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科幻背景下的人性較量,是個人與集體命運的對抗

《三體》是一部精彩絕倫的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看了不少,什麼星際戰艦早已不陌生,但是顛覆常識的三體人,還是讓人拍案叫絕,因為那個世界太奇妙,甚至覺得不可思議。

小說裡有許多奇妙的想象,有一款模擬三體世界的三體遊戲,在遊戲世界,會遇見各種各樣人類歷史進程中的名人。墨子,哥白尼,牛頓,秦始皇,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物,在三體的遊戲中都可以看見他們,活靈活現,像是真的。

劉慈欣構造的未來世界,有許多新奇的事物,冬眠技術已經很嫻熟,人類居住在地下,不再是鋼筋水泥建築的世界,而是全新的科技構建的世界。交通工具,住房,吃的食物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另外一個三體世界更是奇妙,他們生活的星球是亂紀元,意味著太陽昇起落下毫無規律。這讓他們學會了脫水技能,長期進化,讓三體人變得透明化,他們靠傳感來交流。可以想象成,三體人有點像人工智能後的機器人。

人類與宇宙的關係,科學家在深入研究,科幻作家在用想象構建,電影製作人在用畫面呈現。不同的方式,都透露著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對外星人的無限想象。

只是無論多麼奇妙的世界,還有宇宙到底是什麼樣,作為地球上的每個個體而言,都是渺小的,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都有極大的侷限性。可能是基於當下的情感,又或許是真的毫無理由可言。

人性的複雜性也在這部劇中展現無遺,每個人都不完美,沒有誰一直是人性光輝面,總有些陰暗的東西。


《三體》科幻背景下的人性較量,是個人與集體命運的對抗


地球叛軍葉文潔

《三體》三部有幾個核心人物,第一部裡的葉文潔,她的情感是最為矛盾和複雜的。她是人類的罪人,因為她回覆了外星人的信息,也暴露了地球的位置。但是她也想出解救人類的辦法,並把它傳遞出去。

她是在對人性失望的時候,希望外星人來拯救人類,對此她無視人類可能面臨的毀滅,或許在她看來即使毀滅也比現在要好。

從她成長的經歷來看,她心中始終有一種怨氣在,至始至終,都深藏在內心。這種怨恨,讓她把自己丈夫推下懸崖,面對女兒的死亡無動於衷。

她從小看夠了人性的醜陋,文革時期,紅衛兵對父親的迫害,母親為了跟父親撇清關係,對父親詆譭和謾罵。來到大興安嶺地區參與伐木工作後,她還遭受了朋友的背叛,甚至差點慘遭迫害致死。後來因為物理學畢業生的身份安排到紅安基地工作,在紅安基地初期也過著被監視的生活。

這些都讓她內心的戒備心和對人性徹底的失望根深蒂固,以至於在外星人發來信息,即使看到警示信息裡面有“不要回復!不要回復!不要回復!,如果回答,發射源將被定位,你們的行星系將遭到入侵,你們的世界將被佔領”。葉文潔還是回覆了,而且特別堅定的。

到後來她成了地球叛軍團體的領袖,都是一群跟她一樣對人性失望的人,對現實世界失去興趣和期待,希望即將到來的三體世界能夠帶來光明。

從對個體的失望到對群體的失望, 這些從小積累的傷,並沒有因為外界短暫的善於而改變,葉文潔藏在心底的失望始終沒有消失。

她在把丈夫推下懸崖時絲毫沒有猶豫,哪怕丈夫對她很好,為了娶她放棄自己的仕途。可是她除了感激,對丈夫沒有絲毫的愛,以至於為了讓自己不暴露,寧可犧牲丈夫的生命。甚至對於她的女兒,她也不坦誠,她是扭曲的,覺得人類社會的問題,人類自己是無法解決的,她期待三體世界能夠帶來希望。

