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楷書的福利來了,魏碑和唐楷的差異化都在這

很多朋友學習書法都是從楷書入門,但有很多人卻忽略了楷書的範圍是非常大的,現在指的楷書一般就是指的唐楷(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虞世南臨學者較多),趙孟頫為元代人,不列入唐楷之中,在現代書家眼中被看作法度非常嚴謹的楷書。除了唐楷之外還有一個普遍都能接受的字體——魏碑。

學習楷書的福利來了,魏碑和唐楷的差異化都在這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字體發展脈絡

魏碑第一眼看上去就顯得很醜,其實魏碑體的趣味性很濃。那麼,怎麼去看他的趣味性呢?首先可就是從字體發展去看,從篆書到漢朝的隸書,從隸書(從隸書同時期還產生了行書和草書)最後演變成楷書。整個書法史上最重要的兩個階段就是從篆書到隸書的轉變,我們一般將其稱之為隸變,它是在秦漢時期完成的,在這個時期完成的主要原因有幾個,第一個就是篆書寫起來太過繁瑣,必須要提高書寫效率,第二為書寫工具的變革,在秦漢之前,特別是秦之前,筆毛是綁在筆桿的周圍的,所以毛筆中間是空的,這種毛筆在往下按的時候筆毛就會散開,他寫出來的筆畫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筆畫,他會是很多的細細的線條,所以在書寫的時候就只用了筆頭的一點,這也就是為何他寫出來的筆畫都是粗細均勻的原因;在秦代的時候蒙恬造筆,他改進了毛筆的製作工藝,他將筆桿呈十字形分開,在筆的中間綁一個筆頭,他的筆頭就是從裡邊伸出來的他的筆頭中間就從之前的中空形發展成了實心的,這樣的筆就能夠寫出很粗的筆畫了,提和按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就是隸變的主要原因。隸變之後不久又出現了楷變,楷變的時期是在魏晉南北朝,也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一直在變一直到隋唐時期,在唐朝的時候,開始達到了巔峰時期,也就是法度最為嚴謹的時期,魏晉建立是在公元220年,隋朝建立是公元581年,經歷了三百多年,才完成了從隸書到楷書的演變。


學習楷書的福利來了,魏碑和唐楷的差異化都在這

張猛龍碑

蒙恬造筆:相傳蒙恬駐軍邊疆,經常要向秦始皇奏報軍情,而當時文字書寫,是用刀契刻的。由於邊情瞬息多變,文書往來頻繁,用刀契刻字速度太慢,不能適應戰時需要。蒙恬急中生智,隨手從士兵手中的武器上撕下一撮紅纓,綁在竹杆上,蘸著顏色,在白色的絲綾上書寫,由此大大地加快了寫字速度。此後,又因地制宜不斷地改良,根據北方狼、羊較多之便,利用狼毛和羊毛做筆頭,製成了早期的狼毫和羊毫筆。

楷變其實是筆法上越來越簡化,簡化了一些隸書的用筆,最明顯的就是減去了蠶頭燕尾,將筆收住就立馬能夠去寫下一筆,而隸書確是筆筆斷,這樣的書寫效率是能提高的,主要就是為了更方便的去接下一筆,結構也越來越工整。特別是唐楷的法度建立之後形成了一種範式,這就是書家們常說的唐人尚法,這個法就是特製的法度,從隸書的筆筆斷到唐代的筆斷意連。

學習楷書的福利來了,魏碑和唐楷的差異化都在這

爨寶子碑

魏碑與唐楷的分類與背景

通過對唐代楷書和魏碑的對比就可以知道他們哪裡不一樣,學唐代楷書的幾乎都避不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和褚遂良的字。魏碑大致可以分為碑刻(張夢龍、爨龍顏碑,爨寶子碑),摩崖刻石(石門銘、鄭文公碑、泰山金石峪金剛經),第三就是墓誌。當時人死了不再立碑了,所以碑刻還是比較少的,最多的還是屬於後面兩個,墓誌中元氏墓誌最多,在北魏時期有個孝文帝遷都洛陽,當時的北魏長期都於平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風雪,風沙常起,幾乎可以說得上是一個蠻荒之地了,遷都之後孝文帝提出了漢化,之前他們整個家族都姓拓跋,之後全部改姓元,所以元氏墓誌比較多,而且元氏墓誌基本上都是皇族,現在我們看到的元氏墓誌都非常精美,屬於一個大系類。第四就是造像題記,因為在當時特別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佛教盛行,佛教徒為了紀念自己去世的親人,讓他們“早登極樂世界”就給他們造一尊穆勒佛、如來或者觀世音的像來表達一種美好的祝願,最後在佛像的下面或者是旁邊刻一些造像記,這些造像記的量也非常的大,裡面也有很多精品。

學習楷書的福利來了,魏碑和唐楷的差異化都在這

楊大眼造像記


傳承的差異化

魏碑的書寫者在當時的地位很平庸,大多都是書吏,他們學書法基本上都是一輩一輩的傳承,主要是從漢隸傳承過來的,他們所作求的主要是以實用為主,美觀是附加的一些東西。唐代的書法名家都是文人士大夫階層的,他們都是有文化、有地位、掌握國家一切的人,唐楷的書法家筆法傳承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脈絡。

學習楷書的福利來了,魏碑和唐楷的差異化都在這

張玄墓誌


鍾繇傳給衛夫人,衛夫人傳給王羲之,王羲之傳給羊欣,羊欣傳給王僧虔,王僧虔傳給蕭子云,蕭子云傳給智永,智永傳給虞世南,虞世南傳給歐陽雲和褚遂良,褚遂良傳給張旭懷素等,張旭傳給顏真卿。再從他們的關係上看衛夫人和王羲之有親戚關係,王羲之和王獻之是父子關係,王獻之是羊欣的舅舅,而王僧虔是王羲之的子孫,智永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智永又是虞世南的舅舅,虞世南個歐陽詢褚遂良都是同僚等等,他們之間都是有親戚關係的,他們都是一個家族在內部傳承的。

魏碑也是在家族裡進行傳承的,但是他的重點是在隸書。

魏碑和唐楷那種正統的傳承是不一樣的,書寫者是不同的。所以他們的筆法傳承也會有所不同,比如魏碑裡面的方筆是按照隸書裡面藏鋒的方筆來寫的,他有自己獨特的律動,強調的是自然的剝蝕感和金石氣息;而唐楷裡面的方筆是相對來說就有外漏的感覺,他主要強調的是那自然的流動感,他們之間用力的習慣也大有不同。在結構上看,唐楷都是很正的感覺,我們稱它為平畫寬結,而魏碑是斜畫緊結,不管是橫畫還是豎畫他都有一種斜的勢。

學習楷書的福利來了,魏碑和唐楷的差異化都在這

九成宮醴泉銘


所以在審美上我們就必須要有這樣一種觀念,在審美上平畫寬結它是一種比較規範的審美,而魏碑這種斜畫緊結它顯示出一種比較粗獷、自由活潑的美感,包括他的筆畫,唐楷強調的是兩端的筆斷意連,魏碑強調的是中間行筆的那種質樸厚重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