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上善若水”?

在老子看來,崇高的德行應該具有水一樣的品格。他試圖借水的品格來為人的行為樹立一個榜樣:水自身軟弱至極,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論長短;它總是甘於停留在最低處,因此也接近於“道”。

接下來,老子又從幾個方面來具體探討這一問題。老子強調,一個人應當像水一樣,善於選擇下面而居,即“居善地”;心胸應該像水一樣深沉幽靜,即“心善淵”;待人應該像純淨透明的水一樣真誠友愛,即“與善仁”;說話要像潮水那樣準時有信,即“言善信”;從政要像水那樣能夠在萬物之間中,周旋調和,即“政善治”;做事要像水一樣 發揮最大的效能,即“事善能”;行動起來要像水的流勢一樣把握時機,即“動善時”。上述這些品行的核心,就是與世無爭,順世而為,對自身的環境能夠坦然處之。老子以為最完美的人,應該樂於從事別人所不願意從事的工作,能夠堅忍負重,默默勞動,卻不與別人爭名奪利。老子的這種處世哲學中優秀的品性,能夠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啟發。

老子以生活中最常見的水來說明如何為“善”,水是柔弱的,它無形、無色、無味,最容易被我們忽視卻又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也最離不開的自然產物。所以老子獨愛水,並以水比作聖賢之人,認為只有如水般品德的人才可謂“善”。

人們常說“柔情似水”,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說道“女人是水做的骨肉”,這都是以水至柔的特性作比。但是水是至柔的,也是至剛的,自古就有水滴石穿的典故,想一想水何其堅硬,水能穿石,可見水的柔中帶剛。水又是至韌,李白有詩言“抽刀斷水水更流”,寶刀可以削鐵如泥,卻無法阻斷涓涓細流,可見水長流不斷之韌。

水至潔,水晶瑩透明,只可被為萬物所汙染而不侵染萬物,又可洗刷萬物之塵埃,此為水之至潔。水能於萬物相容,此為至容。可見老子偏愛水,不是毫無道理的。同時老子認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有功勞萬千,卻不去爭名逐利,泰然安處於低窪,“此乃謙下之德也”。這也是一個胸懷高遠的賢士所應該具有的高尚品德。

“上善若水”是東方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特有的為人處世的方法與道理,也就是說不張揚、不巧辯,以自己所具有的美好內在去感化眾人,而不是時時刻刻表現自己,大肆宣揚自己,才為“善”人,也就更接近於老子的“道”。

附《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

故無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