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在浮躁的人生旅程中,有這麼一個洗滌心靈的小村莊讓我記憶深刻。可惜,時光太過短暫,以至一直留有遺憾。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從縣城宣恩出發,一路西行65公里到沙道溝鎮,再經過10來公里的鄉村山路,兩個鐘頭不到的功夫,依峙觀音山而建的彭家寨吊腳樓群落,隔著一道清澈的龍潭河出現在眼前。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初見彭家寨的第一眼,只能是隔岸遠眺,幸而得以窺見彭家寨的全貌。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從眼前晃晃悠悠的鐵索橋延伸而去的圖景,綠樹青山襯著吊腳樓的黛頂陳木,錯落有致地向上層層疊疊蔓延。這幅天然的古寨山居畫軸,遠勝於任何出自人工之手的匠氣畫作。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坐落在武陵山北麓的彭家寨,位於宣恩縣沙道溝鎮西南部。全寨45戶250餘人,均系土家族。彭家寨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色古香,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宣恩縣西南邊陲。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關於彭家寨的起源,說法不一。傳說數百年前,一對遷徙於江湖的夫婦,走南闖北欲尋一處安寧福地作為他們男耕女織、養老送終的地方。當他們來到武陵山北麓,被一條湍急的大河擋住去路,卻無意中發現對岸對峙的兩山之間,茂林修竹中有一處寧靜怡人的理想地。正當他們不知如何渡河的時候,河水中升起一座若隱若現的橋,勇敢的夫婦踏橋過河,之後便在這裡安居繁衍。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還有一說,是在清朝康熙年間,彭家寨後人們的祖先彭懷陝帶著兩個兒子從湘西永順逃難而來,看到這裡山清水秀,喜歡極了,於是就此定居下來。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這些口口相傳的傳說,大多已不可考,倒是建築學界為彭家寨的來由,找到了一種更合理的解釋。彭家寨前的龍潭河是酉水的分支,起源於恩宣的酉水流經的鄂、渝、湘、黔四省,是土家族分佈最為集中的地段,酉水是土家文化的母親河,而酉水流域也是土家吊腳樓分佈最為密集的地段。據考證,現在彭家寨的土家人,就是從湖南懷化順酉水遷徙至此的。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今天沿龍潭河兩岸,分佈著十多個土家寨,與清朝末年和及抗戰時期的兩次“川鹽濟楚”的關係密不可分。在這百餘年間,這裡成為重要的運鹽通道,鹽從四川運來,再順著酉水運往湖南、貴州。數次因鹽而起的移民潮,使龍潭河流域的人口不斷壯大,人們在清朝末年間伐木建房,同姓成寨,彭家寨便都是姓彭的人家了。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彭家寨: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彭家寨是武陵山區土家聚落的典型選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腳樓群而享譽中外。吊腳樓這一古老的建築形式,舊稱“幹欄”、“閣欄”、“廊欄……”,自古流行於百越族群地域。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武陵山區山多田少,民居擇地,為了適應山坡地形,吊腳樓形式成為首選。彭氏家族遷徒至此,看中此地,然盡是坡地,建房不得不以吊腳之高低來適應地形之變化,時光推移,經幾代人的創造建設,終形成今日集土家吊腳樓形體美、空間美、層次美、輪廓之美的吊腳樓群。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中國古建築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良臬先生,在考察恩施州古建築後撰文:“要挑選湖北省吊腳樓群的‘頭號種子選手’,準定該宣恩彭家寨出馬”。並以歌詠贊嘆:“未了武陵今世緣,貧年策杖覓桃源,人間幸有彭家寨,樓閣崢嶸住地仙”。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彭家寨的木匠彭武才介紹到,在建造吊腳樓的過程中,加工大梁及柱料時,一定要在樑上畫上八卦、太極圖、荷花蓮子等吉祥圖案。堂屋主樑的正中間,要釘上一塊裡面包著銅錢或者紙幣的紅布,祈求神靈保佑家人平安、六畜興旺。然後是把加工好的樑柱接上榫頭拼接起來,這個步驟叫做“排扇”。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一般主人會選定一個黃道吉日,請來鄉鄰,一番祭梁之後,便是才能上樑。眾人齊心協力用繩子拉、木杆推,將一排排木扇豎起,是為“立屋”。之後椽條、蓋瓦片、裝板壁,一座吊腳樓就建起來了。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這是純手工的作品,這整個吊腳樓建造的過程中,不需要一顆釘子,吊腳樓的結構完全靠榫頭的空隙插入拼接而成,精準的建築計算令人驚歎。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從藝術角度而言,彭家寨的吊腳樓建築、繪畫、雕刻集於一體;而吊腳樓裡的生活區,功能劃分得清晰合理。吊腳樓因地勢而建,腳下所吊的柱子有高有低,樓下或圈養牲畜,或堆放柴草,或用作廁所;二樓與地面齊平,屋外是土家人的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神龕;吊腳形成的走廊,可以晾曬衣服和農作物、乘涼。而我們這樣外來者的眼光看來,這裡其實更適合聊天、喝茶、觀景和發呆。

探訪彭家寨:遠山盡頭的土家桃源,古木沉香的吊腳樓

自駕路線:漢蔡高速—滬渝高速—安來高速—平安路—建設路—沙道溝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