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哲學,有必要知道蘇格拉底的媳婦是誰嗎?

我們學哲學,有必要知道蘇格拉底的媳婦是誰嗎?


“蘇格拉底的老婆叫什麼名字?魯汶老師竟然拿它做口試題目!


我愣住了。只好搶白一句:“這究竟跟哲學有什麼聯繫?


所獲得的回應是:“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我的用意!


這事就此不了了之,我也沒有把它放在心上;直至有一天讀到威廉·魏施德(WilhelmWeischedel)《通往哲學的後門階梯》(Die philosophische Hintertreppe)43頁至45頁有關蘇格拉底與其妻贊西佩(Xanthippe)之間的摩擦時,才悟出其中要領:


世人只重視蘇格拉底之盛名,卻從來不曾為贊西佩著想過。一般輿論都指責她為悍婦,卻毫不介意蘇格拉底如何寡情地把髮妻趕離刑場!(Phaedo,60a)


兩個善良的靈魂;


一對不和的配偶。


夫妻心性發展不同步,那真是一件憾事!


說句公道話,贊西佩雖然脾氣大一些,到底不失為一位賢妻良母。她平日克勤克儉、任勞任怨,一手把孩子們帶大,並且還獨力支撐起家庭。反之,蘇格拉底可曾盡過半點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


站在蘇格拉底立場,我們固然會聆聽到這樣的心聲:

你何苦不務正業、棄家不顧、終日遊手好閒,只管喋喋不休地與人空談!


當然,從另一角度看,如果蘇格拉底就此返家聚天倫,蘇格拉底還會再是蘇格拉底嗎?柏拉圖還能完成他的《對話錄》(Dialogues)嗎?後他而來的亞里士多德還能獲得造就嗎?試想西哲史缺少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那將會是怎樣的局面!


誠然,凡走上哲學不歸路的人,就有很高概率與親友產生張力;類似的劇情在歷史上層出不窮:


——佛陀拋妻棄子,只為了悟道。


——瑪利亞說:“我兒,為什麼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地找你。”耶穌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且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加二48~49)


——尼采想到其家人,就指桑罵槐地說:“蘇格拉底找到一個他需要的妻子……事實上,是贊西佩不斷將他驅趕到他那獨特的職業裡去的。”


——克爾愷郭爾(Kierkegaard)拒絕了他曾苦苦追到手、而又在他面前下跪求饒的未婚妻雷吉娜。


時至今日,相似的事件還繼續在你、我及親友身上覆制。你不是經常能聽到以下的評語嗎?


——你何苦放棄一份穩定的職業,而去追尋那些虛無縹緲的學問?


——醫科大門為你開啟你不進去,卻到哲學系鬼混!


——你畢業後有何出路?誰會聘用一個專事批判的哲學家?


其實故事的情節是可以有較圓滿的結局的!贊西佩的抱怨,是可以轉變成堂吉訶德(DonQuixote)侍從的一句:“我喜歡上他!”關鍵只在於是否有溝通的管道,讓彼此瞭解對方的立場,從而達到互相諒解。如果我們無法一下子化解親友們的心結,至少也可以通過剖白自己的使命來讓對方思索,藉此達成破冰的第一步。換句話說,目前的當務之急有三:


一、讓人明瞭哲學家的任務。


沒有人與生俱來就懂得哲學,甚至好學不倦之士也不一定與哲學投緣,一般市井之輩更毫不在意什麼叫哲學。不過,人生在世,早晚會遇到瓶頸,它叫我們不得不放慢生活的步伐來沉思宇宙人生;西方哲學稱之為對萬事萬物之驚異,東方人稱之為憂患意識。人尤在困惑與挫敗中需要明智的導師指引。


哲人就在向世人指點迷津上凸顯其重要性。他擔任先知角色,向世界宣示究極真理;而萬代都不缺乏他們的蹤影,只是他們的智慧在經歷歲月的洗禮後,已沉澱在文本中漸漸被人淡忘,而需等待我們重新挖掘。誠然,我們若能重溫歷代哲人的智慧,用現代人能了悟的語言來翻譯及詮釋,將更能融入古聖先賢之對談,從中獲得開悟。


有前人的思考作借鏡,我們可以有更穩健的基礎去探尋更博大、更精深的奧理,並與親友們切磋。在這裡,我們所欲強調的是:我們極端地需要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哲學經典來與同胞分享,藉此製造對談的機緣來讓鄰人明瞭哲學家的思想與任務,好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瞥見真理的光輝。


我們學哲學,有必要知道蘇格拉底的媳婦是誰嗎?


