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天問”,向火星進發

解開“天問”,向火星進發

評論君說

期待“天問一號”早日啟動,更期望“天問系列”圓滿完成各項任務,解開人類跨越千年的“天問”!

解開“天問”,向火星進發

作者 |張田勘

今天是第5箇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週年的日子。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昨日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並就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強國建設向廣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今天,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發佈,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系列”,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目前,我國正在開展首次火星探測工程的研製工作,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火星,我們來了!

解開“天問”,向火星進發

如果說月球探測任務“嫦娥系列”,代表的是中國人對月球的浪漫想象,那麼“天問”多了幾分求知和探索的意味:“天問”一詞,源自屈原的長詩《天問》。在這部作品中,屈原向蒼天發出170多個問題,其中一個長遠和未竟之問是,“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即日月天體如何連屬?眾星列陳究竟何如?

用“天問”命名行星探測任務,用“天問一號”命名打頭陣的火星探測任務,可謂十分契合。它們既代表現代人對科學和真理的孜孜追求,又暗含了中國人對自然和宇宙探索的文化傳承。

“天問系列”的名稱、標識和首次任務名稱的確定,意味著中國的太空探索跨入新的階段和里程。

“天問系列”是探測太陽系8大行星的浩大天體研究工程。第一站選擇火星,是因為它離地球最近。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它能解答人們長期以來的一個聯想,即人類是否可以移民其他星球?因為火星跟地球有相似的自轉週期,為24小時37分,火星上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正是由於這些相似條件,火星被霍金等很多科學家,視為讓人類生存和延續人類文明的“備份”星球和棲息地。

當然,這樣的聯想在目前還只是想象。火星是否適宜人類居住,需要實地探測和研究,更需要分析和總結探測所獲得的科學證據和信息。但是,即便適宜人類居住,也可能並非人們探索唯一理由。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火星的探測,幫助人類更好地認識地球,以及地球與其他8大行星的關係。更遠一些地看,認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形成和未來如何演變。

一個更為實際的問題是,通過“天問系列”和“天問一號”的探索,在獲得一定的研究結果和證據的情況下,回答一系列重要的問題:人類該如何保護地球這個目前唯一的家園?如何在保護地球的同時守護太陽系和宇宙?

回答不好這些問題,將來人類即便移民火星,也有可能像沒有珍惜、保護地球一樣,讓火星同樣遭受破壞。

對火星的探測及實施“天問系列”,也意味著中國有能力參與太空探索的合作與競爭,並且讓探索和獲得的成果造福本國人民和世界公眾。無論是天體材料的獲取、行星運行規律的認知,還是瞭解地球與其他行星和天體的相互作用,太陽對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影響等,都會落實到認識和理解所有天體對地球自然氣候和生物生存的影響,都將成為科學認知與世界分享,並作用於地球村村民的生產生活。

按照計劃,2020年我國將通過長征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期待“天問一號”早日啟動,更期望“天問系列”圓滿完成各項任務,解開人類跨越千年的“天問”!

※ 編輯|甘瓊芳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元代古橋變“仿古套裝”,文物部門就沒看出問題嗎?

宿舍偷情跳窗死亡,店主被判十年半,憑什麼?

為英雄畫像,見證時代之光

拒絕歧視!最高法為新冠患者就業撐腰

6000“密接”名單洩露,處理別止於行拘3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