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你的潛意識,發現全新的自己——繪畫心理治療師的心靈透視課

緣起

五月初給校長園長英雄聯盟的姐妹們分享了教師心理資本建設團體活動,大家很感興趣。課上因為用了心理刮痧繪畫技術,所以有人問我:團體成員讓我分析她的畫怎麼辦?課下,還有老師建議:如果分析幾幅畫是不是課堂效果更好,更吸引人?更走心?

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對繪畫治療的不瞭解,以為繪畫治療就是分析一幅畫,並且以為可以用繪畫激發對方的焦慮,樹立權威。其實我用繪畫療法,更多的是喜歡那份對團體成員的尊重,去全情投入繪畫,用心分享,而我不做任何評判(當然,我也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繪畫心理治療,盲目分析也是不負責任的)。

揭秘你的潛意識,發現全新的自己——繪畫心理治療師的心靈透視課

《畫心》繪畫心理治療師的心靈透視課

韋志中老師的《畫心》這本書就詳細解釋了繪畫心理治療的兩個方向,其一是很多人都比較瞭解或者多少知道的心理分析背景下的繪畫心理分析,而在團體中使用的是藝術表達背景下的繪畫心理治療,又叫表達性藝術治療

心理分析背景下的繪畫心理治療是從一幅畫的分析裡來解讀來訪者的心理特點和人格特徵,藝術表達背景下的繪畫藝術治療側重於分享與表達,強調的是表達即過程,藝術即分享。

揭秘你的潛意識,發現全新的自己——繪畫心理治療師的心靈透視課

你才是自己的專家

可是我就想知道自己怎麼回事啊!很多人繪畫之後就想聽分析,往往沒有專心投入創作,其實創作的過程才是治療的過程。你看,在創作的過程中實現了情緒的釋放以及對心理空間的重新排列,滿足了人們需要表達的過程,就達到了療愈的效果,而不是給予道理。

我們的民族太喜歡聽教化了,就想知道別人告訴自己怎麼回事,告訴自己怎麼做,而這只是讓人心裡更有譜,更有掌控感,然後就把這個感覺當做心理治療的效果了。而後現代心理思潮認為,真正的專家是自己,真正的治療效果是表達。韋老師還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來說明這個過程,一個人照鏡子,說鏡子很髒,可是鏡子告訴他是因為他站在這裡鏡子才有汙漬的。這個比喻告訴我們應該聽聽鏡子怎麼說。

沒有人有權利對別人的生活評頭論足,即使有人這麼做,也只是基於他自己的理解和經驗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就像繪畫心理分析的分析一樣,你怎麼知道那個分析不是來自於對方的投射呢?又是誰確定了什麼物體、什麼顏色就代表什麼意義呢?這裡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長環境的影響,還有個人獨特的體驗,是沒有人可以完美準確的分析的。當然我不是否定繪畫心理分析沒有效果,只是從另一個側面來看,

繪畫分析也好,表達性藝術治療也罷,最權威的解讀來自於自己。就像在後現代心理治療理論中,非常強調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不批評、不指導、不建議,當然更不分析。

揭秘你的潛意識,發現全新的自己——繪畫心理治療師的心靈透視課

《畫心》讓你遇見全新的自己

那怎樣通過繪畫療法揭秘你的潛意識,發現全新的自己呢?那就跟著韋志中、餘曉潔兩位作者,走進《畫心》吧。

這本書是韋老師教學案例實錄,完整的記錄了韋老師的實踐和應用,做得多,枯燥的分析比較少。正像韋老師在自序中介紹的那樣,正因為沒有了追求高大上的牽絆,一些人性中的真善美的部分就有機會呈現。閱讀這本書,可以在繪畫中瞭解人情和人性的另一面,一點沒有專業權威的生澀難懂的壓力哦。

那就翻開它,去遇見新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