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下移關口前移,西航港街道打通城市安全監管“最後一公里”

4月15日,雙流區嘉裡路一糧油公司客商流動,生產經營忙而有序,店內滅火器等安全生產設備是否正常、危化品保管是否規範安全等內容,遠在幾公里外的雙流區西航港街道城市安全智能管控平臺上清晰可見。同樣,轄區內其他各個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經營、隱患風險以及整改情況均全程彙總在該平臺。

近年來,西航港街道把提升安全生產信息化、現代化水平作為安全生產監管示範街道建設的重要舉措,於2019年3月正式啟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示範建設,在創建過程中,堅持安全生產“重心下移”、“關口前移”,著力打通城市安全監管“最後一公里”,依託信息化手段,圍繞落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健全安全監管網絡、提升基礎安全條件、創新監管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建立了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被雙流區列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示範單位。

重心下移關口前移,西航港街道打通城市安全監管“最後一公里”

城市安全風險管控平臺數據中心

黨政同責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

在城市安全智慧管控平臺上,分佈著動態監管、履職檔案、應急管理、通知公告等多個事項。“平臺如實記錄街道領導及安委會各成員單位等履職情況,並定期對未完成履職的進行提醒。”社區治理辦負責人鄧霞介紹。

為充實基層安全監管力量,發揮安全生產社會共治,街道將216名街面巡查隊員和151名網格員納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中來,細化監管職責,形成科室-社區-網格-企業四級安全生產管理網絡。

同時,街道多次邀請雙流區應急管理局深入社區、企(事)業單位督促、指導開展風險辨識、隱患排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並針對重大安全風險源適時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有效提升企(事)業單位和轄區居民應急處置能力。

重心下移關口前移,西航港街道打通城市安全監管“最後一公里”

街道主任曾學良日常安全檢查

機制創新

1+N模式專治安監疑難雜症

街道層層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逐級明確責任分工,層層簽訂安全生產工作目標責任書,分片包乾、分級負責,切實做到人人頭上有責任,個個肩上有擔子。

針對轄區出現的各類安全生產新情況、新問題、疑難問題、棘手問題,每月第四周星期二定期組織召開城市安全聯席會,採用“1+N”模式(“1”即“一月一主題”,“N”即“N個涉及城市安全須抓緊研究解決的問題”),進行現場調研分析解決,安排部署階段性城市安全重點工作。

今年以來分別以消防、建築施工、生態環境安全治理為主題召開3次城市安全聯席會,通過錯時檢查、明察暗訪等形式曝光城市安全突出問題通過會議研究,將問題分別劃分的行業主管科室並落實到具體人,同時由街道紀工委監察辦跟蹤問效,定期通報落實情況。截至目前,共研究解決8個城市安全突出問題。

重心下移關口前移,西航港街道打通城市安全監管“最後一公里”

工作人員日常安全檢查

依託大數據

安全生產監管裝上千裡眼

鼠標一點,街道城市安全智慧管控平臺上立即會出現紅、橙、黃、藍不同顏色的彩色模塊。這些不同顏色的模塊分佈在不同區域,也代表著各個區域的安全生產風險等級,甚至精確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家企業。鄧霞介紹,在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中,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和大數據,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轄區學校、加油站、娛樂場所、在建工地等25類風險場所安全隱患排查清單,列出檢查要點、參考標準和法律法規要求,要求轄區企(事)業單位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督促安全員定期對安全隱患“照單檢查、按標評判、依規整改”。

該平臺的運用還將以往的紙質流轉變為平臺流轉,達到數據採集時效化、隱患排查智能化、應急管理體系化、領導履職檔案化、任務管理可視化、學習諮詢系統化,不斷提升各級工作人員發現隱患、消除隱患的能力。工作人員利用手機APP對照行業檢查清單開展檢查,有效提升發現隱患、消除隱患的能力,真正解決鎮(街)安全監管“檢查什麼”、“如何檢查”等問題,達到轄區監管無死角、檢查能力大幅提升、應急處置更加科學,實現全員參與、共治隱患的局面。

重心下移關口前移,西航港街道打通城市安全監管“最後一公里”

街道召開城市安全聯席會

同時,該平臺還與城市管理、110、12315等平臺有機融合,避免了多頭執法現象,減輕了企業生產經營負擔。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西航港街道為安全監管示範單位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全生產先進集體”,為“提升西航港街道都市功能品質、高質量建設空港門戶商務區”保駕護航。

華西社區報記者 李正勇 街道供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