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再無第二個拼多多

拼多多為什麼能成功?這是一個被無數人討論過的話題。

兩年前,距離拼多多上市敲鐘還有6小時的時候,就有記者向創始人黃崢問出了這個所有人都感興趣的問題。而黃崢只是淡淡地說:我們的成功一大半靠運氣。

黃崢是一個務實的人,雖然這話有謙虛的成分,但毫無疑問包含了他真實的想法。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回顧拼多多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它能有今天的成就,是眾多客觀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甚至可以說,世界上再也不會有第二個拼多多了。


世間再無第二個拼多多


世間再無第二個拼多多

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與微信

2014年,隨著工信部發放4G牌照,中國4G網絡正式大規模鋪開,無數互聯網品牌開始由PC端轉戰到移動端,移動應用場景得到極大豐富。而拼多多,就是在移動互聯網爆發的時代背景下誕生的。

在拼多多剛成立的2015年,中國網民的數量為6.88億,經過三年增長到了8.28億。在這多出來的一億多人眼裡,互聯網世界就像一張白紙,淘寶和拼多多在他們眼裡差別並不大,這對拼多多來說是納新的絕好機會。

更重要的是,這幾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漸漸成為了主流。截止2018年,中國的8億多網民中有98.6%都是手機用戶,可以說誰拿下了手機用戶誰就拿下了互聯網市場。

電商領域的創業就是一場豪賭,賭對了飛黃騰達,賭錯了血本無歸。從結果上看,拼多多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它把所有的籌碼都放在了移動端,一心只做移動端,甚至直到現在都沒有PC端的入口,沒有浪費一點資源。

當然,只有發達的網絡是不夠的,作為載體的硬件也是拼多多興起的必要條件。

2013年,中國的智能手機整體覆蓋率在40%左右,只有一線城市居民才普遍持有智能機。顯然他們不是拼多多的目標受眾,如果拼多多早出世兩年,雖然能趕上移動互聯網的早班車,但也會因硬件的制約胎死腹中。

從2016年開始,隨著網費降低、wifi普及、網速提速、國產千元機價格戰等因素,智能手機開始普遍被使用,電商市場這才開始真正下沉。拼多多的一身功夫,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除了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直接促成了拼多多的質變,那就是微信這一龐然大物的崛起。

2014年以前,微信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聊天工具,但自從上線微信紅包和微信支付的功能後,微信便邁出了通往“超級APP”的第一步,用戶開始爆炸式增長。


世間再無第二個拼多多

任何事物一旦和錢扯上關係,味道就變了。即使牴觸情緒最高的青少年,也禁不住長輩發紅包的誘惑,紛紛下載了微信。微信支付的普及給它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騰訊長久以來的電商夢終於有了圓夢的機會。

2016年9月,騰訊投資拼多多的同時也展開了業務上的合作。從這時起,微信的管理系統彷彿給拼多多開了綠燈,分享鏈接鋪天蓋地,卻很少被封。

拼多多自創立以來就主打“社交電商”的概念,有了國內最大社交平臺的支持,這才成為“完全體”。

拼多多是幸運的,似乎它一出生就有人給它鋪好了路。或者說,它就像《天龍八部》裡的虛竹一樣,雖然資質平平,卻總能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場合,遇見對的人。

正所謂快半步是天才,快一步是瘋子。時機對於創業者來說太重要了,無數思維超前的人都因為過早的實踐而夭折。但拼多多卻不偏不倚地在時機成熟時突然發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而在拼多多之後出現的創業者可能就沒那麼好運了。2014-2016年是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期,錯過便是錯過,風口不會再給他們第二次機會。

上一個現象級風口出現是PC和互聯網開始普及的2000年前後,阿里、京東等巨頭扎堆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以此推算,至少十年內是不會再有公司像拼多多這樣佔盡天時了。

世間再無第二個拼多多

拼多多“撿”了個大便宜

從電商大環境的角度看,拼多多“出生”時面臨的環境是十分惡劣的:中高端市場有天貓、京東,中低端市場有淘寶和它下屬的聚划算,垂直領域有唯品會,似乎並沒有拼多多的立足之地。

說到這裡順帶一提,不少人以為聚划算是阿里“針對”拼多多搞出來的團購平臺,但實際上聚划算早在2011年就上線了,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團購網站。也就是說拼多多在形式上沒多少創新,別人早把能走的路走了個遍。

