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喜欢模仿是缺乏主见?心理学家: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模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做事,也模仿电视里面的人物说话表演,孩子之间也会经常相互模仿,比如我家三宝看到姐姐用积木搭成火车形状,她也会很快“依样画葫芦”搭成火车形状。

面对孩子这种类似“复制”式的表现,很多父母感到苦恼和困扰,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个性,缺乏主见。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这是学龄前孩子比较常见的一种模仿行为。

娃喜欢模仿是缺乏主见?心理学家: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模仿

模仿是指通过观察和仿效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的技能和学会技能的一种学习类型。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本能。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他们会模仿一切观察到的新事物。如:语言、动作。

有一次昆爸和昆宝一起玩扑克牌,昆爸每出一张牌都是把拿牌的手举起来往上伸高,然后向下一甩就把牌甩了出来,刚开始孩子出的每一张牌都是轻轻放地上,当看到孩爸这个夸张动作后,也学着把拿牌的手举起来往上伸高,然后向下一甩把牌甩了出来。

由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智力加速发展,活动范围从家庭逐渐走向社会,接触的事物也在增多,语言和思维也有明显的发展,但孩子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性物体为主要特点,同时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什么,看见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

01、孩子喜欢模仿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都拉认为:模仿是人类影响的重要方式。孩子会说话是模仿妈妈的发音,孩子会笑是模仿妈妈的表情,孩子最先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模仿。

通过模仿进行学习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学龄前的孩子年龄较小,没有足够的知识经验来支撑,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自我探索,那么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以及他们自身形象思维的特征,决定他们会不自觉采取一种便捷,简单的方式来获取知识,那就是模仿,同时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从而获得相应的经验。

通过模仿获取心理认同

在幼儿园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如果有几个小朋友在玩积木,并且玩得很开心,很快其它小朋友也要玩,甚至会放下手中的玩具也要玩积木。这是因为“其它小朋友”通过模仿玩同样的玩具积木,想获取来自小朋友们的认同,希望融入到小朋友们的活动中,获得群体的归属感。这也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中,所依赖的一种心理安全需要。

自身独立自主意识薄弱

年龄使然,学龄前的幼儿虽然已存在独立的自我意识,但相对还是较薄弱,从而形成了他们强烈的依赖心理,就会本能地选择模仿。也正是这种模仿的天性,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减少了不必要的探索和尝试,迅速掌握他人已经摸索出来的各种经验和技能,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娃喜欢模仿是缺乏主见?心理学家: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模仿

02、幼儿期三种基本模仿行为

对学龄前孩子来说,模仿也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学习能力,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方式来学习,从说话的语气,到行为举止,甚至生活理念都是其模仿的对象,形成三种基本的模仿行为。

语言模仿。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学龄前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他们的语言发音、词汇量增加,句子组织主要来源于模仿身边的其他人或者其它介体,如电视,播放器。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创造多听,多说,多看,多摸的机会,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动作模仿。幼儿通过模仿身边他人的行为举止达到学习的目的。如简单的笑,拍手,再到站立行走等。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自身的某些动作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如有些父母在吃饭的时候,喜欢把一条腿放到椅子上,对父母来说这样坐着吃饭是“舒适”的,但如果孩子通过模仿学会并且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惯,那么这个不良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智力模仿。智力模仿是指根据知识来源把内容情节用另一种对象表现出来。如孩子会根据看过的有爸爸妈妈孩子的绘本故事或动画片,玩过家家游戏。智力模仿有利于孩子对获得的知识加深理解,形成一种更加深刻的知识。

娃喜欢模仿是缺乏主见?心理学家: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模仿

03、陪孩子度过模仿时期

由于学龄前的孩子辨别是非能力较低,无法分辨出哪些行为值得模仿,哪些不值得模仿。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榜样”,没有好坏之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父母所表达出来的言行举止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时也要担当好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引导他们对一些好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不好的加以纠正。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由于年龄的缘故,他们无法分辨事物的好与坏,模仿得好,会给其带来很大的益处,模仿不好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孩子前行的路上,父母要注意自身所表达出来积极健康的言行举止,做好孩子模仿的榜样,如在孩子面前避免使用暴力,说粗话。最后不要因为孩子模仿样子的滑稽好笑而教孩一些不良的行为,如骂人,抽烟等。

了解孩子的模仿目的。由于年龄小,心理不成熟,模仿往往带有一种盲目性。在他们的感知世界里,不存在道德规范,也不存在好与坏,不会专门模仿好的行为,也不会模仿坏的行为。在他们的认知思维里面,只有新奇,新鲜,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只有感兴趣了才会启动他们的模仿模式。

所以父母可以根据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模仿。我家两岁三宝在吃饭时喜欢拿着饭菜玩,通过引导她看绘本《大卫,不可以》之后,逐渐改掉了玩食物的坏习惯。

娃喜欢模仿是缺乏主见?心理学家: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就是模仿

引导孩子了解是非。幼儿时期的孩子在模仿上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感性行为,他们不懂得深究模仿对象出现的本质原因,更不懂得通过形象看到本质的东西,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引导孩子除了模仿感性的言行举止,也要看到并模仿对象本身的精神实质。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模仿动画片《猪猪侠》里面的小猪猪打怪兽的动作,父母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学习小猪猪身上坚持正义,不畏邪恶,坚决与邪恶做斗争的坚强品格,比简单的模仿动作能得到更加惊喜的收获。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幼儿通过模仿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经验,为发挥创造性奠定了基础,逐渐形成自身的个性和具有独立性的有主见的人生观。所以,模仿是好事情,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