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爸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1952年10月12日晚,志願軍兩個連400餘人在火炮支援下,突然向391高地(美軍稱之為“鐵馬山”)攻擊。由於部隊已經潛伏到距離敵前沿60米處的開闊地,因此攻擊突然性得以達成。僅18分鐘即全部解決戰鬥,全殲韓軍1個加強連共170餘人。在之前的潛伏中,15軍87團9連一名士兵不幸被煙霧彈所引發的大火燒到。為了掩護全體戰友,他嚴格遵守潛伏紀律,一聲不吭直至犧牲,保證了戰鬥的順利發起。戰後,這名士兵被追記特等功,追記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他就是我軍著名戰鬥英雄邱少雲。
邱少雲英雄的事蹟早已廣為人知,不過對這個海拔高度為391的高地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發生在上面的慘烈戰事,由於諸多原因反而不太為人知。
391高地位於鐵源東北十餘公里處,靠近38軍和15軍結合部,長約1200米、地勢險要,地形貌似駝峰。佔領此高地,守可控制周邊10餘平方公里開闊地,攻可作為打破敵防禦體系的重要依託,是雙方都極為看重的高價值目標。在戰鬥開始之前,是由韓軍第9師所控制,其在高地上修建了大量堅固工事。
志願軍攻擊此高地前,在不遠處的394.8高地上,38軍正與韓9師在進行著空前激烈的爭奪(韓國戰史稱“白馬山”戰役)。此時,雙方已經投入了8個團的兵力,傷亡均十分慘重。攻擊391高地,直接目的是為了配合394.8高地爭奪戰,所謂攻敵之不得不救,以分擔主力部隊壓力。在最初順利佔領該高地後,確實吸引到了韓9師分兵反撲。不過由於戰事進展和志願軍部署調整,394.8高地爭奪戰很快就以38軍撤出戰鬥而告終,配合的目的並沒有完全顯現。
韓9師在頂住了38軍的攻擊後,氣焰非常囂張,迅速抽出兵力一個團反攻391高地。而志願軍也死守不退,雙方很快打成焦灼狀態,誰都無法把對方完全趕下去,最後居然打成了敵佔據高地南峰,我佔據高地北峰的態勢。
這種態勢顯然對雙方都十分難受,而就在兩軍都在厲兵秣馬準備再次投入爭奪的時候,10月14日,391高地以東十幾公里處的兩個高地開始遭受驚天動地炮擊和轟炸——聯軍“攤牌行動”正式展開。當然對國人而言,上甘嶺戰役這個名字更為人所知。上甘嶺的激烈戰事很快吸引到了世界關注的目光,以至於391高地繼續的慘烈爭奪被掩蓋了。
據軍史記載,韓9師把“白馬山戰役”中的大部分炮兵營轉到391高地附近,其51團還補充了大量新兵,不斷以整連的兵力向志願軍陣地攻擊;而志願軍與之對陣的則是15軍的主力師29師的87團,其在換裝蘇械後火力也大大增強,用一個排一個排地攻,一個班一個班地守。雙方交替攻守、反覆爭奪,多次爆發激烈的肉搏戰。在上甘嶺戰役爆發的當天,87團就有一個排在肉搏戰中全部戰死。
接下來,隨著上甘嶺戰役打得驚天動地,15軍開始調整部署。已經連續在391高地作戰十餘天的87團被抽調上甘嶺參戰,換上44師132團繼續鏖戰391高地。而聯軍方面,韓9師51團也因傷亡過大不能支撐,被迫換上了美3師65團。志願軍利用美韓軍換防時機,以2個排的兵力趁夜突襲,一舉將聯軍驅逐下高地。
這次戰鬥,令聯軍司令部極為震驚,因為上甘嶺陣地久戰不下,而391高地的丟失更意味著志願軍可以以此為跳板,攻擊動搖整條“密蘇里防線”,於是立刻從上甘嶺方向抽調了5個炮兵營,連同美3師步兵進行反擊。此高地的爭奪立刻進入白熱化階段,其火炮之猛烈、傷亡之慘重,並不比上甘嶺烈度差。志願軍士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美軍也表現出了在朝戰中少有的勇氣。
據志願軍老兵回憶,短兵相接中,曾有美軍士兵拉響掛在皮帶上的甜瓜式手雷,與迎面摟住他腰背的志願軍戰士同歸於盡。在此筆者多說一句,在那種殘酷戰場上人類的勇氣和意志非常人所能想象,勇敢的行為無論敵我比比皆是。參戰的士兵們對敵人的勇敢也印象深刻、心存尊敬,但不知道為何,當代很多國人卻對我們自己的英雄卻充滿懷疑甚至惡毒抹黑。
邱少雲烈士就是無數戰友目睹見證下的英雄,他是我們心目中真正的軍神。是英雄的精神鼓舞著我們擊敗強敵,英雄的精神必然在我們中華民族萬古長青!391高地上的殘酷戰鬥一直持續到11月30日,接近50天之久,比同期的上甘嶺戰役還要久。敵軍雖然也連日血戰,但最終在更頑強的志願軍面前敗下陣來。
據一名被俘的美軍副排長供述:“你們的炮彈打起來沒個數。我的很多兄弟都被震得精神失常。被炮轟得實在受不了,有個兄弟就問排長,是不是可以離開這座山?迷迷糊糊的排長像忽然被提醒了,大呼一聲‘OK,走吧’。就帶著全排呼呼啦啦往山下跑。”391高地之戰,以志願軍最終控制高地而告終,先後打退美韓軍共計7個營兵力反撲,殲敵達4000餘人,將防禦陣地向南推了11公里,極大改善了平康地區的防禦態勢。
相比那些史詩級的大戰役,犧牲在這裡的志願軍官兵大多數並不為人所知,但他們的業績永遠彪炳於人民軍隊的光輝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