但是在這件事上她還是錯信了人性,她以為組織的地球叛軍團隊跟她的想法都一樣,然而人思想的自由也代表意志的自由,即使同屬於一個團體,團體內的人也是各懷鬼胎。


《三體》科幻背景下的人性較量,是個人與集體命運的對抗

三體叛軍被圍剿,葉文潔對自己殺人的事情供認不諱,當她再回想起那個向外星人發射消息的時刻,依然充滿感慨,她知道三體文明的降臨意味著什麼,只是對人類的失望,讓她本能的選擇回應。

在葉文潔一生中也曾想過跟過去和解,她帶著女兒去看望母親,那個打扮緊緻的女人,讓人無法親近,感覺非常陌生。生活前景一片大好的母親,不希望她翻舊賬,也不希望葉文潔打擾她的生活。

她找到當年批鬥父親的紅衛兵,文革過後,他們也過得不好,可是對於那段往事,他們沒有絲毫懺悔反而述說著自己的悲慘遭遇,文革過後,那些曾經最耀武揚威的紅衛兵也遭到最嚴厲的批鬥。

為此葉文潔才更期待三體文明的降臨,哪怕是消滅人類,她也覺得這樣才是最好的報復。為此她和伊文斯合作,為了消滅人類暴政而戰。只是後來人性的多變和複雜再次展現在她面前,三體組織的龐大,伊文斯的另有目的,三體組織內部不同派系的爭鬥。這一切讓葉文潔再次回想之前做的決定是否正確,她在最後跟羅輯說的宇宙倫理學話題,也為後來人類自救提供依據。

所以綜合來看,葉文潔是複雜的,她前半生遭遇不公,無處訴說,為此她背叛人類。本以為完成報復,就會心安理得,只可惜後來她發現宇宙森林法則的秘密比人性更為殘酷,三體也並不能帶來人類社會的改變,當初向三體人發出的信號好像變得毫無意義。


《三體》科幻背景下的人性較量,是個人與集體命運的對抗


拯救人類的面壁者羅輯

如果不是羅輯最後拯救了人類,恐怕沒有人會喜歡這個人物。因為他不符合傳統意義上英雄的樣子,他是一個不入流的物理學家,在學術上沒有大的建樹,也沒有大的追求。他渴望完美的愛情,甚至在腦海中意淫了一個完美戀人,生活放蕩不羈。

只是因為碰巧葉文潔告訴他宇宙森林法則的兩條公理,讓他被三體的兩顆質子盯上,他好像是天選之子,被迫成為了人類第三位面壁者。

他絲毫沒有大局意識,也沒有要拯救人類的崇高理想,他就是簡單的普通人,只想過普通人的生活。利用面壁者的特權,喝酒,住別墅,找女人,談戀愛,生孩子。日子過的非常舒服,所有人以為他在醞釀不為人知的計劃,實際上,他只是在滿足自己的私慾。

後來把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弄走後,他才被迫開始工作,他思考葉文潔留給他問題,反覆思考而得不到結果。羅輯人性的光輝面體現在後面,當他真正想清楚宇宙文明法則後,他對待世界的態度才有很大的轉變,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決定意味著什麼。

羅輯算是普通人被命運委以重任的例子,他後半段的經歷像英雄主義的誕生。跟葉文潔對人類仇恨不同,羅輯對人類文明的走向起初是無感的。

他雖然是科學家,雖然做學術研究,但他只是普通人。普通人只關心自己日子過得怎麼樣,只想過好這輩子。大部分人一生的訴求就是一生一世一雙人,半醉半醒半浮生。生孩子過日子,一日三餐四季,那些大的理想抱負,不願想也不會想。


《三體》科幻背景下的人性較量,是個人與集體命運的對抗

所以在知道自己是面壁者的前幾年,他是頹廢無所事事的,所有人都以為他在掩飾什麼,實際上他什麼都沒做,只是在想如何活的更舒服。

從這個層面來看,羅輯的思想是狹隘的,他的思想裡沒有民族大愛這些詞。直到他的老婆孩子被帶走,並進入冬眠,他要見到他們,必須直面現實的問題,完成面壁者的使命。

所以人性是自私的,為了人類的未來而戰,這類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都是為了自己私人利益,個人的訴求讓他被迫要去探索。

