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給孩子的愛,要適度,不能過度

有了孩子後,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做好父母這個角色,對於孩子的需求,我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滿足孩子。“愛孩子,就應該給孩子想要的一切”。

可事實上,這種滿足孩子一切需求的“愛”,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鄰居家9歲的小龍,是家裡的寵兒。爸爸媽媽就他一個孩子,總是什麼事情都依著他,小龍想要的東西、想要做的事情,他的媽媽都會二話不說地滿足。

在家裡,小龍就像小皇帝一樣,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做,在鄰居梅姐看來,孩子開心就好。家務活從來不讓小龍插手,就連吃飯,每次都是媽媽盛好後,才坐到桌旁。

可是,梅姐最近發現,明明什麼事都依著小龍,小龍卻越來越不聽話了,還開始跟他們唱起了反調。更令他們驚訝的是,當他們帶著小龍去小廣場玩的時候,孩子們好像都不願意跟小龍玩。

孩子是怎麼了?

不難得出結論:孩子是被寵壞了,梅姐他們給孩子的愛,過度了。

為人父母,給孩子的愛,要適度,不能過度

圖片來自網絡

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會導致孩子出現以下5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共情力

當孩子被當作家庭的中心養育後,他往往只顧自己的感受,看不到別人的感受,更不用說共情了。

2.不懂得珍惜

當孩子的需求總是輕易就得到滿足時,他會認為自己擁有的一切太容易,因此,很難去珍惜他所擁有的東西。

3.不知道付出

長期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以為一切都很簡單,不需要付出努力。

4.不受歡迎

當孩子過慣了自我為中心的生活後,很容易變得專橫、霸道、唯我獨尊。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孩子們躲避的對象。

5.缺乏耐力

由於一直以來都是想要什麼就會有什麼,因此,孩子長大後也會抱有同樣的期待,認為自己的願望應該像小時候一樣,想到就能得到,容不得片刻耽擱。

當父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給他過度的愛以後,他就很容易形成這樣的錯覺:“我就是最重要的人,所有人都應該圍著我轉”。

可現實是什麼呢?沒有人是宇宙的中心,每個人,都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屬於自己的位置。


為人父母,給孩子的愛,要適度,不能過度

圖片來自網絡


那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去把握那個度,不讓過度的愛害了孩子呢?

首先,我們要有正確的認知,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我們不必圍著孩子團團轉

孩子是家庭的一員,我們不需要把孩子特殊對待。比如:當孩子看中某個貴重的玩具,我們不想買單的時候,就不要勉強自己,如實告知孩子就好;當我們因為工作繁忙,無法全天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也無需自責,抽出一部分時間好好陪伴孩子即可;當孩子有能力做一些家務活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讓孩子承擔起屬於他的那份責任。

其次,正確運用讚美,切忌誇大

對孩子來講,父母的肯定和讚美,有利於孩子自尊心的提高。但是,我們在讚美孩子時,要把握好分寸,誇大、言不由衷的讚美,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自我膨脹、自負,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

我們如何來讚美孩子呢?

1.讚揚孩子善意的行為

指出孩子善意的行為並做出讚美,這會讓孩子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比如,當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其他的小朋友玩時,我們可以讚美孩子:“寶貝,你把玩具給小朋友玩,真好,看到沒,他玩得多開心呀!”

2.讚揚孩子做出的努力而不是結果

當我們讚美孩子的努力和態度時,他會發現,我們更看重的是他的勤奮而不是成績排名。

比如,當孩子考試獲得了理想的成績,跟我們分享他的喜悅時,我們可以這樣讚美孩子:“你為這次考試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3.讚揚孩子能控制的事情

讚美孩子的先天特質,比如長得很漂亮,這種讚美毫無益處,因為這種事情,孩子無法控制,我們應該讚揚的是孩子所做的事。

比如,孩子在繪畫比賽中得獎後,我們可以這樣讚美孩子:“這次繪畫比賽,你的用心準備,取得了好成績”。


為人父母,給孩子的愛,要適度,不能過度

圖片來自網絡


凡事過猶不及,養育孩子,也是如此!給孩子的愛,要適度,不要過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