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這幾日收到買買公會的約稿,說是寫寫自己這幾年的生活就好,提起筆時,感覺像是在總結“我的前半生”。

我是一個還算專一的雙子座,畢業後進入雲南廣播電視臺做主持人,至今沒有換過工作,倒是音樂、娛樂、新聞各種類型的節目輪了一圈兒。接觸的成功人士不少,受到的人生啟迪也很多,可直到而立之年,才發現了自己最為熱愛並決定一生堅持的興趣——陶藝。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外公祖上世代做陶,現在安放在人民大會堂雲南廳裡的杜鵑、山茶、玉蘭、報春四隻建水紫陶花大花缸,正是外公組織匠人隊伍製作並護送進京的。外婆做了一輩子的刻花工,直到現在,還常常拿起刻刀劃上幾筆。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玩著泥巴長大的我,並不覺得這事兒有什麼稀奇。四年前的秋天,一家出版社找到我,約稿紅河州三千四百年系列叢書,時間較緊的情況下,我放棄了寫古鎮、寫米線,而選擇執筆《千年建水紫陶》。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在近一個月的採訪和梳理中, 我漸漸明白了傳承的意義,永遠遺憾的是,沒能聽外公在有生之年親口講述他被埋在垮塌的龍窯底下卻幸運生還,他作為建水工藝美術陶廠的老廠長、老書記如何帶領大家打破鐵飯碗扭虧為盈的故事……而值得聊以慰藉的是:我還能在器物中去追尋那一段紫氣化陶的歲月,還能在而立之年建起了自己的柴窯,在工作之餘實現著自己的製陶夢想。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雲南省安寧市太平鎮光崀村,是我和兩位小夥伴築窯燒陶的地方。2017年夏天,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木偶、柴燒文化傳播人金湛東,開始了“將一間羊圈改造為一個窯口”的偉大工程!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離開城市,從一草一木開始種

捲起袖子,從一牆一竹開始釘

搞定圖紙,從一磚一瓦開始搭

窯口名字由所在地“崀”字拆字而成

是為“山良柴燒”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當別人相約吃火雞過聖誕的時候,我們在安靜的光崀村,虔誠地拜過窯神,點燃了“窯子”!當別人相約賞月過中秋的時候,我們熱火朝天開燒第四窯。

1300度的高溫,

連呼吸都是燙人的。

72小時的付出與等待,

只為窯中未知的嬗變。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美女朋友:“哎呀真想感受一下1300℃的窯外啊!”

我:“就是回家得做一個月發膜和全身精油才補得回來的那種炙熱!“

美女朋友:“哦…麼還好我沒感受過,只好通過燒好呢小盅盅感受了哈哈!”

我:“那一個愛上柴燒的美女怎麼辦?!因為燒窯,我粗糙的雙手已被蘋果手機拒絕指紋解鎖了……”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火中無常,或成就不凡,或毀於一旦,所謂“無常才是一種常態”,這也正是柴燒最動人的部分。從陶泥到塑燒成器,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嬗變,我們永遠不知道窯門打開後將看到什麼顏色,卻因此更加對它滿懷期待。正如人生,在“火中淬鍊”後,“浴火重生”,心智精進,終成大器,方顯溫潤不竭的生命美感!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們從來都不是為了做出完美的器物

而是期盼自然與生活相遇瞬間的融洽

製造規整與計劃之外的美麗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現在很流行“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而我的理解是:為了把這一件事做好,做得有深度,那我的人生涉獵也必須是有寬度的。我遊歷世界各地,蒐集不同國家不同窯口的陶藝歷史文化和製作工藝;我研習茶道、香道、花道數年,不斷琢磨什麼樣的器物才兼具經典的審美和使用的舒適;我也學習古琴、書畫、詩詞、哲學,讓自己的心境可以配得上陶藝該有的從容與恬淡……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在這裡,需要抵禦急躁和孤獨,和一切求快的氣質格格不入,在平凡的生活中,注入極致。是的,我是主播Lulu,歡迎來我的“窯子”逛逛,也來親自燒造一個抵達內心的忠良之物!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我和我的山良柴燒|ICON

免責聲明:

1、文章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絡。

2、文字和圖片之間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

3、本文如無意中侵犯了某方的知識產權,告之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