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了數千年的墓室,考古發掘體系不成熟無法挖掘的大墓

而今我國的考古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成熟,發掘出的文物保存方法不先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科學經濟的發掘體系。發掘大型陵墓技術難度很大,那絕不是“打開墓門,只顧往外搬東西”那麼的簡單!

以目前最先進的文物保護技術而言,對出土文物和跡象資料的保護,很難做到萬無一失。比如秦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色彩繽紛,就是因為氧化問題變成了如今的這番灰色模樣。

密封了數千年的墓室,考古發掘體系不成熟無法挖掘的大墓

秦始皇的陵墓: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皇帝陵墓,規模大結構奇特,為世人所讚歎。按照風水學的說法是中國的龍脈所在,倘若擅自挖掘,可能會壞了風水。再者研究人員在秦始皇陵附近發現了一些盜洞,但這些盜洞都沒有通入陵寢內部,挖到一半就放棄了。惡膽的盜墓賊也不敢亂挖,可見秦始皇陵內部真的有些不能言的東西。

密封了數千年的墓室,考古發掘體系不成熟無法挖掘的大墓

武則天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幾公里的梁山上,名曰乾陵。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也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同時埋葬兩位地位的墓。據歷史學家考察,這座墓恐怕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個沒被盜過的墓,其珍貴程度可以見一般。

密封了數千年的墓室,考古發掘體系不成熟無法挖掘的大墓

李世民的墓昭陵: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數百餘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徵、秦瓊、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人之墓。唐皇陵大多依山而建,相比較漢代或者明清皇陵,發掘起來比較麻煩。必定會破壞墓道或者墓室,對陵內文物造成破壞。

出於尊敬死者,保護文物的態度,如果突然進入密封了數千年的墓室,珍貴的文物可能就會隨風飄散,不復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