所以,當時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拼多多做兩年基本到頭了,再走下去勢必觸碰到巨頭們的蛋糕,很可能遭到打壓。但他們沒想到的是,拼多多抱上了騰訊的大腿,更因為一個意料之外的事件突破了體量的瓶頸。

2017年的“兩會”期間,馬雲在微博上發文稱,要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隨即開始了淘寶曆史上持續最久、範圍最廣、力度最大的一次“打假”

行動。

世間再無第二個拼多多

這次打假的力度有多大呢?為了把淘寶上的不良商家一網打盡,在人工識別的基礎上,還加入了圖像、語義機器算法識別,並假貨甄別模型,凡是實物和描述有出入的商家,都有可能被列入打假對象,甚至還有一些商家被“誤殺”。

根據《2017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這一年有24萬個淘寶疑似侵權店鋪被關閉,主動刪除的疑似侵權鏈接中,

97%一上線即被秒殺,整體知識產權投訴量下降42%,可見打假的成果斐然。

的確,這次“嚴打”讓淘寶上的售假現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更多的則是讓山寨、白牌產品沒了立足之地。與假貨不同,這些山寨、白牌產品是有市場需求的,它們的質量往往沒大問題,完全對得起售價,只因不合規定被淘寶下架。

於是,拼多多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它敞開大門,迎接這些被淘寶“拋棄”的邊緣商家,並針對不同情況進行篩選與改造:

1、對於以次充好的冒牌貨,拼多多堅決打擊,絕不包容,因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假貨”,賣了正品的價格卻沒有正品的質量,無論對平臺還是消費者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害。

2、對於仿照知名品牌的山寨貨,拼多多對他們的宣傳嚴格加以限制,在不損害其他品牌合法權益的情況下允許販賣。看得出這是一種折中的方法。

3、對於沒有牌子但質量合格的白牌產品,拼多多大加鼓勵,給予資源傾斜,幫助他們正規化、品牌化。這些白牌產品日後也造就了拼多多的爆發式增長。

當然,拼多多在品類上是有所取捨的,他們早期引入的商品,多是些日用雜貨,屬於能夠“將就”的商品。三塊錢的襪子和三十塊的襪子,在部分人眼裡沒有太大區別,能用就行,這類人就成為了拼多多的消費主力。

至於一些涉及到消費者生命健康的食品類,拼多多早期賣的並不多,因為就算敢便宜賣也很少有人會買。“下沉市場”的用戶雖然購買力低,但他們並不傻,很清楚哪些便宜能佔哪些不能佔。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四五線城市和農村,本身就處於農產品的原產地,對食品的需求也不大。

於是我們能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拼多多增長最快的時候,也是被罵得最兇的時候。這顯然是因為用戶與商品之間產生了“錯位”:有的人覺得產品與預期不符就是“假貨”,但有的人覺得只要夠用就是“真貨”,只是後者極少在公共媒體上發聲罷了。

總而言之,拼多多的崛起和電商大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當主流平臺開始“升級”的時候,就必然會有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偶然出現的拼多多剛好填補了市場的空白。

所以,只要拼多多不主動讓出這部分市場,就永遠不會有下一個拼多多出現。

世間再無第二個拼多多

創始人“催熟”拼多多

儘管天時和地利都倒向了拼多多這邊,但最終決定公司走向的還是個人因素。而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不僅有著過人的實力,其運氣也是好到爆炸!

1998年,黃崢被保送至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主修計算機專業。出於對專業的熱愛,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計算機技術上,因此練就了一身硬實力,對許多專業問題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雖然現在人們常說黃崢低調,但22歲的黃崢和同齡人一樣年輕氣盛,鋒芒畢露。他常把自己的想法和研究發到技術論壇上,在當時已小有名氣。

有一次,黃崢收到了一個陌生人的私信,對方自稱網易的丁磊,因為看到了黃崢發在論壇上的文章,想向他請教技術問題。黃崢覺得對方在開玩笑,但這個頗有難度的問題還是引起了他的興趣,便作出了詳實的解答。

他本以為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結果過了幾天那人又找了過來,說要請他吃飯,並當面道謝。黃崢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應邀赴宴,到現場一看才確信那人真是丁磊。就這樣黃崢結識了這位改變了他一生的朋友。

這個時期的丁磊事業並不如意,網易的股價一跌再跌,幾乎已經到了要被收購的地步。幸好後來步步高之父段永平重倉了網易的股票,使網易有了喘息的空間,憑藉遊戲業務起死回生,丁磊也因此與段永平交好。

