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人隨筆”四書:撲面而來的詩和遠方

“地理學人隨筆”系列叢書與商務印書館的經典叢書“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不同。本叢書追求的是一種學術之外的表達。在學術著作創作過程中,由學術主題引發的一些聯想,一些意識的碎片以及突然蹦出的靈感等。由於學術文章本身結構的嚴謹性、表達的簡潔性、高度的主題性,這些意識或靈感而被迫捨棄了。對於很多學者來說,這是一種很無奈、很可惜的體驗。因此本叢書為學者,尤其是地理學者在學術創作過程中產生的“聯想”“碎片”“靈感”提供一個平臺,使這些精彩的碎片觀點有機會被表達,被聆聽。

1.《家園·旅途·遠方》地理即生活為何我們的內心越來越強烈地呼喚詩和遠方?旅途又如何重塑著心靈中家園與遠方的意象?地理知識是幫助我們認清真實的世界,還是增強我們對他方的成見呢?

作者追求真知灼見的優美表達與您一起領略心靈地理學的世界

“地理學人隨筆”四書:撲面而來的詩和遠方

作者介紹:李秀彬,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1992年獲香港大學博士學位。

簡介:人們對此地他方的感受和觀念,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而情感則是心靈的表露。在這個變化劇烈的大遷徙時代,我們的心靈無時無刻不在家鄉與世界間撕扯。為何我們的內心越來越強烈地呼喚詩和遠方?旅途又如何重塑著心靈中家園與遠方的意象?地理知識是幫助我們認清真實的世界,還是增強我們對他方的成見呢?作者追求真知灼見的優美表達,與您一起領略心靈地理學的世界。

2.《永不回答的大地》

我的每一次體驗,都動用了全部人生經驗

“地理學人隨筆”四書:撲面而來的詩和遠方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作者介紹:單之薔,現任《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執行總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出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自然辯證法學會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簡介:科學起源於猜想,觀察和實驗用於證實或證偽猜想。地理學的猜想很難通過實驗去證實,但是可以通過觀察進行記錄和描述。本書記錄了作者關於人與地球、人與世界、人與自然關係的靈感和猜想。中國人對春秋的感受為何這麼深?漁獵採集、遊牧和農耕,這三者發生的先後順序是什麼,有先進和落後之分嗎?從地圖上看,四大文明古國都與沙漠有關,難道文明是沙漠的饋贈?在以地理資源為基礎進行哲學思考的同時,作者提出我們應該享受靈感、猜想的快樂,豐富自己的人生。

3.《觸景生情——文化地理學人筆記》

內心與地理的對話

“地理學人隨筆”四書:撲面而來的詩和遠方

作者介紹:周尚意,人文地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曾任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三任主任,教育部地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簡介:

文化地理學既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地理學的一種研究範式。研究對象是地理事物中包含的文化,或文化中的空間安置。由於文化與人密切相關,因此文化地理學者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人,尤其是人的想法。相對於地理信息系統中抽象的信息或自然地理學研究的物質實體,文化地理學研究的人之思想具有“人性”,或者說更具有“溫度”。本書彙集了作者近年來的地理學思想,反映了中國文化地理學發展的思想脈絡。

4.《時空之間》

新書推薦,即將出版生命溪水之意義不在於無情地衝刷岩石的記憶而在於無聲的流淌

作者介紹:葉超,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博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上海市“曙光學者”。

簡介:時空框定了人類,人類也在改變著時空。在時空之間,人類生活與自然變化交織,抽象的思想與具體的行動伴生。時間與空間是什麼?人又如何居於其間並與其互動?這是人生,也是地理學發展最關鍵的兩個問題。作者經年累月的思索和記錄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無論是關於地理思想與人物的短章,還是充滿哲思的詩語,都值得反覆回味。這些作品是個人的,也是人類的;是理性的,也是詩意的;是地理學的,也是生活中的。在特定的、不斷變化的時空背景和條件下,作者也不斷創造著屬於他自己的、豐富多彩也一以貫之的時空。這也許是處於不同時空的人的共同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