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花到驻村干部,“苏妈妈”一直在扶贫路上

警花、妻子、妈妈、驻村干部是苏丽身上的标签,作为榆林市公安局一名正科级侦察员,从警为民是她的铮铮誓言。2014年上级安排她到佳县刘家峁村驻村扶贫时,苏丽的丈夫正驻守在另一个贫困村,而女儿面临中考却无人照看,如何让这四个角色从容转换是苏丽心头的一大难题。

从警花到驻村干部,“苏妈妈”一直在扶贫路上

然而短暂的焦虑后,苏丽在孩子和扶贫工作之间做出了抉择。她一头扎进刘家峁的千沟万壑中,成为更多贫困儿童身边的苏妈妈,这一点出生在残疾家庭的刘媛媛感受最深。

媛媛的父亲身体残疾,母亲也有精神残疾,一家人挤在一间颤颤巍巍的草棚里,生活的重担无情地压在这个12岁孩子稚嫩的肩上。

“因为是第一次见,我也看着她挺心疼的,孩子们有自尊心了,她不愿意告诉你,她们家吃什么喝什么,她总是说吃的挺好喝的挺好。”苏丽说,但是我去她家的时候我是彻底被感动,那个时候她们家就那么一大口锅,上放两根叉子,上面放一盆稀饭,然后就弄几个玉米黄馍的那种。

看着小小的媛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身为母亲的苏丽,心像被揪住了,当即自掏腰包,要租房子让他们搬离危房,又冒雨赶到镇子上买来新被褥、锅碗瓢盆等一应生活用品,主动承担起引导教育媛媛的责任,苏丽像亲生母亲一样教刘媛媛剪指甲、勤洗勤换衣服。即使在疫情期间,她也及时为孩子解决上网课的难题,鼓励媛媛好好学习。

在苏丽帮扶的家庭中,有很多像媛媛一般大的孩子,心细的苏丽给予他们的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帮助,更多的是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扶助他们拥有一个身心健康的未来。

从警花到驻村干部,“苏妈妈”一直在扶贫路上

苏丽将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这些孩子身上,而对于亲生女儿,她却怀着无尽的歉意和自责。

从警花到驻村干部,“苏妈妈”一直在扶贫路上

我们无法想象苏丽在扶贫路上承受了多少压力,或许就在她奔波在村里的时候,她的女儿正因为哮喘病发一声声呼唤着母亲;或许在她为贫困儿童撑起一片爱的晴空时,她的丈夫正扶贫返回家中面对冰锅冷灶;或许在她抚慰农村妇女、孤寡老人时,她的家人也在等她陪伴。6年的扶贫路,支撑着苏丽的一直是她那颗有爱的心。

来源:榆林扶贫开发办公室

(ZH)

从警花到驻村干部,“苏妈妈”一直在扶贫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