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说到中国近代史,张学良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名字。除了东北易帜、不抵抗政策放弃东北、“西安事变”这些已经改变了历史、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大家知道最多的,可能便是他的无尽情史。

有发妻于凤至的一生孤苦无依,有赵四小姐的终身陪伴,还有和川岛芳子的坊间八卦,他自己甚至坦承,年轻时还勾引过末代皇帝溥仪弟弟溥杰的妻子唐怡莹。可以说,张学良的前半生,便是一部荷尔蒙的行走记录。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他的一生,都处在话题漩涡中,及至在去世的时候,因为遗产的捐赠事宜,仍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张学良在去世时,写下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赠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顿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要知道张学良身后的财产,无以计数,各种珍藏古宝,历史藏品,更是数不胜数。

那么他为何不将这些财产捐给中国呢?至少应该把他收藏的历史文物捐给中国呀?

面对议论纷纷,张学良并未解释,但是从他的一些话语,却可以看出他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张学良晚年都有哪些财产——三十六岁之后的人生

张学良说过:“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真是36岁。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那么张学良的财产中,都包括什么呢?

首先,作为二代东北王,张家在东北坐拥数十万精兵,积攒的财富,自然不可小觑。1926年,成都《民视日报》发布了当时的“大中华区富豪榜”,张作霖以5000万财富高居榜首,当然,这个数字只是张作霖公开示人的,实际财富肯定更多。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张学良晚年自述,他们家收藏的现金、土地、工厂和古玩字画,加起来超过了2.5亿美元!

不过,后来随着日军侵入东三省,这些财富,大部分都变成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但日本为了感谢张学良的“不战而退”,还是留了一火车真金白银,通过张学良的朋友,送给了他。

可以说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了。

同时,张学良还继承了发妻于凤至的遗产。于凤至出生于富商家族,家中也是家财万贯。后来美国治病期间,更是通过炒股和经营房地产,赚得盆满钵满。虽然张学良对她不仁,但她却空空守候了张学良一生。在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期间,她身在美国想尽办法进行搭救。离世之时,更是将自己的毕生积累,全部留给了张学良。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但相比以上真金白银,张学良的财产中最宝贵的,还是各类藏品。他收集的各类历史名人字画、珍藏古董,超过了600件,富可敌国。上至魏晋唐宋,下至明清近代,门类齐全,应有尽有,比如王献之《廿九日帖》、《舍内帖》、李昭道的《海市图》、董源的《山水卷》、郭熙的《寒林图》、宋徽宗的《敕书》等等,每一件都是古董级别的,总体估值超过百亿以上。

遗憾的是,他这些藏品,大部分都“送”给了日本人,有些时至今日还藏在日本博物馆中。比如王献之行书名迹《舍内帖》,董源《山水卷》、郭熙《寒林图》、宋徽宗《敕书》等。

常言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几番动荡,张学良留着的珍品,还是有不少。当年张学良恢复自由,离开台湾,前往美国的时候,为了表明自己再不回台湾的决心,张学良将自己的所有藏品进行了拍卖,包括张大千的名画,郑板桥、任伯年的真迹等等,全程一共拍卖了207件文物,换来13289万新台币(约合3000万人民币)。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第三部分,则是大量的古籍。

张学良前半生曾对人言,自己不喜欢读书。但是在西安事变之后,被软禁的张学良,开始慢慢进入了读书的世界。在蒋介石的要求下,他读完了《三民主义》、《完人模范》、《明儒学案》,并且通读了《吕氏春秋》、《五朝名臣言行录》、《圣经》等书,虽然读这些书只是为了消遣时间,但对于张学良而言,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抗战开始后,蒋介石将张学良囚禁在贵州阳明洞,受到阳明学气氛的感染,张学良开始通读心学的相关资料,随后进一步研究明史。在他读过的书单中,包括《中国通史》、《国史大纲》、《东北通史》、《明儒学案》、《船山哲学》、《王文成文集》、《船山遗书》、《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朝野纪》、《东林始末》、《清代通史》、《清代文献纪略》等等。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正是如此,他也喜欢上了收集各类书籍,在台湾时,他就大量收集各类中国古籍,后来到了美国,更是多方求购,所以在他的财产中,各类珍藏古籍可谓是占了很大一部分。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张学良的财产,为何要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天生就出生在罗马,张学良无疑便是这样的人。坐拥如此财富的张学良,为何不将财富留给台湾、大陆,而是选择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呢?

