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那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你瞧那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那天在網上看到一句文案:

有人說,這個世界終究是年輕人的,這裡風聲傳得很快,你的身份瞞不了多久。

有點扎心吧。記得剛進體制時,身邊總有前輩說:世界是屬於你們年輕人的了,奮鬥吧。

可是,好像不曾擁有過世界,“年輕”就不再屬於我們了。

最近回憶太多,模糊的,深刻的,像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還依稀看得到,卻抓不著了。


你瞧那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1

清明下雨,老家修路,我們沒能回家祭拜。

直到上週,我們才回了趟老家,上完墳,在一間久違的小屋聚了聚。

公路旁的小屋,是我和爸媽借住過幾年的小商店,大概是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到整個初中時代,都是在這個小商店和學校的往復之間度過的。

關於小屋的記憶,大多已經模糊。只記得媽媽在那裡燙傷過腳,摔斷過胳膊,爸爸在那打過牌,騎過70摩托上班,我在那裡等過一起走路上學的同學,在風雨交加的夜晚擔驚受怕過小屋會從坡上滑下去。

小屋是舅舅的房產,我們從那裡搬走後,先後又住進了人,然後人來人往,歲月更迭,最後小屋被遺棄了,多年失修,變得破敗不堪。

去年,舅舅將小屋重新裝修了下,小屋又恢復了生機。畢竟,它承載著兩代人的記憶和情感。

現在,小屋傢俱、炊具,樣樣齊全,整潔,乾淨。平時沒有人住,但偶爾回老家時,可以在那裡小憩,做做飯吃。

那天,小屋又變得熱鬧了,生活的氣息漸漸升騰。爸爸、舅舅與家鄉的老者開懷暢飲,說著過去的故事。故事裡的酒沒變,酒裡的故事仍在繼續。

回老家的次數少,但每回一次,總是會真切的感受到時光的流逝,逝去的人長眠于山野,靜默無聲,唯一與這個世界的連接只剩下一些深深淺淺的記憶,留守的長輩仍辛勞的躬耕于田間,雙鬢花白,日漸佝僂,看那滿地跑的陌生孩童,便知道,一撥人的新生總是伴隨著另一群人的衰老。

相較於父輩,我們好像較少去感懷過去。是誰說過:當一個人開始回憶過去,就說明他開始老了。

不無道理,人到中年的我們,被層層疊疊的生活推搡著,裹挾著,鈍化著,不安著,現實著。回憶,是奢侈,是矯情,是傷懷,是詞不達意,是言不由衷。

時間從未長大,它始終都像個調皮的孩子喜歡把堆好的積木一推而散,好在記憶這東西能讓廢墟重生,只是它喜歡變成一句詩,一首歌……就像羅大佑所唱的:“流水它帶走了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時間滾滾向前,我們亦步亦趨,許多事,也只能在回憶中才成為了意義


你瞧那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2

那天,在QQ空間裡找個素材,看見自己十多年前寫的日誌,特別是寫和前夫哥愛情的,會心的笑了,那些文字裡的小心思,現在看得透透的,一個自卑的少女為了愛拼盡全力的慌張模樣多麼可愛。

雖然我們的婚姻失敗了,但這些文字倒沒有給我”打臉“的感覺,因為那時,是真的愛啊。

至於緣由,依稀記得是因為前夫哥的前任在自己空間裡寫了關於他們愛情的一段文字,然後我明明白白的給予一種回應,洋洋灑灑一大篇,像潑墨後的大肆渲染,分明是一個現任在對前任宣誓主權,是嫉妒和自卑的心在作祟,要不然不會”曬“得那麼用力了。

現在看來多少有些矯情,但它太真實了,一個對愛情並不夠篤定,卻又那麼相信愛情的模樣,有點讓人心疼,也有點讓人嫉妒。

事過境遷,多少人還有”曬“的心情呢?更多的是墜入生活的庸常,趨於對現實的妥協。年少時的愛慕,總是聲勢浩大,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人到中年,知道如何疲倦,如何戰鬥,如何麻木,如何清醒,如何偽裝,或許,一切都不那麼真實,所以也就沒有了”曬“得必要。

歷經世事滄桑,愛如故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都是習以為常,不足為外人道了。

人真正的成熟,是去正視愛的必然流逝。濃烈的愛情,就像過敏,是季節性的,也是有時效性的,只是漫長的一生,不像四季可以輪迴,一旦過了那個時期,也就永遠的過了。

中年的路已經越走越窄,人心也越來越鈍,人生的可能越來越少,愛不愛的,或許大家都不在乎了。

因為你會發現,沒有愛情,甚至沒有婚姻,是死不了人的。

只是,當世間所有的如火如荼,最終都風煙俱淨後,唯有愛,才是永恆的,那是靈魂的最終歸宿。愛,終究是個好東西,卻不是人人都能擁有。

有人說,離婚了,你對前半生有恨嗎?說真的,真沒有。張愛玲說過:情出自願,事過無悔,不負遇見,不談虧欠。我的愛情觀,一直就是這16個字。

每一次的選擇,是基於自己本身的需要。每一次的付出,是源於自己的心甘情願的給予,每一次的放棄,也是自己盡力後的放手。

每一程的愛裡,都是因為我們本身的需要、滿足、愉悅和成長。而非是用犧牲、討好、補償和迎合去做的交換,我的感受和需要,是我的責任。離婚於我,最大的成長是已然放棄改變別人的念頭。他人的觀念下面,是他的人生冰山,埋怨改變不了,指責改變不了,恨也改變不了。

聚散離合,不過是人生常態。生命中來來往往的人,都有各自的自由。畢竟我們來塵世,想要的是幸福。能相攜時便相攜,不能共謀幸福時便離開。

人生的際遇,我總相信有著命運不可逆的佈局,在想愛的時節中,遇見誰,都有其隨機性,在能愛的年紀裡,愛上誰,也都有其侷限性。千千萬萬的人,不可能去遇見與瞭解千千萬萬的人,甚至到了該結婚的年齡,遇見誰,那就是誰了。

所以,感情裡的對錯,並不是黑與白那麼分明。命運有命運的隨機,各人有各人的侷限,愛要談的不是高尚與否,不過是選擇你想承擔的,然後承擔你所選擇的。

如果你是一個成長型的思維,你會相信,每一個來到你的生命中,都有其特別的意義,有人讓你感受到愛,有人讓你學會去愛,有人讓你看到自己人格中的各種限制和侷限,有人是讓你看到希望和擴展你的視野。

他們會在合適的階段出現在你生命中,也會在合適的時間退出你的世界,當他離開了,他對你在那個階段的意義也就完成了。

正如劉若英所唱的:“千言萬語只能無語,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千山萬水的相遇,千千萬萬人的相遇,愛,確實是天時地利的迷信。

你瞧那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3

金庸先生說:你瞧那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有時候覺得,文字是迫不得已的安慰,因為沒有選擇,命運如大風,聚散並不由我們自己決定。

只是,我們都不想浪費來到地球的這張入場券,就像北野武說的:“雖然辛苦,我還是會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保持尋找答案的勇氣和熱情,用心去體驗,去愛,去行動,去嘗試,去探索自己和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