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你的潜意识,发现全新的自己——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

缘起

五月初给校长园长英雄联盟的姐妹们分享了教师心理资本建设团体活动,大家很感兴趣。课上因为用了心理刮痧绘画技术,所以有人问我:团体成员让我分析她的画怎么办?课下,还有老师建议:如果分析几幅画是不是课堂效果更好,更吸引人?更走心?

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对绘画治疗的不了解,以为绘画治疗就是分析一幅画,并且以为可以用绘画激发对方的焦虑,树立权威。其实我用绘画疗法,更多的是喜欢那份对团体成员的尊重,去全情投入绘画,用心分享,而我不做任何评判(当然,我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绘画心理治疗,盲目分析也是不负责任的)。

揭秘你的潜意识,发现全新的自己——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

《画心》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

韦志中老师的《画心》这本书就详细解释了绘画心理治疗的两个方向,其一是很多人都比较了解或者多少知道的心理分析背景下的绘画心理分析,而在团体中使用的是艺术表达背景下的绘画心理治疗,又叫表达性艺术治疗

心理分析背景下的绘画心理治疗是从一幅画的分析里来解读来访者的心理特点和人格特征,艺术表达背景下的绘画艺术治疗侧重于分享与表达,强调的是表达即过程,艺术即分享。

揭秘你的潜意识,发现全新的自己——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

你才是自己的专家

可是我就想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啊!很多人绘画之后就想听分析,往往没有专心投入创作,其实创作的过程才是治疗的过程。你看,在创作的过程中实现了情绪的释放以及对心理空间的重新排列,满足了人们需要表达的过程,就达到了疗愈的效果,而不是给予道理。

我们的民族太喜欢听教化了,就想知道别人告诉自己怎么回事,告诉自己怎么做,而这只是让人心里更有谱,更有掌控感,然后就把这个感觉当做心理治疗的效果了。而后现代心理思潮认为,真正的专家是自己,真正的治疗效果是表达。韦老师还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过程,一个人照镜子,说镜子很脏,可是镜子告诉他是因为他站在这里镜子才有污渍的。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应该听听镜子怎么说。

没有人有权利对别人的生活评头论足,即使有人这么做,也只是基于他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就像绘画心理分析的分析一样,你怎么知道那个分析不是来自于对方的投射呢?又是谁确定了什么物体、什么颜色就代表什么意义呢?这里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长环境的影响,还有个人独特的体验,是没有人可以完美准确的分析的。当然我不是否定绘画心理分析没有效果,只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

绘画分析也好,表达性艺术治疗也罢,最权威的解读来自于自己。就像在后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中,非常强调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不批评、不指导、不建议,当然更不分析。

揭秘你的潜意识,发现全新的自己——绘画心理治疗师的心灵透视课

《画心》让你遇见全新的自己

那怎样通过绘画疗法揭秘你的潜意识,发现全新的自己呢?那就跟着韦志中、余晓洁两位作者,走进《画心》吧。

这本书是韦老师教学案例实录,完整的记录了韦老师的实践和应用,做得多,枯燥的分析比较少。正像韦老师在自序中介绍的那样,正因为没有了追求高大上的牵绊,一些人性中的真善美的部分就有机会呈现。阅读这本书,可以在绘画中了解人情和人性的另一面,一点没有专业权威的生涩难懂的压力哦。

那就翻开它,去遇见新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