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新發論文!找到新冠病毒19個致病性新突變,這點與此前不同

研究人員對這11份病人來源的病毒分離株進行了超深度測序,並且同GISAID數據庫的1111個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發現這11位患者分離出的病毒共有33個突變,其中19個是首次發現的新突變。

李蘭娟新發論文!找到新冠病毒19個致病性新突變,這點與此前不同

新華社資料圖

4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團隊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佈了未經同行審議的新論文。論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能夠切實影響致病性的突變,藥物和疫苗研發工作有必要把這些突變納入考慮。

李蘭娟新發論文!找到新冠病毒19個致病性新突變,這點與此前不同

論文重點結論:

新冠病毒株的變異和多樣性或被大大低估。

不同變異毒株在細胞病變效應和病毒載量方面差異可達270倍。

一種三核苷酸突變能大大增強病毒的複製速率和致病能力,發現這種突變的病人保持了45天的核酸陽性。

研究人員從糞便中分離出了可以複製的活病毒,這與此前報道不同。

2020年1月22日到2020年2月4日之間,研究人員從浙江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11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身上分離了病毒。這些患者年齡從4個月到71歲不等,其中10名患者有過武漢接觸史。

李蘭娟新發論文!找到新冠病毒19個致病性新突變,這點與此前不同

11名患者的流行病學信息

研究人員對這11份病人來源的病毒分離株進行了超深度測序,並且同GISAID數據庫的1111個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發現這11位患者分離出的病毒共有33個突變,其中19個是首次發現的新突變。

研究人員寫道:

儘管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只分析了分離自11個病人的病毒,還是觀察到了豐富的變異多樣性。

……這表明新冠病毒株的真正多樣性仍被大大低估了。

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較多變異,而且相當一部分與適應性有關的突變,就富集在病毒S蛋白和人類ACE2受體結合處的界面。

那麼關鍵問題來了:

這些突變是否對病毒的致病性有功能性影響呢?

眾所周知,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症狀表現非常複雜,還與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有關。為了客觀評估這些突變對病毒致病性的影響,研究人員決定開展體外感染試驗。

他們選擇了一種叫做Vero-E6的細胞系,這種細胞系具有與人體細胞非常相似的ACE2受體。他們用所有11個病人來源的病毒分別感染Vero-E6細胞,每隔一段時間採集細胞並檢測細胞的病毒載量。

前4個小時內,這些細胞的病毒載量都保持平穩,這時病毒的複製還很少發生。

8個小時後,6號、7號、9號、10號、11號病人來源的病毒載量顯著上升。

24小時後,除2號、7號外的所有病毒載量都顯著上升,而10號和11號的上升速度比其他都要快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複製能力最強的10號和複製能力最弱的2號相比,24小時內的病毒載量相差近270倍。

那麼,病毒載毒量更高,是否意味著對細胞的殺傷力就越強呢?

研究人員在48小時和72小時檢測發現,病毒載毒量越高,細胞的病變效應和死亡率也隨之上升。

11號患者來源的病毒中,出現了令人始料未及的三核苷酸突變,而這種突變在後續實驗中表現“強勁”,大大提升了毒株的複製速率和致病力。事實上,這位患者的病毒檢測陽性,維持了驚人的45天。這種三核苷酸突變的功能影響值得進一步研究。

最後,與近期報道的“糞便中沒有分離出活病毒”相反,此項研究中的3份病毒分離株就來自病人的糞便樣本,這表明新冠病毒的確有在糞便中複製的能力。

最後研究人員呼籲,對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需要儘快考慮到這些累積突變的影響,以避免潛在的陷阱。

幸運的是,截至這篇論文寫作時,文中所述的11例病人均已康復出院。

延伸閱讀:

五一小長假能否出去玩?李蘭娟回應

15日,結束14天集中休養的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回到杭州,並圍繞無症狀感染者問題、“五一”假期能否出遊、海外華僑如何防護等接受了專訪。

“‘五一’假期可以適當走一走、看一看”

目前,國內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備受社會關注。對此李蘭娟表示,無症狀感染者本身不可怕,重要的還是要做好檢測、讓情況不明的人變得“明”起來。

“無症狀感染者是隱性感染,也可能是發病的前期,有些過幾天可能症狀就出來了,這種不可怕,症狀出來了我們就能夠發現它,還有些沒有症狀最後好了、可以產生抗體了,所以無症狀感染者本身沒有什麼,就怕沒有發現時有傳染性、傳播給其他人。”李蘭娟說。

她指出,要繼續加強社區人群的管理,必要時戴口罩、不要人多聚集,最重要的還是要檢測,凡是有一點可能症狀的、有接觸的都要做檢測。“情況不明的人,一定要讓他情況‘明’,讓他被發現。”

就民眾關心的“‘五一’假期能否出遊”問題,李蘭娟說,在做好防疫情輸入、反彈的工作的前提下,復工復產復學以及適當的旅遊都是可以的。“大家應該利用這個節日好好的休息,也可以適當的到人員不是集聚太多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在全球疫情形勢下,在中國旅遊還是最安全的。”

“只有世界疫情得到控制,中國疫情才能得到控制”

關於當下全球疫情形勢,李蘭娟認為,“國際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我們應該按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把中國的技術、經驗與國際共享。只有世界疫情得到控制,中國疫情才能得到控制。”

她表示,“對海外華僑及留學生而言,要儘可能留在家中,不去外面人多、有傳染風險的地方。出去必須戴口罩,當心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一旦有不舒服症狀要儘快去醫院,平時注意勤洗手和環境衛生。”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紅星新聞 科學網

流程編輯:TF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