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眼看中國」混亂席地而坐

【“英眼看中國”,是旅英作家、記者楊猛在界面新聞開設的專欄。從一個旅英中國人視角、通過英國媒體解讀中國。】

當地時間週三(12日)晚上的不信任投票過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保住了工作。BBC和天空電視臺的現場報道都說,梅贏得了投票。但是有117名保守黨議員投票反對她,脫歐協議還需要經過下議院表決,不確定性仍然清晰可見。

從2016年脫歐公投至今,英國陷入了一場漫長的混亂。這場混亂是英國人自己造成的。卡梅倫政府將脫歐交由公眾投票決定,開啟了混亂的源頭。人們寄希望梅成為撒切爾似的鐵腕領袖。然而脫歐進程十分複雜,梅力不從心。老左派科爾賓領導的工黨步步緊逼。去年梅提前舉行大選想為保守黨爭得更多席位,反而在大選中丟失了席位。保守黨內四分五裂,前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一直想取代梅——說句題外話,梅和約翰遜在香港分別譯作文翠珊和莊漢生,每次看港媒有聲有色地報道文翠珊和莊漢生在西敏寺裡明爭暗鬥,眼前似乎都晃動著某部古樸的邵氏武打片的場景。

其實,中文世界稱呼她“梅姨”更恰如其分:在中國家庭秩序裡,“姨”只是不能做主的串場人物。梅熱忱有餘,也夠強硬,但是生不逢時,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脫歐把人心搞散了。脫歐協議原定週二提交議會,因擔心無法通過,又宣佈推遲,反對黨尚未反撲,本黨強硬脫歐派已率先發難,觸發了不信任投票。經此一役,梅感到心灰意冷。英國媒體稱,梅將不謀求下屆連任。

本週,英國媒體還集中報道了“黃金簽證”暫時叫停的消息。英國現行的投資移民政策要求申請人至少投資200萬英鎊,5年內就可拿到英國綠卡。說白了,“黃金簽證”等同於向富人出售英國公民身份。

該計劃始於1994年,當時保守黨政府試圖吸引富裕的香港移民,2008年這個計劃得到工黨推動。黃金簽證計劃在過去24年中為債券市場帶來了數十億美元,吸引了主要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申請人。《金融時報》報道,去年英國發放的355個黃金簽證中,116個被來自中國的申請者獲得,排名全球第一,比上年增加了56%;俄羅斯申請者排名第二,獲批52個投資移民簽證。

現在,英國政府解釋說,暫時叫停這個計劃是為了打擊有組織犯罪和洗錢活動,雖然從2015年開始,申請人必須通過銀行的盡職調查測試,但政府中沒有專人曾經費力地檢查這些申請人的資金來源的合法性,故而擔心其成為洗錢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份政府的獨立移民顧問發佈的報告稱,黃金簽證計劃並沒有令普通英國人受益,因為大多數申請人只是購買債券,而不是向企業投入資金,這招來了不滿。

英國一度是穩定的象徵,司法體系健全、投資者不必擔心其資產安全。身邊很多中國人就是通過黃金簽證來到英國,他們把子女送進精英學校、在泰晤士河上停放私人遊艇、推高了倫敦西部高檔住宅區的房價。鮑里斯·約翰遜曾說,盤踞在倫敦的億萬富翁就像印尼雨林裡的紅毛猩猩一樣壯觀。倫敦人民看在眼裡,怨在心頭。

現在,脫歐前景不明給英國經濟蒙上了陰影。脫歐本身對英國的影響也許不如想象中那麼嚴重,但是久拖不決卻會造成真正的傷害,因為市場怕的是不穩定。在這個過程中,也許很多投資者和商機已經撤離了英國。古人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中國人、俄羅斯人、土耳其人在尋找安全的資金存放地點,面對一個動盪和充滿了不確定因素的英國,未來何去何從?

世界陷入混亂,深圳卻被描述為寧靜之城。《衛報》一篇報道說“深圳的無聲革命:世界上第一個全電動公交車隊讓中國特大城市安靜下來”,稱深圳16000輛公交車組成了世界最大的全電動公交車隊,在減少了噪音和尾氣汙染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這些電動車太安靜了,以至於深圳公交集團正在考慮向公交車添加一些人工噪音,以便乘客可以聽到它們正在行駛過來。

另外,英國媒體注意到,由於擔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中國近期成立的網絡遊戲道德委員會對存在道德風險的網絡遊戲進行評議,並否決了接近一半的新遊戲。從耳朵到心靈都在享受寧靜。桃花源何處有?驀然回首,也許故鄉方是。

然而,也許混亂才是生活的真相。我想起了那部引起爭議的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在混亂的生活中受到傷害的人們,想要逃避現實,他們都在傳說著遠方的一頭大象的故事。也許那頭大象代表了一種難以捉摸的寧靜,也許只不過是龐大而士氣低落的生活本身。

(作者楊猛,旅英作家、記者,著有《陌生的中國人》、《不平靜的江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