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事講好,才是文學找回大眾的關鍵

阿桂哥


閱讀率下降了嗎?沒有。應該說,閱讀率一直都是在上升。不信,你看看,如今街上的人,邊走邊刷屏的,遠比以前邊走邊看書的人多了。不信,你到地鐵上公車上看看,幾乎一車廂的人都在刷屏……

不是閱讀量下降,是大眾漸漸遠離了純文學。一些帖子、一些段子一發出來,點擊量很快就十萬+。

大眾對純文學的敬而遠之,作家是有責任的。

一些作家喜歡玩高深玩手法。有的借來什麼意識流,有的在搞什麼超現代主義,把一個很好的故事,顛三倒四地拼接,藉以標榜自己的寫作手法高超和新銳……殊不知,過分地玩手法,加重了大眾的閱讀難度,特別是在泛娛樂化的今天,這是作家們自己在把文學玩死,把文學玩成圈子裡的事情,玩成了作家們互相吹捧互相抬轎的事情。而大眾則是更多地喜歡快餐文化,更多地喜歡段子和八卦……有人說,如今國民的閱讀量下降。我說,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不是閱讀量下降,而是對純文學的興趣越來越淡薄,甚至是敬而遠之。

什麼超現代派、什麼新銳派、什麼意識流……這些東西,大眾莫名其妙,而作家、評論家們卻在美滋滋的自鳴得意。作家們高大上了,十分的象牙塔了,可大眾們卻是越來越生厭了。試想,那麼長的句子,一兩百字,都沒有一個頓號和逗號,讓人讀起來,差不多要氣絕。這不是存心拋棄大眾嗎?一件順理髮展的事情,你顛來倒去地講,讀者要弄明白,不是很費神嗎?

把故事講好,才是文學找回大眾的關鍵

白居易給鄰居老太太唸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風格就是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個文學主張,在我國的文學史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據史書記載,白居易每寫完一首新詩,都要拿去唸給鄰居老太太聽,老太太說能聽懂了,他才定稿抄錄出去; 老婦人說不理解,他就進行修改,直到老婦人說理解了方才罷休。一個文學大家,一個流芳千年的大詩人,就是這樣煉出來的。

超現代派、新寫實、意識流……你們玩吧,你們自己互相吹捧吧,於是,大眾不買賬了。你說,純文學的讀者越來越少,作家們沒有責任嗎?

還有一個,就是創作方向的問題。一些作家遠離宏大敘事,如今,一些作家都把講故事看成不那麼重要。他們認為,故事不要那麼典型,情節也不要那麼複雜,要淡化情節,要突出人物。為此,他們熱衷去寫那麼一點情感和體驗,描繪那麼一點狀態。某女作家寫了一個酸菜和漿水,寫的事情是有地方的特色,也真實,可我總覺得,社會意義不大。某些作家,熱衷寫小人物的命運,他們不愛帝王將相,也不喜歡時代英雄,更不願意去謳歌時代精神,他們只關懷弱小蒼生,如《一地雞毛》、《單位》、《風景》、《煩惱人生》等,敘事姿態大有“實錄精神”、“平民視野”和“反英雄”,他們拒絕崇高和典型,寫的全是生活瑣事,是寫了一些生活狀態,卻又不能把春秋筆法的以小見大學到手。這樣的小說,沒有了硬核故事,於是,激發不起大眾的閱讀慾望,就只能在圈子裡玩,你吹捧我我吹捧你。最後,只能是圈子越來越小。

其實,讀小說,絕大多數人還是在乎一個好的故事。

小說,是相對《大學》、《中庸》、《爾雅》這些經典著作而言的。經典著作是宣教和教化,有強灌的味道;小說起源於街談巷議,所以小。小說,講的事情來源生活,但小說也是教化,是以事說理,是寓教於樂潛入人心,講究藝術手法。小說說的理抒的情,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適當的誇張、拔高和美化,大眾能理解。

一個好的小說,只有三件事,1、講好一個故事;2、塑造一個或者幾個有性格的人物;3、能夠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感受到一種情緒。這3點,應該是最基本的。至於什麼意識流等,都是手段,適當玩玩可以,過了,就讓人生厭。

無論小說還是詩歌、散文,都是來源與生活,但高於生活,講究主題的提煉,注重用典型的事件來塑造典型的形象。可如今的作家們詩人們,對於高於生活的理解都走偏了,進入了誤區。意識流、淡化情節等手段的過分使用,使得文學作品失去了大眾喜愛的基礎。傳統的敘事,有順序、倒敘、夾敘夾議等,可如今,出現許許多多讓大眾摸不清頭腦的手法。傳統文學手法,講究人物性格的塑造,也不排除移花接木,可如今的作家們塑造人物的手法,花樣百出。如今,出版事業發達,文學作品無數,你還能塑造出怎樣的不同於其他的人物來?如今,還有什麼樣的人物形象,不能在過去的文學作品裡找到?

塑造典型人物的空間越來越小,但講述典型事件的空間總是無限的廣大,說理抒情的空間也是無窮無盡,只要你有心去發現……

如果文學總是與落伍者、孤單者、寂寞者相濡以沫,過分地表達人情和關懷,最終將會變異為一種寫作投機。因為,隨著歷史的向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開明,那些黑暗面將越來越少,被歷史遺棄的人和事越來越少,那些被前進的社會冷落的生命將會越來越少。也就是說,需要把文學當作生命的一盞燈來照亮人生道路的人也就越來越少,需要這樣的作品來陪伴、溫暖、激勵的人越來越少反之,需要正能量需要文章來提高自身素養的人越來越多。傳播的價值,還是硬核故事。說到底,人們還是需要歷史演義、英雄傳說、時代楷模、民間傳奇等宏大敘事的作品。

有人說,強者多不介意文學,強者只是把文學當作點綴。我認為,這句話,也不一定是對的。當然,什麼時候都有有土豪附和文雅的事情,但,大多數人,在衣食無憂之後,還是需要好文章正能量文章的。

宏大敘事的作品,就是在提供正能量。那些書寫黑暗面書寫小人物的作品,必定走向衰落。只有那些能提供好故事提供正能量的作品,才能將大眾尋找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