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王者何时归来?

海康威视一直在叶秋的自选股中,2019受贸易战影响,海康威视一季报业绩出现第一次负增长,股价也是大幅下跌,叶秋也是在这个下跌途中进行抄底,所幸在海康的奋斗下,二季度海康扭转颓势,营收重回增长轨迹,叶秋也因此获利颇丰。

今年受疫情影响,大环境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海康交出一份怎样的报表?

面对日益不确定的环境,海康的未来的发展又将如何?当下的海康股价走势像极去年的一季报时期,是否会存在如去年一样的投资机会呢?

叶秋说行业

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业务聚焦于综合安防、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

海康以安防起家,成功做到视屏监控行业全球第一。目前正在积极转型,企图突破传统安防行业的天花板。

关于海康所处行业有几个要点:

1、行业的天花板问题

从2018年海康营收增速首次滑落20%后,2019年营收进一步滑落,今年在全球疫情和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安防行业的整体增速会加速下滑。

不可否认的是,安防行业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天花板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行业整体进入中低速增长。

伴随着传统安防增速的下滑,海康威视的估值也从30PE一路下滑到今天的20PE,资本市场就是如此残酷,一旦高增长预期无法兑现,市场情绪和估值就会大幅悲观。

虽然传统安防高速增长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但是海康威视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推动转型,按照传统安防→智能安防,前端→后端,硬件→软件的战略规划紧锣密鼓地推进。

虽然创新业务占总体营收较小,但是整体增速较快,证明海康威视前期的战略布局已经初见成效。

总的来说,传统安防高增长不在,潜力业务和创新业务虽然增速快,但规模尚小,不能对企业经营绩效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既是当前安防行业的困境,也是海康的困局。

2、行业的竞争格局

海康已经连续多年蝉联安防领域龙头地位,拥有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的24.1%。海康和大华属于安防领域的双寡头,并且海康体量远超过大华。

可以说海康牢牢占领住安防领域的绝对地位,短期看不到被颠覆的可能性。

虽然市场上一直担忧华为和阿里进驻安防领域,会给海康带来大的威胁。

但是正如海康所强调的,安防领域碎片化需求多且杂,海康扎根安防领域多年,其客户资源、数据优势以及服务能力,不是短期内可以被颠覆的。

因此当前行业的竞争格局依旧稳固,能制约海康的只有安防的行业属性;海康也在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行业+安防,企图寻找更加广阔的行业需求,积极突破传统安防的天花板。

3、安防的技术之争

目前关于垂直行业的智能化有两条路径:一条是AI+行业,一条是行业+AI。

AI+行业是属于彻底的颠覆创新,直接突破传统行业的限制,创造出新的产品和产业链,比如自动驾驶、智能音箱等。

行业+AI则是基于传统行业的数据和产业链等现有元素,进行AI赋能,大幅提高行业的效率,比如智能安防、医疗信息化等

海康押注的是行业+AI,在这方面海康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和硬件服务经验,这也是传统互联网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并且也更容易紧跟客户需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海康一直强调一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主!

叶秋说公司

1、研发是海康的生命线

虽然同为制造业,但是不同于格力美的等公司通过打价格战来抢占市场,海康威视采取的是差异化的战略策略,立足于技术创新来提高市场份额。

海康也是少有的会对公司技术创新业务进行全面解读的公司,从年报上看,从云边融合到物信融合再到数智融合、软硬融合,海康威视在技术创新上的推进都在不断深化,一步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如今面对产业变革前夕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海康坚定不移地加大研发,研发费用率从2017年的7.62%提高到2018年的8.99%,再到 2019 年的 9.51%,可以说海康已经为未来的变化做好准备。

2、业务结构清晰化

为更好响应客户需求,海康威视首次把公司业务划分为PBG(公共事业)、EBG (企事业)、SMBG(中小企业)三大目标市场。

其中营收占比近四成的PBG业务增速仅有4.09%,EBG和SMBG则有20%+的中高增速,可以看到PBG业务增速的衰退大幅拖垮了海康整体的业务增速,主要受到公安行业需求不足、落地项目较少的影响。。

PBG业务的下滑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一方面是近些年政府在安防的投入日渐饱和,公共安防覆盖率较高,大幅提升空间已经趋小。

财报季|海康威视:王者何时归来?