最後他面對三體的威脅,拿槍對著自己腦袋,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三體世界的時候。那一刻他是人類的英雄,理應得到稱頌,同時他也是勇敢無畏的,他的機智為人類贏得了活下來的機會。

和平時代難以造就英雄,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是一日三餐的活著。直到危難時刻,才是英雄崛起的時刻,人性的多面在於,他可以是自私的,也可以是勇敢無畏的,可以是利己的,也可以是利他的。而且這些點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也不足為奇

這也是人類同三體最大的不同,三體世界彼此是透明的,而對人類來說,有三個獨立的世界並存著,你看到的部分,你聽到的部分,你內心真實想象的部分。

三者互不相干,同時在一個個體上存在,矛盾而統一。


《三體》科幻背景下的人性較量,是個人與集體命運的對抗


善於偽裝的叛逃者章北海

對章北海的印象是他總是一板一眼,是個內心堅定而執著的人。

三體人給地球送來兩顆質子,人類所有的行動都在三體人監視下,甚至在三體人眼裡,人類不過是一群蟲子一般原始。

那時候地球上許多人的意志都很消沉,都覺得地球的結局就是被佔領,人類的命運就是滅亡。

即使聯合國成立了防禦部門,全球開啟防禦模式。甚至開啟了面壁者計劃,希望找出抵禦三體的方法,但是因為質子的干擾,任何理論物理學的基礎研究都會被幹擾。

那時候章北海在的軍隊裡,也已經有許多消極的意識,而章北海不同,他始終堅信可以通過努力改變,他主戰的立場始終沒變。

只是誰也沒想到,他內心其實是堅定的叛逃者。他從始至終的目的就是帶著人類基因逃亡,而從沒相信人類會戰勝三體文明。

這種信念到後來會變成殺人的理由,因為有專家阻礙了他的計劃,他竟然通過巧妙的手段把那些專家都殺死了。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方式讓人覺得後怕,表面他是意志堅定的主戰派,為了人類的生存他絕不放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又是固執的,甚至固執到要通過殺人來到達目的。

這又是一段複雜人性的描述,章北海看上去是完美的正派任務,他勤奮努力,有堅定的意志,可是他也會殺人,為了達到他的某種正義的目的

他不惜通過精心設計的方式殺死那些不贊成的科學家,手段很殘忍,手法很嫻熟,甚至冷靜到分秒不差,這樣理智的犯罪是比瘋狂的壞人更加可怕的存在。


《三體》科幻背景下的人性較量,是個人與集體命運的對抗


人性是複雜多變的,人的善惡也難以判定

人本能是趨利避害的,而且只會對自己曾經經歷的事情印象深刻。打死葉文潔父親那幾個紅衛兵,多年後對當年在廣場上打死葉文潔的場景,她們依然是冷漠的,對此毫無懺悔。好像這麼多年受過的罪早已經抵消了曾經的錯誤。

所以對於紅衛兵,該怎麼評判她們,歷史上沒有統一的答案,她們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也是人性扭曲的真相。

葉文潔,羅輯,章北海,這三個人,無法用善惡的標準來評判他們。

他們都有各自的目的,葉文潔想要報復,羅輯想要救老婆孩子,章北海想要達成自己的目標。

在這些個人訴求背後還有更宏大的集體目標,而他們有幸成為完成目標的推手,在面對重大決策時,也暴露人性的多面性。

小說裡的個體代表現實中許多人,或普通或優秀,都能看見人心多變,善惡難辨。

每個人心裡的善惡標準不同,人性的黑暗面也極其善於偽裝,所以不要對人性基於很高的期望,也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對方。

世界上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都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有自己的訴求。認識到這一點,跟社會人相處時多一分戒心是必須的,危難時刻先懂得自救是必要的,任何時候學會自愛是生活的前提。

作者:艾米小姐,喜歡隨手寫寫的90後老阿姨,碼字不易,如果喜歡我寫的文字,請給我一個贊以示鼓勵,謝謝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