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電影最後贊恩露出的笑臉,一點都讓我笑不起來,儘管笑的那麼好看。影片結束了,但是悲傷沒有結束,隔著屏幕,那個世界裡的絕望也沒有結束。“我要控告我的父母”“為什麼”“因為他們生了下我”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何以為家》是內地的譯名,電影的原名叫《迦百農》。在英語和法語中,“迦百農”(Capernaum)又有“亂和無規則”的含義,而這,正是影片所展現的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電影以倒敘的手法展開,12歲男孩贊恩因持刀傷人,後將父母告上法庭。寫到這,你也許很多人會覺得男孩叛逆,不懂事,你會震驚,會憤怒。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主人公贊恩是一名隨著家人逃出敘利亞來到黎巴嫩生活,難民身份使得他過著異常悲慘的日子,在經歷了一番慘痛遭遇後,他將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並通過媒體向其他難民群體忠告如果沒有能力就不要生育孩子。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在這裡,女孩是一種商品,可以換錢;男孩是一種工具,負責養家餬口、照顧更小的小孩。 父母只管生,不管養。父母生下贊恩與其兄弟姐妹,卻絲毫未盡養育的責任,他們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在贊恩仇恨而絕望的眼神裡,你完全想像不到這是一個12歲的孩子。他被父母虐待,當童工,失去妹妹,流浪街頭。這時的你,還會怪罪這個12歲的男孩嗎,我想應該不會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贊恩,他有千千萬的理由墮落,但是他依然選擇承受,竭盡全力保護妹妹,贊恩忍受著飢餓,忍受著屈辱,忍受著憂傷,忍受著痛苦,忍受著憤怒——忍受著這個世界加之於他的一切淒涼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電影在展現贊恩與約納斯一同乞討的段落,贊恩騙他人約納斯為何是黑皮膚時,他說因為媽媽在生約納斯那段時間喝多了黑咖啡、約納斯這個小黑傢伙在片中極活躍的身體姿態,實在容易逗笑觀眾。但表面上有多幽默,故事的骨子裡就有多絕望。最終贊恩不得不賣掉約納斯,他想要籌錢出國,逃離這永無止境的日子。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生活就像是一灘狗屎,不比我的鞋底乾淨。生活是個婊子,我以為我們能活得體面,能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願我們做洗碗工。最諷刺的橋段莫過於此了,父母會賣掉自己的妹妹薩哈,贊恩最後卻也只能拋下那個不是弟弟卻勝似弟弟的約納斯。只是為了逃離這個地方,夢想著偷渡去另一個國家重新開始,可誰也不知道那會不會是另一個夢魘的開始。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當他回到家,從父親的口中得知,自己連一個身份證也沒有時,他絕望了。更讓他絕望的是,出嫁三個月的妹妹竟然已經去世,十一歲的薩哈因為懷孕大出血死去。他拿起刀,從家裡衝出去,找到雜貨店老闆薩哈德,用力把刀刺出去,也刺向那無形的悲苦命運。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12歲的孩子或許只是孩子,他不會知道為什麼父母生下他們卻不好好養育?也不知道為何自己是一個沒有身份的人?他越想要逃離卻為何怎樣也逃離不了?他不知道的是,或許在戰爭之前,他的父母興許可以依靠工作給予孩子們基本溫飽的工作,而戰亂之中,卻催生了無數與贊恩同樣家庭同樣命運的孩子。這個世界,從不缺少殘酷,不是我們不去接觸就能夠迴避得了的。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