创新业务蒸蒸日上,继萤石业务后,机器人业务营收也有所突破。这归功于海康下放权力,让各子公司自负盈亏的灵活机制。

从业务结构可以看出,传统的公共安防已经趋近饱和,海康正在积极寻找二次增长曲线,挖掘EBG和SMBG市场,同时大力发展创新业务,虽然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受制于规模较小,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大的经营成果。

叶秋说财务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76.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6%。公司2019年整体毛利率为45.99%,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14%。

毛利在2019年的恶劣环境下依旧稳步提升,既证明了海康威视在技术创新上的强大优势,又说明了海康在安防行业的竞争优势明显,竞争格局良好,否则毛利率理应有所下滑。

费用率继续上升,员工人数从2018年的3.4万增长到2019年的4万人,2020年仍将扩张员工。

费用率上升不难理解,一方面营收增速大不如前,一方面人员大幅扩张,加大研发投入,这也是海康当前的困境,如何寻找到二次增长曲线,做到人尽其用,提高人均产出和效益是当务之急。

但是麻烦的是前有贸易战,后有疫情,宏观方面的影响虽然不该安防行业的竞争格局和海康的竞争优势,但是需求端的萎靡必然给海康的成长带来障碍,而这些因素目前仍不明朗。

企业原本的经营惯性被打破,回想去年胡总给予2019年中报营收20%的增长预期,再到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海康也看不清未来的增长预期,足以见海康面临的经营压力更甚于2019年。

叶秋说未来2019年和2020年是不太平的两年,突如其来的贸易战和全球疫情给海康带来了极大的经营压力。

面对这些压力,海康的财务和业务依旧稳健,战略继续寻求突破,经营业绩虽然出现往年未有之颓势,但是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悲观。

眼下,投资海康威视需要思考的主要矛盾是:

1、海康威视的传统安防受外部环境影响,整体业务已经滑入中低速增长;多元化虽然已经取得初步突破,但是要对业绩有明显的贡献还为时尚早。

2、海康威视的竞争优势依旧强大,但是已经发挥到极致,传统安防的天花板和日益恶化的外部环境制约了海康的高增长可能性,未来一两年内或许看不到海康重回高增长的可能。

传统安防天花板的出现和高增速的断档让海康的成长路径变得朦胧起来。

对应到股票市场,这也是近期海康股价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所在,眼下海康的市场分歧在于海康能否顶住压力,逆势增长,重新王者归来,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等待蜕变;或者就此步入衰退,王者光芒退去!

不过好在我们是投资人,不是管理者。管理者受制于所处的位置,不得不选择破局,而投资人可以更加灵活,根据自身的机会成本和投资策略做出安全边际更高的选择。

叶秋说估值

首先要明确的是由于近两年海康业绩增速的不断下滑,市场给予海康的估值中枢已经从以往的【30,40】PE下滑到当前的【20,30】,如果后续海康的业绩进一步下滑,不排除估值中枢继续下滑。

当前海康的估值大概在23倍pe左右,处于估值的下限区间,作为安防领域的绝对龙头,海康威视竞争优势明显,唯一的问题就是天花板和二次曲线的突破与否。

财报季|海康威视:王者何时归来?

因此在当前时点投资海康威视需要判断公司未来高成长的可能性和实现周期,如果海康能否重拾高增长,那么当前是不错的投资时点,有望收获估值和业绩双重提升的双击收益。

如果海康业绩继续萎靡,估值将进一步下跌,但是大体上的下降空间也比较有限。

原因有二:其一是海康PBG业务最不济继续保持GDP同步增速是没问题的;PBG和EBG则将继续保持原有的增长惯性,这是海康长期研发投入和即将到来的5G产业革命所共同决定的。

其二是海康作为行业龙头,竞争优势明显,理应有所估值溢价。

问题就出现在王者回归的时间周期上,从海康的调研来看,至少上半年乃至三季度是没有这种可能,不排除接下来一两年业绩仍旧难以突破的可能性,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投资中反复斟酌,做出最符合自身投资体系的决策!

预测底部是很难的,也是不现实的,作为投资人,我们要做的是在优秀企业一时遇难时选择与其同舟共济,共同等待突破的喜悦。

面对贸易战和国内外疫情的多重打击,海康威视算是交上一份尚可的答卷,未来会不会有更加恶劣的环境出现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我们能知道的仅有当前环境已经十分恶劣,并且企业出乎意料地表现还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