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版“大宅門”,為守祕方老祖竟定下這樣的奇葩規矩

十幾年前,有一部非常火的家族商業電視劇《大宅門》創造了多項收視記錄,而有很多觀眾不知道《大宅門》其實演得就是百年老字號北京同仁堂的家族樂家。

而在我們汝州居然也存在著和《大宅門》一樣蕩氣迴腸的家族創業史,這個歷史的承載者就是汝州“四知堂”

1“四知”的由來

何為“四知”—天知 地知 你知 我知。四知"是中國官吏廉政自律的千古美談。

《後漢書》記載:楊震曾任荊州刺史,後調任東萊太守。當他前往上任時,路經昌邑,縣令王密原是他保薦的荊州茂才。王密為了感謝楊震的知遇之恩,以重金相贈,楊拒收之。縣令說:"暮夜無知者"楊震厲聲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所為無知?"縣令羞愧難言,攜金而走。

汝州版“大宅門”,為守秘方老祖竟定下這樣的奇葩規矩

而四知堂的創始人楊其賢真是楊震的第59代孫,所以“四知”就成了四知堂的第一堂訓。

2三堂鼎力,共守“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以阿膠出名的北京同仁堂、紅頂商人胡雪巖的胡慶餘堂和安徽亳州的四知堂。三堂鼎力,共同創造了醫藥界的神話,因為他們共同守護“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古醫祖訓。

汝州版“大宅門”,為守秘方老祖竟定下這樣的奇葩規矩

起初創立四知堂,楊氏家族就立下規矩:絕對不向外出售;秘方傳男不傳女。

楊其賢身為官員,告誡四知堂所有參與者我們做藥酒只是為了修身、彰德。

而到了第四代傳人楊天一手中時,亳州遭遇洪災,加之朝廷又有政變,楊家不再為官,家道中落。在焦慮和痛苦之下,楊天一決定出售藥酒,維持生計。

楊天一一路將自己的藥酒進行出售,到了汝州,大街小巷的人都聽說了四知堂的後人來到這裡,早早準備進行購置。

楊天一和其子楊德新深深地感受到了汝州人的熱情,在這裡經營多年以後決定舉家搬遷到汝州。至此,汝州四知堂正式成立。

汝州版“大宅門”,為守秘方老祖竟定下這樣的奇葩規矩

3醫德美譽天下傳

陳州知府懸椅

清朝末年,一些經營者四知堂的店鋪為了謀利居然製造假冒偽劣藥酒。這讓當時的陳州知府感到深惡痛絕。

知府對四知堂藥酒有著深厚感情,兒子在八歲時候半身不遂,多次用完藥酒後能夠下地走路了。對於四知堂藥酒的充分信賴,知府把自己的大堂座椅懸掛在四知堂的藥鋪內,並註明:此椅在,本人在。並下令徹查假冒偽劣,無關人員不得打擾藥鋪的正常運營。一時四知堂成為街頭巷尾美談。

煮瓶求醫

1941年,汝州大旱,莊稼顆粒未收。為討荒求生,這年初冬,胡寶隨母親南行乞討。一天傍晚,走到湖北棗陽城,飢寒交迫?母親只好讓停下求宿,胡寶用瘦小發黃的小手敲開了村西頭的一戶人家。開門的面容慈善的老大娘,她問明來意,便把胡寶母子二人讓進了屋裡,當她得知胡寶母子二人是汝州人時,馬上安排晚飯。正吃飯男主人回來了,也是50多歲男主人說:"真是天不轉人轉,汝州大恩人到家了,我得好好謝謝!"

為什麼要款待汝州人呢?原來男主人叫李仁義,早年得了關節炎病,異常疼痛。30多歲上又患了胃病,發作起來,疼得變臉縮色。一位親戚見狀說,前幾年汝州友人來訪,送給我兩瓶"四知堂"藥酒,說治療風溼病很管用,你不妨試試看。不過,不知這藥酒是否對胃病有效。李仁義堅持用藥半個月後,身體感到舒服了。

第二年冬天,胃病復發,疼痛的呻吟中,李仁義說:"若還有四知堂藥酒就好了"。老伴急中生智,在四知堂藥瓶裡灌滿了水,然後放進滾水鍋裡煮,像熬中藥一樣煮了半個時辰,老伴把經過煮沸的瓶水倒進碗裡放涼後,讓李仁義日服二次,三天服完後,胃不疼了。李仁義逢人就誇四知堂藥酒的神奇。次年春,李仁義又感胃部隱隱作疼,到汝州去買藥酒,路途遙遠,且家境貧寒沒錢購藥,老伴是個聰明人,就把瓶蓋(軟木塞)找出來,放進滾水裡煮沸,然後讓丈夫把湯喝了。從此,李仁義的胃痛再也沒有犯過,李仁義到處大講特講四知堂藥酒的神效。胡寶母子聽後,方知主人盛情款待,原是家鄉四知堂藥酒治病救人的緣由……

雖然在文革時期,楊氏後人遭到了無理待遇,四知堂易主。但是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四知堂得以重新創業,繼續為中國醫藥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