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三个短暂王朝奠基了三个盛世

纵观中国历史,三个强盛的王朝之前必有一个短暂统一王朝的奠基,秦灭出汉,隋后出唐就是这种必然下的结果。

1:秦统一六国,二世而亡(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存世14年)

公元前221年 秦灭齐国,结束了混乱的战国,统一全国,秦始皇自认功盖三皇五帝,改称“始皇帝”,开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朕”即天下的统治。

由于过度的操劳和焦虑的心情,公元前210年,年仅四十九岁的大秦帝国的创业者倒下了,他的死不只是带走了大秦帝国的未来蓝图,更是把秦人的精气神都消磨殆尽。

秦始皇在为三十七年,13岁即王位,22岁正式登基“亲理朝政”,用了十年灭亡六过,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不止在军事上,让大秦军团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兵种之一,更是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便为后世开了先河。

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三个短暂王朝奠基了三个盛世


政治上大秦帝国结束了自三代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第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并创立皇帝制度,并在朝廷内部设有三公九卿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对于以后的王朝影响深远,西汉建立后,其朝廷政治制度也遵循了。

地方上设立郡、县、乡、里四级行政机构,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全国百姓。

《秦律》更是对汉朝的律法影响巨大,《九章律》是西汉初年丞相萧何在参照秦朝旧律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在《法经》及秦律原有六篇之外增加户、兴、厩三篇,合为九篇,故称《九章专律》。以《九章律》为核心的汉初刑律,多属在秦朝旧律的基础上删修而成,在内容和风格上与秦律密切相关

正是由于秦始皇的统一文字,汉隶也在秦隶的基础上成为中国历史上四大书法之一。使得汉朝在文化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西汉吸收秦国的法家思想,有结合道家的无为而治,创立了天人合一,确立皇权神授之说,汉儒通过杂糅各家之长,确立了正统地位。

秦朝的不论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同轨等制度还是大量修整的秦直道的基建能力,都使得在一片废墟上建立的西汉,快速的发展国内经济以及外贸经济。

同时秦始皇的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的政策,不禁让西汉拥有大量土地及少数民族,而且为汉朝前期的稳定打下了基础。

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三个短暂王朝奠基了三个盛世


和秦始皇生在一个年代的刘邦是幸运的,贵胄出身的秦始皇帮他的大汉帝国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同时又有同时期自命非凡的贵族少年项羽帮他平顶秦末战乱,小民出身,谨小慎微,能曲能伸的刘邦在这种情况下带领大汉度过了贫弱期。

2:隋统一中国,二世而亡 (公元581年到公元618年,存世三十七年)

继“五胡乱华”后中原经历了160多年的南北朝分裂,在公元581年,这一年既是北朝的北周大定元年,又是后来的隋朝的开皇元年,北周静帝禅让皇帝位于上柱国、大司马、隋王杨坚,满目沧桑的中原大力又迎来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隋朝。

隋朝虽然仅存世三十七年,但是却以“政治清明,国家富强”而文明于世,其辉煌程度被历史学家所肯定

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三个短暂王朝奠基了三个盛世


经历战乱的杨坚知道,民生凋敝,民心思安,于是他提倡勤俭节约,开源节流。同时实行重文轻武,轻徭薄税的政策,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这些改革的实施,使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兴盛局面。到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全国的户口达到了惊人的890万户,这个数字合唐一朝都没有达到。

隋朝的轻徭薄税,藏富于民,同时又兴建“义仓”,全国各地囤积的大量的粮食,虽然经过了以后的隋炀帝的挥霍及隋末战乱,各地粮仓到唐“贞观之治”时期还在食用。(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所说:“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到唐朝依然沿用,同时去除郡级,建立州、县两级制。

隋朝实行的“科举制”,不分门第高低选擢人才,到“武周”时又扩深成“殿试”、“武举”制,唯才是举,选拔更多人才为国所用。

唐朝根据隋的《开皇律》制定了《唐律》、《永徽律》等大批律法,在《开皇律》的“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基础上修改为只对谋反、叛乱等定为重罪,其他的均可轻罚或赦免。

军事上到了唐朝把隋朝“十二卫”改为“十六卫”,在隋朝“均田制”的基础上改革“军府制”,使其成为“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兵役制度

公元586年突厥正式归附大隋,确立了君臣关系。突厥各部为了表示对大隋王朝的臣服,尊称隋文帝为“天可汗”,并且这一崇高的称谓一直延续到唐代宗时期,历时近二百年。

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三个短暂王朝奠基了三个盛世


在文化方面:隋文帝就非常重视“文治”,大力提倡文教。特别是炀帝时,把图书整理分类为甲、乙、丙、丁四目,成为后来的“经、史、子、集”四库书,为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隋朝还采取开放政策,吸收外域文化,同中国文化相融合,使“儒、释、道”三教同时发展,气象万千,出现了“文中子”(王通)等一批文化大家,其思想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唐朝沿袭这种宽松文化环境,所以史诗、书画、散文、小说、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成就,都大大超过隋朝。文学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唐诗”达到了诗歌的顶峰,流传千古。

3:军阀混战,三民主义(1912-1949 共37年)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并确立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3月11日,颁布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三个短暂王朝奠基了三个盛世

民国的建立虽然充斥着战乱和霸权,但是他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多党执政的政权。民国时期的文化科技事业也空前繁荣,这时期大力推广文化教育事业,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学术活动十分活跃。

1912年,地质学家章鸿钊首先呼吁成立地质调查所;同年高鲁着手筹办中央观象台;

1928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随后北平研究院及各研究所也相继成立。

1928年至1929年,历史语言所在安阳小屯村发掘殷墟,发现了大量殷代青铜器和甲骨卜辞。

自1912年至1937年间,不过25年的时间,各种学会组织达到110多个(不包括医学部分),涉及到近代科学技术的广大领域。某些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等在个别领域中曾取得了一批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工程技术方面,可以仿造万吨级轮船、较先进的飞机、汽车、各种机床。中国的工程师们已经掌握了运用钢筋混凝土建筑高层建筑的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钱塘江大桥。

在边疆地区国民政府于1929年设立蒙/藏委员会,主管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务。

1938年9月24日,颁布喇/嘛转世办法计13条,

1928年国民政府把四川的西部和西藏东面的康部, 建立为一新省, 名西康省。

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53次会议决议,9月17日发布命令,将宁夏、青海分别建为行省。

1929年1月,青海正式建省,以西宁为省会。其中尤以青海建省意义最大,向南配合西康省影响西藏局势,向西可前进新疆。苏德战争爆发后,新疆终于重回中国怀抱。

同时国民政府废除了晚清所签署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主权,以一积弱之国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领袖国之一。

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中国成了五常之一,争得了举世公认的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