2002年,黃崢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攻讀計算機碩士,因與段永平同為浙江大學校友,又同在一個城市,丁磊便在飯局上介紹他們認識。沒想到兩人一見如故,段永平非常喜歡黃崢,當場將他收為自己的徒弟。

兩年後,黃崢碩士畢業,同時收到了微軟和谷歌的offer。當時的微軟已是世界頂級IT企業,而谷歌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正當黃崢猶豫不決之時,段永平給出了他的寶貴建議:去谷歌。

要說黃崢真是運氣爆表,他剛進谷歌沒多久就迎來了谷歌上市,隨著後來谷歌一路高歌猛進,黃崢的身家也跟著水漲船高,很快超過百萬美元,實現了財務自由

,那一年他才26歲。

也是在那一年,段永平帶著黃崢與“股神”巴菲特共進晚餐。或許一頓飯的時間說不出什麼受用終身的至理名言,但至少提高了黃崢的眼界,畢竟世界上有這個機會的人屈指可數。

世間再無第二個拼多多

看到這裡,我想你應該能理解黃崢特殊在哪裡了。他在青年時期就見識到了行業的巔峰,不需要為生計發愁又使他能有更多時間規劃自己的未來。

要知道在他這個年紀,馬雲只是一個普通的英語老師,劉強東還在中關村賣碟,黃崢的起跑線就領先別人一大截了。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運作模式決定了它的下限,創始人的素質決定了它的上限。即使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環境下,如果創始人不是黃崢,是難以達到拼多多如今的高度的。

為什麼?第一,如果沒有黃崢的人脈關係,拼多多沒那麼容易拿到投資,也就無法下血本投放鋪天蓋地的廣告,從而錯過擴張的黃金時期。第二,如果沒有黃崢的技術底子,很容易忽視算法的重要性,而“千人千面”的算法是拼多多安身立命的根基。

從某種意義上講,拼多多是被黃崢“催熟”的,他龐大的個人資源大大加速了拼多多,使3年上市、4年GMV破萬億這些神話般的速度變為現實。

放眼望去,世上又能有幾個黃崢呢?

世間再無第二個拼多多

拼多多的模式不可複製

拼多多的成功之路,其實是非常反成功學的。成功學總喜歡把一個企業的成功歸結為種種主觀因素,好像別的企業不成功僅僅是不夠努力,或者沒選對路一樣。

但我們看拼多多的成功因素,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別的不說,假如當年丁磊沒看到黃崢寫的那篇文章,很可能就沒有後面的事了。就像最初的生命誕生於閃電生成的氨基酸一樣,拼多多的成功本就是機緣巧合的結果。

所以,回過頭來看黃崢的那句“多半靠運氣”,會發現他一點也沒謙虛,事實本就如此。拼多多的成功不是模式的成功,是機遇的成功,機遇不可強求,因此拼多多也無法被複制。


世間再無第二個拼多多

拼多多模式的不可複製性,在現實中已有應驗,那就是在8個月前倒閉的“淘集集”

淘集集,創立於2018年8月,上線2個月就獲得了42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一度達到2.42億美元,擁有1.3億註冊用戶。可它的輝煌來得快去的也快,僅用了15個月就宣告破產,最終以負債16億慘淡收場。

淘集集的失敗,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它“出生”於2018年,早已過了前文提到的“黃金時期”,那時連拼多多都開始“上浮”,吸納主流品牌調整商家結構了,淘集集還在下沉市場盲目打拼,殊不知社交電商的紅利早已過去。

再者,淘集集說是模仿拼多多,但沒有模仿到拼多多的精髓。它只看到了拼多多的便宜,卻沒有意識到拼多多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讓用戶享受到“佔便宜”的感覺。因此淘集集的用戶粘度和拼多多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更何況,淘集集的創始人沒有技術背景,更沒有黃崢那樣的眼界和人脈,無法輕易獲得投資方的青睞,錢也無法持續燒下去。當唯一的低價優勢不復存在時,用戶自然棄之而去。

看到淘集集的失敗案例,我們幾乎肯定後面不會再出現第二個拼多多了。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一味的模仿只有死路一條,淘集集留下的“墓碑”足以警示後人。

最後我想說,這個世界本身就充滿變數,多數人通往成功的路都被一些不可抗力堵死了,因此機遇才屬於少部分人。有時候,認清自己的平凡,也不失為一種積極的處世態度。

作者:趙雲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