二、讓哲學人自己穩住陣腳。


退一步說,先知的呼聲不一定受廣大的群眾所歡迎;我們的努力不一定獲得滿意的響應。可以預期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慧根去聆聽深湛的哲理;萬一別人把我們的剖白當作耳邊風時,那該怎麼辦?聽說有一位傳教士在鬧市中宣道,路過的行人都沒有停下來聽講。


於是有人問他說:“既然沒有人聽你的道理,你又何必繼續宣講?”傳教士的回答是:“至少它還能警醒著我去堅持自己的信仰。”相似的情況,哲學家在吐露其哲思的當兒,除了向他人傳遞真理的信息外,也要為自己穩住陣腳,以免被世俗所同化。誠然,當我們在傳述歷代名家之學,或討論著名典籍,或提出個人見解之時,即使獲取不到理想的迴響,也至少能保住自己的信念,能提醒自己去與古聖先賢精神遙契,以融入真理的康莊大道。


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地進修、研討與沉思,以求充實自己。如此一來,更多的哲學作品有一再接受翻譯、詮釋與研讀的必要;更多的有志之士有投身哲學反思與提供研究心得的需求;更多的邂逅、對談、溝通、講授有進行的價值。

我們學哲學,有必要知道蘇格拉底的媳婦是誰嗎?

三、讓志同道合者凝聚力量。


哲學的探討、典籍的交流、名著的詮釋與重譯,可導致關懷哲學的同道彼此拉近距離,直至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向心力,共同向著智慧之途邁進。的確,當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心靈聯繫一致,將會共同綻放出龐大的光與力,就如同各家各戶都點燃起明燈之際,周圍的環境就會被照亮,在旁的人也會被感染而沾得其益。


只要點燈的人超出於熄燈的人,則世界將會是光輝燦爛的。誠然,有志追尋真理者不在少數:其中有渴望真道而苦無門路者,有尋得門徑卻苦無良師帶領者,有獲得良師益友指引而礙於環境的桎梏者,有時機成熟而正在邁向真光且一日千里的進步者。他們很可能就在你、我的身旁,只是暫時沒有人振臂一呼而無從被召集在一起而已。


假如我們能提供更多研討哲理的機緣、出版更多有價值的典籍、刷新更多重要的翻譯、開啟更多被忽略的文本,則一股清流將被引發,世人將深受其衝擊,以至於“若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欣聞商周出版提出“哲學人”系列出書計劃,內含哲學家原典翻譯、哲人傳記介紹、哲學專題論述、國內外學者研究心得等,藉此突顯哲學智慧的明燈,讓我們能向著真理之光邁進,達致向世人傳達真道,給同道凝聚向心力,使哲學人自我激勵而穩走“正知”、“正行”、“正果”之道。


世人早已對粗俗的言論感到厭煩,此時我們更需要有哲學的先知典籍以傳播喜訊,讓蘇格拉底與贊西佩之間的疏離可以獲得彌補。誠然,如果蘇格拉底有足夠的管道與時間去與贊西佩溝通,贊西佩也不至於對蘇格拉底如此的不諒解。同樣的,如果我們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推出更多寶貴的哲學典籍以作溝通工具,使之更普遍化地流傳於市面,讓普羅大眾都可以人手一捲,則很多心結都可以冰釋、很多融通都可以促進、很多隔閡都可以掃除、很多疑慮都可以釐清;到時東方可與西方邂逅、靜觀可與思辨連貫、古典可與當代融通、歐陸可與英美對談、主婦可與哲人默契、贊西佩可與蘇格拉底和解。我們展望著一個大團圓的遠景,而商周“哲學人”至少已經踏出了珍貴的第一步,我們為此而感到慶幸與期待。


作者 | 關文中,為《哲學是什麼》所作序

出版社 | 電子工業出版社

原標題《蘇格拉底與贊西佩的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