事实上,张学良一直对蒋氏父子有怨言。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可谓一言难尽。二人最早的利益纠葛,是在当年的中原大战。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各大军阀结成了反蒋同盟,调集百万大军,和蒋介石进行了全中国范围内的大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生灵涂炭,关键时刻,张学良率兵入关,对蒋介石给予了支持,从而帮助蒋介石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

后来张学良放弃东北,让蒋介石背了“不抵抗政策”的骂名,更是在“西安事变”中,彻底得罪了蒋介石,从而被软禁几十年。蒋介石活着的时候,张学良不怎么敢批评他,但是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便开始“放飞自我”:

“蒋先生这个人,我批评他,他要有机会,他真当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顽固,旧的思想,不是当代的思想”,“要说蒋经国对台湾有贡献,我承认。蒋先生有什么贡献?蒋经国还留下点东西,蒋先生留下什么?没有。”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可见,张学良对于蒋介石,其实是有着深深的怨言的,几十年的软禁生涯,肯定让他对蒋介石有着无尽的愤怒。他离开时,台湾还是蒋家当政,他自然不会将名下的财产,留给自己恨着的人。

那他对大陆抱着什么心态呢?

晚年的时候,有人问及他想不想回到东北家乡的时候,张学良无比坚定,且感慨万千。他说他特别想回到东北看看,看看故乡的人和事,看看故乡的“风景旧曾谙”,他还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叶落归根。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诚不欺我。

大陆也是很重视张学良的,多次邀请他到国家参加重要会议,还派了他当年的副官吕正操上将前往美国迎接。东北大学校长更是联名百人,写信邀请他回国,但他始终将此拒绝。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张学良与吕正操

当别人问到他为何不返回大陆时,张学良却一直保持了沉默。

众人对其原因猜测纷纷,根据张学良的回忆录,无非是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他在大陆已没有故人,曾经的友人和情人,比如蒋士云等人,都在美国;其次,当时他被释放时,台湾当局表面上承诺他可以回大陆,但是用脚趾都想得到,双方关于他的未来,肯定有过私下协议,一个曾经的国民党副总司令,如果返回大陆,或者将自己的财产捐献给大陆,对时局的影响肯定很大。

所以,张学良直到去世,也再没有回到过他心心念念的故乡,亦没有把遗产捐给大陆。临走之前,他还拿着中国地图,对亲人说道:“我并不是不愿回国,我是无颜面对东北的父老乡亲,是我害了他们。”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这句话,总算是揭开了他至死不愿回国的原因。他对当年将东北拱手让给东北的行为,还是怀着一种深深的愧疚之情的,所谓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过如此。

可以说,张学良就像是中国古代的“士”一样,无论他做了多少错事,始终光明磊落,敢作敢当。他从不会像蒋介石一样,对自己的错误百般粉饰。

另外,张学良去世后,大家才从他的捐赠中,发现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东北军和蒋介石的通信材料,包括一些高级将领、两党之间的重要隐秘,这些资料如果捐赠给大陆和台湾,必定对双方影响巨大,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场面。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写在最后

那么张学良为何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呢?

作为美国的顶级学府之一,哥伦比亚大学和中国的关系最为特殊,哥大的“汉学系”更是闻名世界。

伟人的朋友斯诺就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张学良的好友唐德刚,也常年在哥大任教,李鸿章、伍廷芳、慈禧太后等人,都曾给哥大捐赠过资产,我们耳熟能详的李政道、吴健雄、李开复、唐绍仪、蒋梦麟、胡适、冯友兰、马寅初、陶行知、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一大批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家、政界名人、文化先驱都是哥大校友。

张学良临终前,为何不将巨额遗产送回国?1句话道出了他的本心

哥大拥有相当丰厚的汉学研究资料和汉学文献保管能力,张学良将自己的遗产,捐赠给哥大,也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自我补偿吧。

纵观近代,这位老人饱经风霜,毁誉参半,活成了一个传奇。无论他做过什么,都已是人去场散,身前身后事,就交给历史书评了。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