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乖戾的人性深處是一顆活著很累的心

今年4月25日,媒體披露了北大學子吳謝宇被抓的消息。

與普通的弒母案不同,吳謝宇案更加備受關注。

他是北大錄取分數很高的經濟系高材生,前途無量,在將來可能成為一枚名校背景的金融精英;

他作案前在親戚朋友面前都是完美好孩子,一直學習優異,聽話懂事,人緣不錯;

他成長於教職工家庭,受到的教育應該比其他孩子更加健全。

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乖戾的人性深處是一顆活著很累的心

看其照片,那青澀的面孔,稚氣的微笑,友好的情態。

這些,都是他帶給大家的普遍的印象。

可是,在這美好的形象之下卻深藏著一顆乖戾之心,他以難以置信的高明手段涉嫌殺害親母,多層包裝,活性炭祛味,慌稱去美,騙取百萬金錢,七個月後屍體才被發現......

這些都不禁讓人寒噤,高智商犯罪異常可怕,知識用來做壞事危害更大,是文教的悲哀。

只是,細細梳理一下,吳謝宇弒母並不能用簡單的倫理道德去評判,說其沒有人性,窮兇極惡,請網絡暴民們收起尊口。

這背後有人性的深度原因,總結一句話:活著很累。

我們試想,一個人智商情商再高,也不能長年累月生活在面具之下,久而久之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行為詭異而人性崩潰。

當年香港著名影星翁美玲一邊向影迷表達樂天安命的情懷,一邊卻人不知鬼不覺地自殺了,讓人惋惜的同時,也感慨人性的複雜和生命的脆弱。

這足以說明,她對公眾說的話,並非是其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其真實想法隱藏的很深,行為說明了一切。

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乖戾的人性深處是一顆活著很累的心

在古板、內斂、清高的母親的嚴苛教育下,從小到大,吳謝宇一直乖巧聽話,刻苦學習,似乎在他身上看不到孩子貪玩好動的天性。

本來他的父親是開朗活動的,他的壓抑多少有所釋放,但在他上大學前後他的父親去世以後,他背靠的至親就只有母親一人了。

雖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但在他的內心是非常排斥的,他並不喜歡母親的刻板,他希望母親給他自己做決定的自由,希望不再以完美示人的代價而一再壓抑自己的人性。

結合網上的一些分析文章,嫌疑人吳謝宇為謀財而害命的可能性不大,我們可以大膽推論,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志的增強,在獨自面對母親時,他再也壓抑不住自己了。

可以想象一下,也許在弒母前他和母親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吵,引起了經年累月的總爆發,讓他決定對親生母親下毒手,只有這樣,以後就再也沒有人管他了。

他也許不想再以成績的優異和做人的完美去滿足教師職業的母親的虛榮心。

我們不遑論嫌疑人吳謝宇的人性本惡,相信他是善良的,三年逃亡期間,他一定是懊悔不已,但又不敢面對法律。

而從他在這麼長時間內沒有去自首來看,他也許能說服自己殺害母親的合情合理。

但是他涉嫌弒母,卻是不能被原諒的,社會道德不能原諒,法律也會嚴懲,但道德和法律,這兩大約束利器卻評判不了嫌疑人吳謝宇,他也許後悔極了,但如果再次來過,他還是會那麼做的,整個作案過程,蓄謀已久,冷靜處理,就可以看出。

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乖戾的人性深處是一顆活著很累的心

那,什麼可以評判嫌疑人吳謝宇呢?也許是人性。

由孟子荀子發端,人性本善本惡的爭議貫穿中華整個文明史,未有終論。

到了明朝中後期,王陽明“驚豔”總結,人性本無善惡,可善可惡,算是至論。

弒母之時,便是吳人性罪大惡極之時。

當然,案情細節還需等待警方的進一步審理,真實作案動機也有待查實。

雖然現在還不能定論吳謝宇殺害了母親,但他是最大的作案嫌疑人。

逝者已逝,引人哀思。人倫悖謬,教育不化,是最大的悲哀,最讓人反思。

讓我們也為嫌疑人吳謝宇祈禱。

溫馨提示: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