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必看!朱光潛《談修養》,堪稱經典

有些書,要等到合適的時間才能看懂。朱光潛的書,早已被列入大學必看書單裡,到現在,隔了四五年才終於拾起這本《談修養》。相見雖遲,卻並不恨晚。我知道,裡面的很多內容當時的我一定是看不懂的,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感同身受。頭一次,看書有了作者在與自己對話之感,特別是看到很多相關議題的談論,1942年寫下的話放在當下亦是成立的。不管是抗戰時期還是太平盛世,年輕人遇到的問題,似乎大同小異,遵循著上一輩人的路線。

年輕人必看!朱光潛《談修養》,堪稱經典


裡面有很多引人深思的話題,在此僅談其中一篇來說說。


《談志向》

學校每年都有大批的學生進進出出,而平庸的居多數,工作後人事的應付多於正當的工作時間,這一輩的年輕人埋怨上一輩人的不作為,卻沒想過自己也可能成為下一輩年輕人的不滿現象,有志青年變成墮落者,比比皆是……立志之後把志向高高掛起,這是行動力不足的問題,知易行難;志向太高不符合實際導致的鬱鬱寡歡,這是好高騖遠的問題,成了痴想。“人生幸福起於願望與能力的平衡”,志向超越了自己的能力範圍,無異於自找苦吃。


朱老立了一個信條,叫“三此主義”: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指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

此時指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環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本分做事,離成功指日可待。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也放大了多數人的焦慮感,總是心浮氣躁,想著一步登天,不切實際的幻想與現實形成劇烈反差,一不小心就走進了“死衚衕”出不來,抑鬱了。如果你有過這樣的心境歷程,建議看看書中的《談青年的心理病態》一文,朱老對年輕人的觀察細緻入微,時代的變化絲毫不影響同類問題的延續。

精神世界的匱乏,連帶著人也會變得了無生趣。讀書、音樂、運動、美學……這些都是精神食糧,每當我察覺到自己快陷入到“麻木不仁”的狀態,就會主動去尋求這些靈魂養分來充實自我,總覺得世界沒啥意思的人,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最後,借用朱老在本書開頭說的他的個性作為結尾:

“我大體上歡喜冷靜、沉著、穩重、剛毅,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尊崇理性和意志,卻也不菲薄情感和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