,建築面積23570平方米,其中展覽區面積15000平方米,文物庫房面積5000平方米;現有藏品8747件(套),實際數量20459件,其中珍貴文物572件。運城博物館成立於2013年12月,2016年7月1日免費開放。

運城博物館館體建築佈局取“太極之意,星雲之勢,搖籃之形”,寓意著這裡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建築造型宛如紮根於黃土高原之上的老樹根,訴說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滄桑。基本陳列以“大河之東”為主題,由華夏尋根、館藏珍品、盬鹽春秋、地靈人傑、土木華章、條山風雲等6個歷史專題展和運城農業、工業、城建和文化等4個特色主題展組成。

先後多次前往運城博物館參觀,在河東文明宏闊的維度裡,感知生生不息的地域人文,一種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曾經寫過許多篇文章,記述、說明運城的文明、文化。在這篇文章裡我選介幾件運城博物館館藏的石雕佛像造像精品。這些佛像是石雕的信仰和藝術,是文明歷史的印記。

石語佛緣:運城博物館藏石雕佛像選介

造像碑

名稱:造像碑

時代:隋(公元581-618年)

尺寸:高62釐米、寬20釐米、11釐米

出土地:運城市鹽湖區柏口窯村

說明:造像由三層造像和長方形座組成。上層坐像為釋迦佛,兩側上下另有22尊雕像,風化嚴重不辨;二層造像四面共12龕,各雕生像一尊;下層造像的正面為6尊像,造像的兩邊各蹲一獅子,背後和兩側為13個技樂像,風化嚴重不辨;底座正面和右側面陰刻題記為供養人姓名等,時間為“大業……”。

石語佛緣:運城博物館藏石雕佛像選介

一佛二弟子石像龕

名稱:一佛二弟子石像龕

年代: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

尺寸:高33.5釐米、寬17.7釐米、厚12釐米

出土地:新絳縣橫橋鄉劉家莊村

說明:青石,廡殿式龕頂,正面火焰形龕,龕內結痂跌坐一佛,佛高肉髻,身著袈裟,施禪定印,佛兩側於仰蓮圓座上各立一弟子。龕兩側有題記,刻有供養人姓名,落款為“開元九年十一月廿三日”。

石語佛緣:運城博物館藏石雕佛像選介

貼金彩繪佛像龕

名稱:貼金彩繪佛像龕

時代:唐(公元618-907年)

尺寸:高12.1釐米、寬8.7釐米、厚4.9釐米

來源:平陸縣聖人澗村紅旗八隊徵集

說明:白砂石質,貼金彩繪。佛高肉髻,面相秀美,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施與願印,外穿褒衣博帶式袈裟,結跏趺坐於圓形蓮座上,左右二弟子陪侍,蓮座兩側各有一護法獅。

石語佛緣:運城博物館藏石雕佛像選介

一佛二弟子造像

名稱:一佛二弟子造像

年代: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

尺寸:高31.5釐米、寬14.2釐米、厚9釐米

出土地:運城市鹽湖區柏口窯村

說明:由座和造像組成。座四周陰刻題記:“大業二年四月八日佛弟子李長賓為亡世父母所生父母及合門大小修治釋迦象一區,人李之裕……”

石語佛緣:運城博物館藏石雕佛像選介

一佛二弟子立像

名稱:一佛二弟子立像

年代:南朝宋景和元年(公元465年)

尺寸:殘高32.2釐米、寬17.5釐米、厚11釐米

說明:青石質,火焰形背光,佛高肉髻,披帛纏身,掛瓔珞,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放在護法獅頭上,兩側各立一脅侍弟子;背面陰刻隸書“景和元年”,線刻童子像。

石語佛緣:運城博物館藏石雕佛像選介

名稱:一佛二弟子坐像

年代: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

尺寸:高17釐米、寬9釐米、厚6.3釐米

來源:平陸縣張村鄉下張村徵集

說明:白砂石,火焰紋背光,佛像椅坐,著通肩大衣,雙手施無畏印、許願印,人物形象莊重,衣紋繁密,兩側各有一脅侍,座的兩側和背後陰刻銘文“孝昌三年四月廿三日佛弟子王¨為前生父母姻緣眷屬合門大小造釋迦象一區敬心供”。

當然,這六件佛教題材的石雕造像只是運城博物館藏眾多佛像很小的一部分,並不能代表館藏佛像的藝術全貌,但是這石雕上凝聚的歷史信息、信仰信俗、藝術裝飾、文化特點,以及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過程,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從這點上講,這些有信仰的石頭是有生命的,是有溫度的,詩語梵音,洞達心靈。

石語佛緣:運城博物館藏石雕佛像選介

責任編輯:張國平

備案編號:運城網信A00236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