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闆與廣東商人

湖南老闆與廣東商人

我寫這個標題是經過一番考慮的。因為以我多年近距離接觸湘粵企業家的實際體驗來看:湖南老闆比較像老闆,廣東商人比較像商人。湖南商人不那麼像商人,廣東老闆有很多時候不那麼像老闆;湖南商人更像老闆,廣東老闆更像商人一些。仔細琢磨一下,也還真是那麼一回事:“湖南商人”聽起來多少感覺有點彆扭,“廣東老闆”雖然不錯,但還是不如“廣東商人“更貼切的。於是,便有了湖南老闆與廣東商人這個題目。

其實,在很多人的心中,商人和老闆應該是同義詞,可以通用。商人就是老闆,老闆就是商人,譬如說浙商,也可以說浙江老闆,又譬如以前的晉商,也可以說山西老闆,其他如粵商、徽商,莫不可以稱之為“其地老闆”,或者反過來稱謂,都沒有什麼不妥。

然而,為什麼我這裡擺出的題目,卻置換不起來,或者置換起來就如此彆扭和另類,他們到底有什麼不同呢?那麼請讓我以個人膚淺的感知一一道來,希望給各位看官一點啟示。

在我們這個東方古老的、自詡為所謂“優等民族“的眼裡,“面子”是頭等大事,而湖南人尤甚。所以不少湖南老闆經營企業也許不咋的,口袋裡也不見得有多少銀子,但那行頭是一定要做足的。只有面子做的足,那老闆的派頭才出得來。隨便到長沙街頭去走一走,放眼望去,名車寶馬一片,絕對數量雖然並不比中心大城市多,但百分比率在全國估計是排得上號的。又比如某些老闆的辦公室,大大的荒涼得嚇人,但很多時候,其實不過一個空殼而已。廣東商人則不同,珠江大橋下面一間破鐵皮房裡,照樣可以生產出暢銷全國的名牌產品;剛才在茶樓門口和你擦身而過的、和你點頭微笑的、穿著大短褲的、屐著一雙拖鞋毫不起眼的肥佬,也許身家億萬。湖南老闆多有面子,但裡子如何卻不可知,廣東商人面子也許不咋的,但很多里子卻往往不可小覷。

湖南老闆之所以稱之為老闆,是因為更象老闆。老闆嘛,老是“拍板”,老是“叫板”,常會有點“牛氣”,有點“霸氣”,這一點在湖南老闆們的身上體現得比較充分。湖南人原本就有霸氣,更何況湖南老闆!日常生活裡體現出來的常常是霸蠻(這是叫板!),有些在常人看起來可能很難實現的事,偏要去做,有碰得頭破血流者,也有霸蠻至極,拗過去了,成功了的,於是就更加增添了一份牛氣。這種霸氣體現在商場上,常有的態度就是“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企業彷彿如自己建設的一個獨立王國,滿樹的果實都是自己的,所以湖南老闆更願意單幹,獨來獨往的霸氣註定了湖南人不善於合作(一個人拍板多爽!)。企業主一般都不太習慣引入股份制經營,企業多做不大。廣東商人不同,廣東商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有錢大家賺!”所以是此路大家開,此樹大家栽,喜歡合夥做事,合作的目的是大家都能得利。因此,他們更理解和氣生財,說話平和平實,甚至有點平淡,但卻實際的很,也不象湖南老闆,豪氣沖天,有幾個小錢和鳥錢,就不得了,如毛主席所言“小小麻雀要上天”,立志要做世界的500強。他們沒有什麼遠大理想,他只是一個商人,逐利是他的目標,他們心中沒有太多的信念,也沒有什麼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因此廣東商人也做不大,生活是實實在在的事,有利就幹,無利不往。

湖南老闆對錢和人的態度是外表冷漠,內心狂熱。如果有幾個股東一起發財,分紅時的態度最可以看得出來,幾乎都會說:“上下差不多就可以了,多少沒所謂”。話雖這麼說,但心裡是很清楚的,合作協義上的約定斷是少不了我的,擺不平,我就會發威。又比如一個陌生人打個電話給企業老闆,他絕對是非常冷漠的。他把手機拿來一看,這個號碼我沒有存儲,這個人我不認識,該不會是找我麻煩的吧?如果是固定電話,一般是不接的,如果是手機來電,總要疇著一陣:“又是誰向我請示,或者又有什麼領導向我發出指示?”,典型的老闆思維。電話接通後,如果不認識,又沒有什麼好消息帶給他,那態度不少是不太友好的。如果是朋友熟人,那神情就會十二分高漲:“過來玩啵?”“一起喝酒!”云云,所以湖南老闆待朋友不錯,而生意場上其實是很封閉的。

廣東商人對錢和人的態度是平實的,對商機是熱心的。所以,有錢賺,大家就來勁。和廣東人做生意,只要合約裡寫得清楚,交易做得順暢,他都會清清楚楚和你一五一十地結算,你也用不著象湖南老闆待朋友一樣說所謂“上下差不多就行”的話,對他來說,基本上已經把規則看成習慣,廣東商人的誠信,在全國口碑是不錯的。打電話給廣東商人,也不要擔心有不接的時候。因為每一個電話,對他來說就意味著新的商機,廣東商人從不拒絕陌生人的電話。偶爾有錯過電話的時候,廣東商人都會在爾後回過來。湖南老闆們是做不到的,他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湖南老闆對錢的熱心和對人的熱心不成比例。所以,湖南老闆多是小老闆,而廣東商不乏大商人。

