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和遠方

高曉松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金句一出,立即引起廣大吃瓜群眾的強烈共鳴。的確,在生活諸多無奈、苟且日益深重的當下,詩和遠方顯得彌足珍貴。

這不,某機構改革換名,稱“文化和旅遊部”,吃瓜群眾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調侃:詩和遠方,終於在一起了。

詩在哪裡?在我們血液裡流淌的文化基因裡,在不斷提升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裡。遠方又在何處?在前行的路上,在追求的跋涉中,在不曾見識到的風景裡。兩者結合,讓詩和遠方不再虛無縹緲,不再遙不可及!

生活是瑣碎的、殘酷的,總有一些突如其來的意外會打破平靜,總有一些磨難會讓我們措手不及。就算是再風平浪靜的日子,也得面對一日三餐,面對柴米油鹽,面對房貸車貸,面對工作壓力,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擔……這些,都會讓苟且成為生活的常用語。

紛繁複雜的塵世,我們很容易把生活過得只剩下苟且,因為有太多的理由足以讓我們放棄詩和遠方。

文:詩和遠方

然而,一個人的生活乃至生命,如果全部被眼前的苟且佔滿,那是悲哀的。一花一草,都懂得向陽而生努力成長,拼盡全力地想要繁盛一季,綻放出生如夏花的絢爛,更何況是萬物靈長的人呢?

所以,詩和遠方,雖然我們甚少談及甚至絕口不提,但它卻是我們心中的嚮往,心底的吶喊,心靈的追求。

然而,哪有什麼憑空掉下的詩和遠方?哪一個人的詩和遠方,不是建立在生活的苟且之上?

詩和遠方,並非唾手可及。有詩意的心情,方可以詩意地生活。藍天上漂泊的白雲,草葉上閃爍的露珠,花叢裡起舞的蝴蝶,樹枝上歡唱的小鳥,甚至是一杯清茶給房間的清香,一束野花給客廳的裝扮,一道美食給心情的愉悅……這些,都蘊含於生活的點滴中,並非來自刻意的營造。

或許,真正的詩和遠方,從來不是獨立於生活之外的,也從來不排斥眼前的苟且,而是源於內心對生活的熱愛。

比如,蘇東坡就是一個十分熱愛生活的人。

才華橫溢的蘇東坡,仕途不順,常年處於被流放、流放、再流放的境地,可謂十分苟且。但他不管時局多麼艱辛,依然有著“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的樂觀,把眼前的苟且過成了“詩和遠方”。除了詩、詞、文、書、畫樣樣精通、皆是大師之外,他還是一個超級吃貨兼美食家,研發併為後世留下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魚、東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餚。

文:詩和遠方

東坡先生的“詩和遠方”,淋漓盡致地體現在這闕《定風波》中: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082年的某一天,東坡先生與友人出遊,風雨忽至,因攜帶雨具的僕人沒有跟隨,同行皆覺狼狽,唯他在雨中從容行走……

一場疾風驟雨,澆得渾身透溼,常人定覺沮喪,甚至暗呼倒黴,而深諳生活之道人生之趣的蘇軾,卻怦然心動,靈感來襲,輕輕一吟,便成千古絕唱。

不管是眼前的苟且,還是詩和遠方,都是上蒼給予我們的禮物。心境淡然閒適,心緒積極向上,苟且中也能尋到詩意;而一旦失去了對生活的熱忱,即便讀再多的書,行再多的路,看再多的景,也到達不了心中的遠方。

詩和遠方,並不遙遠。閒來看一本書,聽一支曲,寫一幅字,泡一壺茶,發一會呆,那遙遠而彌久的香甜甘露,就會滋潤困頓迷惑的靈魂。

最後,在這樣美好的人間四月天,願你們都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

文: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