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意的表達,對愛來說,有多麼重要

我們會經常表達愛的重要性,也會經常去歌頌愛的偉大,提倡愛的奉獻,但是我們很少能夠容納恨的存在,尤其是在親人之間,這種恨在道德上是不被允許的,不被接納的,也更是不被允許表達的。

恨意的表達,對愛來說,有多麼重要

長大後,成為了母親,卻體驗到了對自己母親的恨

一個來訪者,非常孝順,非常的聽父母的話,在她5歲那年父親和母親離婚,母親獨自一人將她養大,母親經常對他說:你長大了一定要對我好,這些年都是我辛辛苦苦將你養大的,我如此的受苦受難都是為了你。

從前的她對這些都是一直認同的,她一直想做媽媽眼中懂事的孩子,一直想做媽媽眼中非常成功的孩子,她要保護媽媽

但是當她做了母親之後。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當年不應該承受這麼多,這不是她作為一個孩子應該承受的部分,她本應該得到媽媽無條件的愛,但是不但沒有,她還要反過來去體恤她的母親的不容易。

此刻她的心中對媽媽有了恨,但同時又非常自責,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她無法處理這二者之間的矛盾,以至於在現實當中不能見自己的母親。

這位來訪者之所以如此衝突,是因為她只能接受心中對母親的理解,對母親的愛,卻不能接受對母親的恨,

這個不能接受的部分越是壓抑,她內心的衝突越是強烈。

所以接納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沒有人這樣教過我們,因為世俗和道德不允許恨的表達,但是如果壓抑一直存在,無法流動,就會阻止愛的表達。所以這位來訪者才會在現實中,不能真正的去表達對母親的愛。

恨意的表達,對愛來說,有多麼重要

弟弟走後6年,她卻依然無法走出來

這個故事中的來訪者,她近一段時間比較抑鬱,情緒的狀態一直不高,她害怕這樣子一直下去,自己就真的抑鬱了,她想知道她怎麼才能走出這樣一個抑鬱的狀態。

她碩士畢業6年,經常出國,平時的居地一直不太固定,但是她不知道自己是要一直在國外,還是回到國內進行定居。去年談了一場戀愛,在今年她給父母買了房子之後,壓力劇增,又決定出國,男友在她調動工作之後,委婉地提出了分手。

突然間她不知道人生到底想要什麼,她在工作上積極勤奮,獨立拼搏多年,此時突然有一種失重的感覺,感到所有的事情都是淡淡的,一種無所謂的狀態,原來的樂觀熱情,也沒有了,而是一種疲憊抑鬱的狀態。

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她生活遭遇到了如今這樣一個瓶頸呢?她說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點,原來在他畢業之後,她就出國做翻譯了,因為親弟弟的意外去世,她辭職一年回國陪伴父母,處理了弟弟的後事,當時因為封閉自己,和當初的初戀進行分手了,她以為一年的時間自己已經可以走出來了,但是事到如今其實並沒有。

恨意的表達,對愛來說,有多麼重要

為什麼6年了,她依然沒有走出弟弟離世的悲傷

除了悲傷,背後還有一些什麼東西是他無法捨棄的呢?一件事在內心當中裝了6年還無法放下,這對於當事人來說是多麼的疲憊和辛苦呢!

這6年來,她多麼糾結,多麼自責,多麼後悔,又是多麼無奈

她為什麼要去給父母買房呢?在自己需要成家立業的年紀,需要去談戀愛,去穩定自己的情感生活的時候,卻在這樣的時刻為父母做這樣的事情,她為什麼要如此擔當?

原來這樣的事情可能是弟弟需要承擔的,就是家庭當中的兒子需要承擔的部分,現在弟弟沒有了,她需要去這樣做,她的內心有很多的委屈,可能父母當年是重男輕女,她並沒有得到足夠多的愛,而此時卻需要她來做這麼負擔重的事情,她內心有委屈有怨言,但是好像又不能去訴說。

還有她對弟弟的恨,作為親姐弟,父母在他們的童年把更多的愛給了弟弟,毫無疑問她是嫉妒的,但是現在弟弟突然一下子沒有了,她能去表達開心嗎?

這是一件多麼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她極力的去回想她和弟弟之間的親情,她為她曾經的所為感到自責,她不能夠理解到弟弟當年的苦,當年所受的累,當年一個人在外的辛苦,她沒有更好的去照顧到他,她內心很自責後悔,他想做一個好好照顧他的姐姐,但是她又想說車禍和她沒有關係,可能如果當年她有足夠的時間去照顧他,也許弟弟就會好過一點,或者也許這個悲劇就沒有發生,此刻她是如此的無助。

恨意的表達,對愛來說,有多麼重要

無處釋放的恨和壓抑

理智上她覺得應該孝順父母,應該心疼弟弟,可是感情上,她又覺著很壓抑。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什麼樣的人很難從哀悼中走出來呢?

那就是有雜質的哀悼。

當我們跟一個人很純粹的好的時候,當他離去,我們這個哀悼可以是正常的進行,但如果這個哀悼有雜質,她就會花更長的時間,因為你去恨一個死人,去恨一個去世的人,這在我們內心深處是很難接受的。

這個姐姐對弟弟是有恨,她必須允許這種恨流露出來,讓自己的這一部分恨在一個安全的環境當中表達出來,她才能從這種哀悼中走出來,不至於讓自己一直這樣疲憊。

真正的走出來之後,她就可以如釋重負,更好的去過自己的人生。

恨意的表達,對愛來說,有多麼重要

關於愛和恨

第一位來訪者只有接納了內心中對母親深深的恨,恨意才會漸漸化解,愛意才會真的誕生,這時的愛不是當時懵懂時候的淺淺的世俗意義上的愛母親,而是真正的放下自己的執意,真正的做到愛母親。

第二位來訪者其實一樣。她要明白,她對弟弟的恨,其實不會讓她對他的愛意減少半分,而是可能會增加十分。這個過程關鍵是釋放了自己,一個充滿著壓抑的愛始終不是真正的愛,也不會讓愛走的越來越遠。

愛和恨,其實是一體兩面。

沒有愛,哪來的恨?

沒有恨的表達,哪來的更深的愛!

願我們會恨,也更會愛!

恨意的表達,對愛來說,有多麼重要

文|愉心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