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权臣三种“安全降落”姿势动作的技术分析(之一)

“爬的越高,摔得越惨”。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态当中,人臣一旦到了权臣的位置,想要安全降落,得到善终,就非常难。历史上有许多的大臣,声名显赫,却难逃不得善终的厄运。霍光、张居正等生前权倾朝野,死后就被抄家灭族;年羹尧为雍正夺嫡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兔死狗烹,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周亚夫平定了七国内乱,出将入相,炙手可热,却难逃饿死牢仲的凄惨命运......

能当权臣,都是聪明绝顶之人,急流勇退的道理,难道不懂?只能说现实的情况是,想要交出权力比获得权力更难!所以想从不胜寒的高处,实施降落工程,实现安全软着陆,必须要有正确的的动作和关键的技术要领。

不妨对历史上成功实现软着陆的三位权臣安全降落的姿势动作进行技术解剖分析。

关于权臣三种“安全降落”姿势动作的技术分析(之一)

郭子仪:表忠心,防小人,一定要做到位

郭子仪的降落技术如果排在第二,那历史上就没有人敢排第一。

康熙评价郭子仪:“自汉唐以来之勋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仪为首称。”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中国只有一个人真正实现了“福禄寿考”俱全的圆满人生,此人就是郭子仪。郭子仪不但自己安全着陆,高寿善终,而且满门子孙的富贵都得到了保全。(《新唐书》称郭子仪,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

安史之乱,唐玄宗丢了首都长安,率领大臣集体逃亡,唐王朝岌岌可危。在这危急的时刻,郭子仪挺身而出,忍辱负重,带着二十几名骑兵,凭借在军中威望,收拾旧部聚拢人马,硬是把唐朝首都收复了,然后顺便把安禄山、史思明几十万大军都给灭了,让唐朝的政权又延续了上百年,细读郭子仪的历史,翻遍人类战争史,这么牛逼的战将,没有几个,连唐代宗都尊称他为“尚父”(干爹)。

郭子仪更牛逼的不仅是取得这些不世之功,而是取得这些不世之功后为人处世的态度。

关于权臣三种“安全降落”姿势动作的技术分析(之一)

平心而论,郭子仪在军中、朝廷威望地位都这么高,想要不让皇*帝防备和政敌嫉恨是很难的。历史也有很多战将,纵横于千军万马之中,最后却死在朝廷的小人算计之下,被自己的主子砍掉了脑袋。

郭子仪很明白,小人的造谣之所以能得逞,就在于信息不对称。有一些误会,皇*帝虽然不会问,但是会憋在心里,时间久了就变成了猜忌。

面对这个问题,郭子仪的做法是,阳光公开是消除误会最好的办法。

侯门一入深似海,想要进入王侯家门那是一件很难得事情。但是郭子仪却把王府大门打开,任人出入,老百姓想上老郭家串门,不用通报,不用排队,比去菜市场还方便!

这种做法,别说在古代,就是在今天,可怕也没有几个人敢这么做。但是郭子仪说了:“围起高墙,紧闭大门,别人要诬告不义之事,我们就很难说清楚了。现在让它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如果还有人说我们要谋反,恐怕就没有人相信了”

关于权臣三种“安全降落”姿势动作的技术分析(之一)

唐朝经历了武则天的恐怖政*治,许多朝廷重臣因为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杀头的,而是死的时候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在那个时代,郭子仪这一招确实很有效,把大门敞开,任人自由出入,这样谁还会相信他会密谋造反?以至于升平公主向唐肃宗告状的时候,连唐肃宗都帮郭子仪说话。唐肃宗都说:“郭子仪怎么可能会造反?他如果想当皇帝,这天下早就不是咱们老李家的了,还要等到现在?”

看来,消除皇帝猜忌这一关,郭子仪是过了。但是,想要善终,还要过小人这一关。

郭子仪晚年时候退休家居,两耳不闻窗外事。那时候有一个一个叫卢杞的朝廷官员,虽然还是小官,却是不折不扣的的小人。(后来在官居宰相,唐史将他写入《奸臣传》)

关于权臣三种“安全降落”姿势动作的技术分析(之一)

有一天,卢杞来拜访郭子仪,郭子仪一听到卢杞来了,马上命令所有家眷回避。等到客人走了,家眷们问他:“你平日接见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为什么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要这样的慎重。”郭子仪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长相又不好看,半边脸是青的,好像庙里的鬼怪。你们女人们最爱笑,没有事也笑一笑。如果看见卢杞的半边蓝脸,一定要笑,他就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你们和我的儿孙,就没有一个活得成了!”后来,卢杞果然作了宰相,那些过去看不起他,得罪过他的,一律不能免掉杀身抄家的冤报。只有对郭子仪的全家,全力保全,认为郭子仪非常重视他,大有知遇感恩之意。

历史上很多权臣重臣,并没有谋反的心思,出生入死后,也想着凭着功劳,舒舒服服的享受人生。但是往往由于得罪了小人,被挑拨离间,让皇*帝产生了猜忌,形成恶性循环,遭来杀身之祸。其实表忠心,防小人的道理,他们不是不懂,但是把这两个动作做得这么到位的,也就郭子仪一人。

关于权臣三种“安全降落”姿势动作的技术分析(之一)

亲爱的朋友:阳明心印头条号,致力于阳明心学交流、传播,如果喜欢本篇文章,请收藏、分享!欢迎关注“阳明心印”,希望在致良知的大道上与您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