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我在修行的道路上,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西方有句諺語:持久的爭論,意味著雙方都是錯的。

我們說觀點不同,相互尊重;層次不同,無需爭辯。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人爭執不休,一個人說:“3×8=24”,另一個人說:“3×8=21。”

吵了半天都沒有結果,二人只好來到縣衙,請縣令評理。

縣令聽完後,吩咐左右說:“把3×8=24的那個人,拖出去打二十大板。”

那人十分不滿,就問縣令,明明他是錯的,為什麼捱打的是自己?

縣令說:“你跟一個3×8=21的人,都能吵上半天,不打你打誰?”

這個小故事其實很有意思。,在不痛不癢的小事上,較高下,必定拉低自己的格局;在雞毛蒜皮的瑣碎上,辯輸贏,終將耗費自己的心力。用豁達化解是非,用沉默減少衝突。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有一種豁達,叫“知理不爭辯”;有一種智慧,叫“得理也饒人”。

願你我在修行的道路上,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曾國藩年輕時,曾在長沙求學,有一位同學,經常來“找茬”。

曾國藩的書桌靠近窗戶,他就說:“光線都被你擋住了,我們怎麼看書啊?”曾國藩也不爭論,而是將桌椅搬到了角落。

深夜,曾國藩還在用功讀書。那位同學又有意見,“這麼晚還看書,打擾我們休息,明天怎麼上課?”,曾國藩聽後,不再大聲朗誦,只是在心裡默唸。

不久後,曾國藩中了舉人,那人又說:“是他把我的好風水帶走了,能考中舉人,也是因為沾了我的光!”

很多同學都為曾國藩抱不平,可曾國藩卻不以為意,還勸別人說:“他喜歡就讓他說,不必計較。”

《莊子》裡說:“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不講道理的人,沒必要費心解釋;認知不同的人,無需據理爭論。

喋喋不休,不如就此打住;斤斤計較,不如一笑而過。

欲成大樹,莫與草爭。將軍有劍,不斬蒼蠅。就是這個道理

人這一生,評價別人容易,認清自己太難。

不搬弄別人的是非,守口如瓶,是修養;不活在別人的嘴裡,守腦如玉,是修為。

願你我在修行的道路上,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