湖南老闆多是以經營政治的思維和手段在經營企業。所以,一個企業特別是地方的龍頭企業,如果有點什麼工作上需要,多是要考慮照顧某某當地領導幹部的某親戚,事讓他來做,錢讓他來賺。至於這“某親戚”能不能提供給企業優質的服務,在有些時候,反倒成為其次,關係是第一重要的。-------這種事情我是碰到過的。又比如湖南企業老闆辦公室裡,總喜歡掛一些和某領導幹部的合影。幹部從政你經商,人家來考察一下,安慰一下企業,以示重視,意義大抵如此,有什麼值得宣揚的呢?做企業,還得自己來。可是湖南老闆熱衷於這一套,喜歡“找市長,不太關注市場”。誰誰誰當省長,誰誰誰是書記,誰誰誰上臺,誰誰誰下臺,捻熟於心。廣東商人對政治和政府是沒有多少概念的,誰當省委書記,誰當省長,開人大會議還是政協會議,與我何干?我才不要沾政府領導的光呢!我關心的是不要打仗,不打仗我就好做生意。或者我也關心打仗,但最好在別的國家,我好“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倒賣倒買,賺錢去。廣東商人的辦公室裡,喜歡弄個“關老爺”或者掛副“和氣生財”之類的字。湖南老闆多是“政治老闆”,廣東商人多是“市場商人”。

湖南老闆常常極其自負地把自己看成是個人才。所以一般比較喜歡“奴才”。而湖南人骨子裡偏偏都比較自負,不喜歡做“奴才”。因此,稍微有一點能力的人才,因為“奴性太少”,在企業裡不太好混。混得不好的人才,於是就往外面跑,所以不少湖南人才在本地不怎麼樣,在外地總是生存和生活得不錯。

和湖南老闆談生意辦公地點一般是不固定的:一會兒茶樓,一會兒洗腳房,一會兒在酒店,不太喜歡在辦公室辦公,常常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出沒無常。談生意坐下來也不是先談事,而是先喝酒,喝完酒還要打牌,或者卡拉OK,最後十分鐘才談點正事,相當有流程。會談的答覆基本上是“考慮考慮”,多模稜兩可,你要揣摩,或者很多幹脆沒有下文,湖南老闆與湖南老闆之間的生意很多有空對空放炮的感覺。湖南老闆們站著一個主意,坐著一個主意,機動性很大。湖南老闆喜歡安排一個小兵擋駕,和湖南老闆交往,你可以真正深切感覺到什麼叫“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總之, 要把握湖南老闆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毛澤東所言:“不但要會打仗,更要會打圈。”甚至打圈比打仗更重要。

和廣東商人談生意相對比較簡單,約定的時間,約定的辦公室,談點約定的事情,坐下來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行或不行,如何深入,需要考慮等等,用詞用意相對比較明晰。

湖南老闆是在玩中間找業務,廣東商人是在生意後找玩。玩中間找業務有時候很多業務落空了,所以,湖南老闆難免淪為“玩虛的”, 在生意後找玩,生意做了玩也玩了,兩者都不誤,所以,廣東商人“很實在”。在湖南開拓市場,成本是高昂的。但是在湖南開拓市場,搞關係並不需要複雜的技巧,有一套好的行頭,有一點點吃喝的資本,放膽喝去,多少是會喝回一些業務的。但這一套,在廣東商人眼裡卻是如此的可以忽略不計。

湖南老闆務虛,習慣抬頭看路,正因為抬頭看路,所以很少犯政策性錯誤的投資。做得比較成功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在政府的指導下發展起來的,因此都會在總結中把功勞歸功於政府。做得不好,或者需要融資,就如狄更斯筆下的氓流“兩手捂著腰包,眼睛瞪著政府”------哭窮。廣東商人務實,所以常常腳踏實地,埋頭拉車,沒有太多的心思看路,又因為和政府的關係並不緊密,得到政府的直接指導較少,民營企業其實不過是草根經濟,所以廣東商人紮實是紮實,一步步地走,但總有那麼一部分常常走著走著迷路了,找不著市場的北。因為其處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商業氛圍極濃,加上自身的經濟實力,因此,他們的應變能力毫無疑問是一流的,湖南老闆相對要遲緩得多。

分析湖南老闆與廣東商人的基因特質,可以找到部分解答湖南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源與動因。因為一個區域經濟的強大,關鍵在於企業的強大。而企業的強大,關鍵在於企業領導人的強大。特別對於處在快速發展下的湖南,如何實現真正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意義。改造湖南人,特別是湖南老闆的基因,使之更具有“商人的氣質”,去除我們腦海中、身體裡的“官”念,虛妄、自大、封閉,揉合湖湘文化中傳承下來的文化底蘊之風,經世濟用之學,承認差距,少打吆喝,少唱高調,精神改造,文化創新,相信湖南必將是一個文明而強盛的湖南!

湖南老闆與廣東商人

轉載自紅網論壇,網友範亮同名文章。圖文信息來源於網絡,版權和文責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文較長,字數3606,值得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