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長子必然繼承皇位,為何清朝出現“九子奪嫡”?都是祖宗惹的禍

康熙帝是清朝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少年時期就表現出了異於常人的膽氣,最終將鰲拜這個阻礙皇權的障礙物除掉了。

在他手掌大權之後,更是削弱了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藩王的權力,將皇權完全集中到了自己的手裡。

除了平定三藩之外,他對大小準噶爾以及南疆的控制,將清朝管轄的疆域推到了歷史的高峰。

但即便是如此文治武功的康熙皇帝,在自己的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還是留下了遺憾,“九子奪嫡”正是在康熙時期發生的。

嫡長子必然繼承皇位,為何清朝出現“九子奪嫡”?都是祖宗惹的禍

按照一般的邏輯推導,延續了自西周以來宗法制度的封建王朝,是必定以嫡長子作為權力核心繼承人的首選的,那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歷史恰恰與我們想象地相反,在歷朝歷代帝王將要去世之前或者是權力衰微之後,他的權力繼承問題大部分時間是伴隨著血雨腥風的。

即便是在皇帝已經選定了繼承人的情況下,其他的王子依舊蠢蠢欲動。

嫡長子必然繼承皇位,為何清朝出現“九子奪嫡”?都是祖宗惹的禍

這樣的事件在歷史上並非是少數,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劉盈曾經就險些被廢,戚姬正是因為王儲一事得罪了呂后,最後落得個被作成“人彘”的下場。

而三國時期的曹魏內部兩大繼承人:曹丕和曹植在嫡長子曹昂被張繡殺死後,也發生了相當激烈的內部鬥爭。

雖然曹操後來選定了曹丕為繼承人,但曹植一直為曹丕所忌憚,不得不寫出《七步詩》來打動曹丕,才獲得了一條生路。

而清朝之前的明朝,明成祖朱棣更是直接幹掉了他的侄子朱允炆,登上了寶座

嫡長子必然繼承皇位,為何清朝出現“九子奪嫡”?都是祖宗惹的禍

歷史上的這些宮廷內部鬥爭,雖然各自都有著不同的形態,但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權力核心進行的。

那麼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既然嫡長子繼承製的觀念深入人心,那麼眾多皇子皇孫為何依舊會為了皇位拼個你死我活?

尤其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它可以說是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為何依舊無法解決皇位繼承的問題?

康熙皇帝作為大清頭號的明君,難道真的無法解決自己兒子們之間的爭鬥嗎?這其實和歷來的傳統有著很大關係。

嫡長子必然繼承皇位,為何清朝出現“九子奪嫡”?都是祖宗惹的禍

自秦朝以後,中國正式開始了封建王朝的歷程,封建王朝制度的成熟實際上是在漢武帝之後。

秦朝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但它的制度實際上還是延續了戰國時期的分封制,秦始皇採納李斯建議設立的郡縣制當時是和分封制並行的。

這種情況其實直到漢朝初年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劉邦當年誅殺彭越、英布、韓信(呂后殺韓信應該得到了劉邦的暗示)等人,正是分封諸王對帝王權力的威脅所致,這一矛盾一直延續到了漢武帝時期。


嫡長子必然繼承皇位,為何清朝出現“九子奪嫡”?都是祖宗惹的禍

漢武帝劉徹和漢高祖劉邦面臨的局面是不一樣的,劉邦大肆屠殺的是“異姓王”,而劉徹主要針對的是漢室宗親,因此他在後期採用了一種相對溫和的方式“推恩令”。

“推恩令”的核心思想就是用溫和的手段逐步削弱藩王的勢力,達到穩固皇權的目的。

這一制度暗含在歷朝歷代的核心制度中,雖然它的面目千變萬化,但本質都是一樣的。皇帝對於其他藩王或者說皇室貴族的勢力是相當忌憚的,這是封建集權下的必然。

嫡長子必然繼承皇位,為何清朝出現“九子奪嫡”?都是祖宗惹的禍

清朝作為集權的巔峰,自然延續了這種做法,當然,這種制度換了一個馬甲:“爵位遞降制”。

它的本質就是要逐步削弱王爺的勢力,消除皇帝以外的皇子對他的威脅。

這一祖宗之法讓康熙的皇子們相當不安,即便是那些沒有野心的王爺對此也是相當不滿。

由此在康熙時期,皇子們就皇位的繼承打得不可開交,他們真正的目的未必完全像雍正那樣,但獲取政治籌碼是一定的。

“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雍正,在登上皇位之後對他的兄弟們的所作所為,完全證實了權力這種東西的可怕,最無情的人往往是那些自詡為“仁德”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