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國藩到巴菲特: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

“焦慮”這個詞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工作壓力大,焦慮;


錢不夠花,焦慮;


教育孩子,焦慮。


我們幾乎被焦慮嚴嚴實實的包裹著。我們之所以焦慮,一是能力不足,二是沒有掌握方法。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追求速成,凡事如果不能立即看見效果,我們就會焦慮。我們缺乏的是過程意識,是長期主義。


所謂“長期主義”,是一種持續地、長期地守住目標的行為模式,是做一件事,長期地去做,持續地去做。


01 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


在 2017 年的跨年演講上, 羅振宇介紹了一個人生算法的公式:


一個人的成就,來自一套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複動作的平方。


簡言之,一個人的成功來自長期主義。


曾國藩,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曾國藩少時資質平庸,考秀才7次才中。官場之路也並不順遂,曽5次受辱,但從未放棄,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創建湘軍,官至總督,門生遍天下,成為影響中國歷史的人。


曾國藩是真正的長期主義者。


股神巴菲特,連續十多年,一直是位列世界前五的大富豪。

從曾國藩到巴菲特: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

我們都知道巴菲特,但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 99% 的財富,都是他 50 歲之後獲得的。


如果他在二十不惑的時候,遇到危機,放棄;

如果他在三十而立的時候,遇到危機,放棄;

如果他在四十不惑的時候,遇到危機,放棄。


那麼就不會有 50 歲大器晚成的“股神”巴菲特。他堅持的長期主義,在 50 歲以後成就了輝煌。


從曾國藩到巴菲特再到我們身邊的人,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


02 過早的退出比賽,是我們輸掉人生的主要原因。


亞馬遜 CEO 貝佐斯問巴菲特:


“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如果複製的效果能立即顯現,人們將毫不猶豫。如果複製的成功只能延遲滿足,甚至到50歲才能成功,大多數人立馬會放棄。因為等待的時間太久,等待的時間成本太高。


所以很多人放棄了成為巴菲特的機會。


安吉拉說:“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最終你能在聰明人中間贏,是因為你比別人更加堅毅。只有堅毅的長期主義者,才能成為時間的朋友。”


大多數人的起跑線是相同的,誰能更堅毅,誰是長期主義者,誰就能跑贏比賽。


早起太困,跑步太累,創業太難,我們總是以各種理由放棄好習慣,放棄健康,放棄事業。過早的退出了人生中一場場比賽。最終庸庸碌碌,一事無成。再回首,會感嘆,為什麼當時我不再堅持一下?


堅持不一定有結果,但放棄一定沒結果。


我們的人生需要長期主義。


03 如何成為一名長期主義者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是大家的關注點都是該如何發光,很少有人在想如何讓自己變成金子。


我們不追求速成,因為速成的東西全無營養。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成為長期主義者?


1.認清眼前的路,是成為長期主義者的前提。

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自己更擅長做什麼?才能以終為始,開疆擴土。


2.堅定的信念,是成為長期主義者的動力。

我們可以靠著外在的壓力做到中等,但是要做到優秀必須要有內驅力,要有堅定的信念,才有不竭的動力。


3.經得住考驗的目標,是成為長期主義者的指路明燈。


我們有來路,有動力,還要有目標。目標不是越遠大越好,而是要遵循smart原則。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Relevant)

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Time-based)


4.不計較一時的得失,是成為長期主義者的鎮痛劑。


我們經常因為一時的得失而痛苦,失落,感覺前路迷茫。甚至想要放棄。我們需要一顆平常心,人生之路,沒有坦途,更多的是坑坑窪窪。不計較一時的得失才能讓我們走的更堅定,走得更遠。


寫在最後:


長期主義是微弱信號的放大器, 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複利下,會積累成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