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角度阐述为什么强大的秦国在第二代就灭亡了呢

 毁灭一个社会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毁灭其货币,列宁!一国人民不懂本国之银行和货币系统是极好的。因为他们若是懂,我相信不出明晚,必有革命,亨利!福特货币是经济的基础,但因为货币的间接性,隐蔽在诸多经济现象背后,人们很难发觉货币其实在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我认同朱嘉明先生的观点,秦朝灭亡是因为废除六国货币,强行推行“秦半两”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的供应不足,导致严重的经济萧条。中国大多数朝代,不是亡于通货膨胀,而是亡于经济萧条。因为,只要在金属货币形态下,不会发生现代人所熟悉的那种通货膨胀。其实,秦朝不是亡于苛政,而是亡于经济萧条。

从经济角度阐述为什么强大的秦国在第二代就灭亡了呢

秦末经济萧条的直接原因是秦始皇驾崩前一年统一货币的币制改革,推行“秦半两”,彻底消灭六国货币的残余影响,摧毁了传统的多元货币制度,于是,货币供给不能满足需要,出现“物贱钱贵”的局面,于是农民受到伤害,手工业者受到伤害。《从自由到垄断:中国货币经济两千年》绪论这个观点颇具启发和颠覆性,乍一看很难被我们接受。因为两千年来我们的思维定势都是按照儒家的思路,归咎为苛政,导致官逼民反,并把统一货币简单的看成是好事。但我相信,很多人内心中一直有个疑惑:秦国的苛政不是一年两年的短期政策,为什么同样的苛政能使秦国100年内崛起,统一六国?却又在秦始皇死后2年内让帝国全面崩溃?是不是我们遗漏了什么关键问题?

从经济角度阐述为什么强大的秦国在第二代就灭亡了呢

直到看到货币论,心中的疑惑才迎刃而解,甚至找了规律性。秦国因为无节制的货币政策,而出现全国性的经济剧烈动荡,这是快速瓦解的关键诱因。在统一货币之前,六国市场中的货币供应主要来自本国的铸币商(官、私皆有),虽然种类繁多,但已经流通了数百年,而且供应充足。六国民间百姓可能其毕生的财富积累,都是用本地货币来计算和储存。秦始皇死后不久,胡亥强行推行秦国的“半两”,把六国的货币收集、销毁,强制退出市场流通。《史记六国年表:三十七年十月,帝之会稽、琅邪、还至沙丘崩。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杀蒙恬,道九原入。复行钱。强行推行秦半两会马上带来以下影响:强令废除旧币,会使各国原来用旧货币计算的民间财富迅速贬值,不分贵贱所有人的财富都会缩水,引发大范围的恐慌。民间为了获得合法货币进行交易,不得已快速,低价的抛售财产,导致“物贱钱贵”。

从经济角度阐述为什么强大的秦国在第二代就灭亡了呢

相对于民间财富贬值,秦半两的购买力会大幅度升值,民间为保值增值,会囤积秦半两,而不是拿出来消费流通。当市场流通需要大量的货币时,不仅政府无法铸造出足够的货币,更可恶的是秦二世后来铸造了大量质量低下的劣币。本地交易靠人们互相熟悉尚可勉强进行,但是跨区域的陌生人贸易却难以开展,只能以物换物。严重的通货紧缩,使买的人买不到,卖的人卖不出去,商家关门裁员,出现大量失业人口,导致经济短时间内进入大萧条,爆发经济大范围动荡。大量的民众破产失业,为旧贵族的造反提供了足够的民众基础。为什么政府无法铸造出足够的货币。因为政府是行政指令驱动,而不是市场指令驱动。铸币商逐利,当发现货币购买力增加,有利可图的市场指令会驱动他们迅速的大量铸造新币,获得利润的同时,满足了市场对货币供应的需求,货币购买力保持在正常范围。政府把铸币权强行从民间收缴,货币供应量由政府指令决定,需要层层批准,不能擅自铸币,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反应速度远远慢于市场变化。当合法货币只有一种完全垄断的货币时,缺少不同币种的竞争,政府就会对货币上下其手,偷工减料。货币统一后的仅一年,秦二世又发行了大量重量减半的劣币,强行让百姓使用,导致严重的通货贬值。

从经济角度阐述为什么强大的秦国在第二代就灭亡了呢

毁弃“半两”旧模,另铸新的钱范,将原来的标准半两减半重量,铸成“轻钱”,仍然按照原来“半两”的面值投放市场。老百姓不愿意接受这种减重的半两钱,致使其流通困难。秦二世就重申行钱的法令,将这种不足重的轻钱规定为国家的法定铸币,用严刑峻法强迫百姓接受和使用。重量不足半两的铜钱却仍强迫百姓按照半两的面值使用,这实际上是以通货贬值的方式,变相掠夺百姓的财富。半两钱的信用从此大坏,变成了所谓的“恶钱”。摘自《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汉宣帝刘询登基始末》综上强令推行的货币统一政策和超发劣币,引发全国性,不分贵贱阶层的全面经济动荡,是导致秦始皇死后帝国就快速瓦解的关键诱因。但是这并不否认苛政是秦亡的原因,因为如果没有苛政,就不会制定这样不合理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伤害也不会这么巨大。同时也不否认货币统一是好事,但是政府无节制的货币政策,反而给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真正有能力抵抗政府政策的,洽洽是六国残存的旧贵族,这为他们造反提供了充分的经济和民众基础。同样历史的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