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 美軍空中優勢明顯 卻為何不採取空運而選擇地面撤退

朝鮮戰爭時期,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成功登陸仁川后,迅速收復南朝鮮軍隊失地,而後跨過三八線繼續北上攻擊。美軍第十軍則在咸興地區登陸,作為“聯合國”軍右翼東線部隊向鴨綠江邊挺進。美軍第十軍以第七師為右翼,陸戰一師為左翼的隊形向北攻擊前進。美軍第七師在黃草嶺地區遭遇志願軍第九兵團的阻擊,而陸戰一師此時已進至長津湖下碣隅裡地區,其兩個先頭團前出至柳潭裡紮營。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害怕部隊的後勤線拖得太長,在下碣隅裡修建了簡易機場,作為後勤供應和物資轉運的基地。

長津湖戰役 美軍空中優勢明顯 卻為何不採取空運而選擇地面撤退

此時志願軍第九兵團以第二十七軍為主攻方向向南阻擊美軍北進,第二十軍在其側翼,第二十六軍為兵團預備隊,佈置了對美軍陸戰一師和第七師巨大的包圍圈,而美軍並沒有察覺志願軍的意圖,縱使美第七師的一個營在黃草嶺地區已於志願軍短兵相接,卻沒意識到一張巨大的網向他們撒來。志願軍第九兵團匆匆入朝作戰,距離志願軍司令部預定的阻擊地點還有二百多三百公里,沒有汽車的他們只能依靠雙腿前進,還要時不時的躲避美軍偵查飛機,在路上耽誤了一些時間。而美軍在咸興地區登陸時由於掃雷艇數量太少,掃雷時間延長兩天,給志願軍前進至預定佈置的伏擊位置爭取了時間。

長津湖戰役 美軍空中優勢明顯 卻為何不採取空運而選擇地面撤退

美軍陸戰一師柳潭裡的先頭部隊在黑夜裡首先受到志願軍的攻擊,很快兩個觸角陣地和一個制高點丟失,兩個團的美軍龜縮在柳潭裡環形防禦陣地裡不敢出來;而同時下碣隅裡的美軍工兵連正在搶修簡易機場,守備力量為陸戰一師一個美軍連隊和在此有修理任務的其他部隊美軍人員,總體來說,防守力量不是很強。志願軍的一個營向下碣隅裡的美軍也發起了攻擊,雙方打的非常慘烈,志願軍戰士衝破美軍防禦陣地前佈置的機槍、地雷、鐵絲網封鎖,幾乎是踏著戰友的屍體過去的,接下來搶佔機場時由於傷亡太大,被殘餘的美軍和修建機場的工兵趕了出來,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

長津湖戰役 美軍空中優勢明顯 卻為何不採取空運而選擇地面撤退

從咸興地區往北,以興南港為大本營,依次是下碣隅裡地區,而後是柳潭裡,這裡的陸戰一師已被志願軍的第二十軍和第二十七軍包圍,其右翼的美軍第七師,也處在志願軍第九兵團的包圍之中。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意識到了他的部隊已經岌岌可危,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並讓美軍第七師向下碣隅裡的陸戰一師靠攏。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從大本營坐直升機到達了下碣隅裡,開始佈置撤退計劃。下碣隅裡的簡易機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美軍運來了大批的物資補給,而且運送出了大批的重傷員。美空軍負責這一地區軍事行動的丹納少將建議史密斯用利用強大的空軍優勢將陸戰一師全部空運撤出。但是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拒絕了,他選擇了地面撤退,從志願軍的重重包圍圈中突圍出去。

長津湖戰役 美軍空中優勢明顯 卻為何不採取空運而選擇地面撤退

那為什麼美軍會做這種選擇呢?其空軍強大的運輸能力是可以將其部隊完全撤出的。其原因有三點:一是如果美軍空運,下碣隅裡的環形陣地就必須逐次收縮,以一批批的抽出兵力空運走。那麼,在空運時,志願軍一旦大規模的進攻(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勢必會引起空運行動陷入大的混亂,在空運狀態下的美軍將難以組織起有效抵抗,而遭受巨大的損失,可能會徹底覆滅;二是空運時必須抽出守備力量,那麼就意味著最後執行完守備任務的美軍部隊,必定會被志願軍全部殲滅;第三,如果美軍從下碣隅裡空運撤出,那就意味著黃草嶺地區等待美軍大部隊經過而一起突圍的美軍的那個營,就沒有了任何突圍出去的可能。

長津湖戰役 美軍空中優勢明顯 卻為何不採取空運而選擇地面撤退

所有的這些因素,縱然美空運力量十分強大,卻使得美軍不得不採用地面撤退的方式以減少更多的人員損失,而後在飛機、大炮、坦克的開路向南倉皇逃去,志願軍第九兵重重的伏擊圈也給美軍撤退之路造成了巨大的麻煩,他們的機械化部隊在地面路上平均每前進一公里需要兩個小時。美軍在南逃之路付出了數條生命的代價後,最終到達了咸興地區,從最初登陸的地方又乘船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