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應對瘟疫 兩百多年前《溫疫論》注書告訴你

<code>《廣瘟疫論》著重辨析了瘟疫與溫病的區別,對治療瘟疫有一定的參考價值。/<code> 

瘟疫一直是人類的夢魘,2020年再次證明了這個命題。世人與瘟疫的抗爭也從未停止過,中醫學者也不例外。與瘟疫抗爭過程中,留下了一串瘟疫研究典籍的腳印。其中集大成者,莫過於明末疫亂中誕生的醫典,遊醫吳又可編撰的《溫疫論》。

古人如何應對瘟疫 兩百多年前《溫疫論》注書告訴你

吳又可《溫疫論》(來源:南海網)

由於種種原因,被譽為我國首部傳染病專著的《溫疫論》最初並沒大面積傳播,知之者甚少。幾十年後,一部註解《溫疫論》的醫典橫空出世,終於改變了這一局面。此書系統而全面地講解了瘟疫的治療方法,直到現在還作為瘟疫治療的參考。

醫家喜嘆《溫疫論》

清朝康熙年間,四海平定,百姓樂業。如此背景下,中醫學再度興盛,醫學者多研究前代醫典期救治百姓。江南戴家世代行醫,至此出了一位全才——戴天章。

戴天章生於上元(今江蘇江寧縣),因晚號北山,故後人稱其“北山先生”。少年時隨文章大家林青雷習經史之學,科考取諸生。他天資聰慧,年紀輕輕就文通天文、地理、歷史、書畫,武擅射擊、劍術,聞名南方,儼然有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風。

淡泊名利的戴天章對科舉不感冒,反而喜歡上了醫學。數十年間,他遍閱古代醫典,又治癒了多位病人,成為兼通理論與實踐的臨床專家。他最喜歡的前代醫典是《溫疫論》,在他看來,瘟疫是疾病中最厲害的“殺手”,動輒死傷上萬人,有本事的醫生就應該向瘟疫宣戰。為此,他先研究了書目,弄清到底是“溫疫”還是“瘟疫”。原來,先秦的古醫書就有關於瘟疫的記載,不過當時的名字叫“疫、癘”等。後世醫家多認為瘟疫的“瘟”來自“溫熱”的“溫”,如明代張介賓《景嶽全書》即有明文佐證。吳又可遵從先人用字習慣,擬名《溫疫論》。

古人如何應對瘟疫 兩百多年前《溫疫論》注書告訴你

《景嶽全書》(來源:盛世收藏網)

戴天章讀《溫疫論》時而拍案叫絕,時而扼腕嘆息。雖然此書“貫通古今,融以心得,可謂獨闢鴻蒙,揭日月於中天”,但醫家之中“有見其書而不能信者,或知而不用者”,於是在瘟疫臨床時仍拘泥於治療傷寒的方法。究其原因,無非有二:一是此書誕生於明清換代之時,人心未穩,醫典很難傳播;二則瘟疫是疫中大病,一般醫家能不碰就碰,以免連累自身。戴天章自是不能容忍這樣的情況發生。

文化人對古典的最好傳承,就是寫書詮解。戴天章也不例外。他決心寫一部註解《溫疫論》的專著,結合臨床實踐講解瘟疫的防治,讓更多人知道並研究此書。

理論臨床創新論

經過多年研究、修改,戴天章於1722年初步完成了的《溫疫論》註解、增訂、刪改版書稿,擬名《廣瘟疫論》,又名《瘟疫明辨》。從規範文字角度出發,書中統一稱“溫疫”為“瘟疫”。

《廣瘟疫論》全書共五卷,所載內容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其中多有真知灼見,為後世提供了辨別溫、寒之病及防治瘟疫的“經典要法”。書中開篇即指出瘟疫的概念:“若瘟疫,乃天地之雜氣,非臊,非腥,非焦,非腐……知為瘟疫而非傷寒,則凡於頭痛發熱諸表症。”由此得知,瘟疫是因溫氣而生,和傷寒一樣都有發熱的症狀。

古人如何應對瘟疫 兩百多年前《溫疫論》注書告訴你

《廣瘟疫論》(來源:孔夫子舊書網)

《廣瘟疫論》卷一“辨”章提綱挈領地指出傷寒和瘟疫的區別及早期症狀的不同。“辨”分為辨氣、辨血、辨舌、辨神、辨脈、辨時行疫癘與風寒異氣等八辨,具體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如在“辨氣”一節,書中指出:人體本應有香氣,而瘟疫患者體內散發出臭氣;寒傷患者一般不散發臭氣,只是生病多日身體會有腐氣。臭氣和腐氣不同,郎中可通過“聞”進行辨別,如果明知患者散發的是臭氣還堅持開傷寒之藥,那隻會延緩病情。八辨中的“辨氣、辨血、辨舌、辨神、辨脈”是戴天章在研究《溫疫論》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詳細列舉症狀之時對氣、血等五方面的辨識,發前人未所發。後世有學者稱其為“戴氏五辨”,多次引用到瘟疫研究專著或文章中。

弄清瘟疫與傷寒的區別後,要做的就是預防和治療。《廣瘟疫論》結合傷寒的防治,提出“汗、下、清、和、補”瘟疫治療五法。如“汗”法一節指出:傷寒一般特徵在體外,所以建議用溫和的藥;瘟疫通常深入肌裡,要用辛涼、辛寒的藥。這些都是戴天章的經驗之談,由證立法,理法方藥一以貫之,相互呼應,是中醫史上絕無僅有的“戴氏五法”。

無論“戴氏五辨”還是“戴氏五法”,都是戴天章在研究吳又可瘟疫理論基礎上的創新,是《溫疫論》的總結和提高,對瘟疫學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這也是《廣瘟疫論》能流傳到現在的真正原因。

後記

話說戴天章修訂完《廣瘟疫論》書稿之後不久就因病去世。家人將稿本贈予存存書屋保存。後安徽歙縣書商鄭奠一偶得書稿,以《瘟疫明辨》之名刊刻行世。

幾十年後的乾隆十八年(1753年),戴天章的孫子戴祖啟中進士後,以《瘟疫明辨》為藍本,用《廣瘟疫論》之名重新刊刻發行。之後,此書有《廣瘟疫論》、《瘟疫明辨》兩種底本行世,其中前者相對較多。此書甚受後世醫家青睞,兩種底本相互參訂、修撰刊刻數十次。時至今日,《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中收有60多種版本,可見《廣瘟疫論》傳播之廣。

古人如何應對瘟疫 兩百多年前《溫疫論》注書告訴你

瘟疫明辨 (來源:孔夫子舊書網)

《廣瘟疫論》的廣泛傳播反映了我國古代“大夫”在瘟疫治療上所做的貢獻。其實,關於治療瘟疫的成功案例,在中華醫學史上並不少見。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清初這部專業註解《溫疫論》的《廣瘟疫論》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

【參考資料】

1. 《學術思想之探析》,作者陳揚榮,《中華醫史雜誌》2003年第1期。

2. 《從探討戴天章學術思想》,作者陳大舜,《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4年第3期。

3. 《論戴天章中辨治之要》,作者江泳,《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12年1月。

作者:魏德勇

古人如何應對瘟疫 兩百多年前《溫疫論》注書告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