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的愛,林黛玉其實要不起。

在許多人看來,賈母是真愛林黛玉的,並且可以說出很多證據。

賈母的愛,林黛玉其實要不起。

親,我想死你了


  • 如林黛玉是賈母最喜歡的女兒賈敏的遺孤,愛屋及烏,賈母也很疼愛黛玉,賈敏一死,便把她接進賈府,並把她安排在自己的屋子,和寶玉一樣,住在自己屋內的碧紗櫥裡,這待遇,賈母的親孫女都沒有享受過。
  • 如寶黛絆嘴,賈母比當事人都上心,著急忙慌的讓王熙鳳去勸解,還嘆息"不是冤家不聚頭”。如賈母看到林黛玉的窗紗不是很翠了,就趕緊吩咐下人去更換最好的“軟煙羅”來。
  • 除此之外,賈母還會另外給黛玉一些錢讓她打賞下人、給黛玉送一些自己喜歡的菜、給黛玉送燕窩讓她保養身體、怕黛玉累著,不讓黛玉做針線活兒等。
賈母的愛,林黛玉其實要不起。

真愛到底是什麼樣子


一度我也以為賈母是真愛林黛玉,但是,現在我卻改變了看法,在我看來,賈母也許疼愛林黛玉,但真愛卻未必。這個想法,我一直都有,只是模模糊糊的不甚清楚,但最近新讀的一篇名為《觸龍說趙太后》,文中觸龍勸說趙太后的一句話,則給我撥雲見日,讓我茅塞頓開。

趙太后是歷史上的一位頗有政治頭腦的老太太,她的丈夫是趙惠文王,趙惠文王死後,她一度臨朝聽政,政治眼光與手段都不輸於鬚眉。但她也有一個弱點,那就是溺愛小兒子,這一點倒與賈府的老太太相似。趙惠文王剛死的時侯,秦國乘人之危,派兵攻打趙國,趙太后向齊國求助,齊國要求趙太后把她最喜歡的小兒子送去作人質後才派援兵,趙太后怕兒子到了齊國有危險,便堅決不答應。

為了國家,趙太后的手下力勸,趙太后都拒絕了,但她手下一個名叫觸龍的大臣很會勸人,觸龍用自己深愛小兒子,卻要為小兒子謀一個守衛的職去鍛鍊兒子,趙太后疼愛女兒,在女兒出嫁後,卻要祝福不要回來。(在過去,男尊女卑,如果出嫁的女兒回家,就意味著被休或被和離了),告訴趙太后一個道理,使趙太后心甘情願的把小兒子送去了齊國做了人質,齊國派兵,順利趕走了秦兵,使趙國轉危為安。

觸龍給趙太后說了一個什麼道理,讓趙太后改變了主意呢?這個道理就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龍用一系列事實證明真愛就是要為所愛的人考慮未來的詩與遠方,而不是眼前的苟且。因而,趙太后為了小兒子以後能真正在趙國立足,把他送到齊國接受考驗去了。

賈母的愛,林黛玉其實要不起。

有的人懷抱並不能持久


趙太后是明智的,她從大局出發,讓子女能以後的生活順遂,她不惜將子女送離身邊,她對子女的愛是真心的,當然,她給子女帶來的利益也是真實的有用的。反觀賈母對林黛玉的愛,則是隻看眼前,不看將來,只有眼前的苟且,卻沒有詩和遠方。

一,林黛玉初到賈府,賈母將她安排在自己的碧紗櫥裡也沒有錯,但她不該把賈寶玉住在碧紗櫥外,因為在那個禮教森嚴的年代,男女七歲不同席,賈母卻不顧社會禮法,如此安排,也許是真的忽略,也許是別有深意,但無論哪一種,對林黛玉來說都是一種傷害。

封建時代,男尊女卑,歷代對女子的要求都非常嚴苛,名聲對女孩子影響很大,好的名聲可以使其遇難呈祥,化險為夷,壞的名聲則會使其走上絕路。古代有婦人路上遇雨,與一男子同處一亭避雨,事後,她的丈夫便質疑她不守貞節,其他人也以此來輕賤她,婦人被逼不過,投水自盡以證清白。

名聲如同是鳥兒的羽毛,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名聲,生存於世,幾乎寸步難行。而賈母讓七、八歲的黛玉寶玉同處一室已然欠妥,更何況二人"同行同止、同坐同息"。賈母,用愛的名義給林黛玉的名聲塗了大大的一抹黑色。

賈母的愛,林黛玉其實要不起。

老太太,想一想禮法再做行不行


賈母做法不妥,年幼的黛玉也許當時不明白,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個明白。比如史侯府的主母保齡侯夫人。


賈母的碧紗櫥是住過三個人的,史湘雲,賈寶玉,林黛玉。史湘雲入住碧紗櫥時尚在襁褓,自然無甚男女大妨,與賈寶玉攪和在一起,外人也不會胡言亂浯,等史湘雲稍大,需注意名節了,史湘雲的嬸孃又急急把史湘雲接走,自然住碧紗櫥的日子是史湘雲一段美好的回憶。

林黛玉卻不一樣,林黛玉入住碧紗櫥時已經七歲左右,她又敏感、聰慧,冰雪聰明,對情感已有朦朧意識,賈寶玉也是博讀雜書,也非懵懂少年,讓這樣的一對少男少女住在一起,大悖世俗禮法,也難怪賈府上下對黛玉和寶玉多有猜測了。

讓林黛住碧紗櫥裡,賈寶玉住碧紗櫥外,本已大有不妥,讓人懷疑賈母的居心,但還不至於懷疑賈母對林黛玉的愛。不過,這種傳出去有礙名聲的事對黛玉來說卻是太沉重了,年幼失母的林黛玉如何承受得起。

賈母的愛,林黛玉其實要不起。

有些愛,足以傷害


賈母將林黛玉安排在自己的碧紗櫥,許多人猜測賈母這個老人精想讓寶黛二人日久生情,藉此為林黛玉這個女兒的遺孤經營一個美好的未來。也許賈母真有此意,特別是賈母對賈府人等胡亂猜測寶黛姻緣的說詞聽之任之毫不作為態度更讓人堅信這一點。

王熙鳳就經常打趣林黛玉,說她與賈寶玉像“‘黃鷹抓住了鷂子的腳’,兩個都扣了環兒了。”說林黛玉喝了他們賈家的茶,還不快給他家做媳婦。薛姨媽也說過如果將林黛玉許給賈寶玉, 是四角俱全的事情。就是賈府的下人興兒也說寶玉“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再過兩三年,只要賈母一主張,事情便可辦妥了。

但是,賈母卻忘了,她只是賈寶玉的祖母,對寶玉的婚姻沒有話語權,她可以做林黛玉的主,卻不能替賈寶玉做主,她沒有想過,如果她不開言,林黛玉的愛情將如何安放,她更沒有想過。過如果寶黛愛情不能成功,做為一個寄居賈府的孤女、還被貼上寶玉知己標籤的黛玉當如何自處?在高鄂續文的後四十回,有賈母對林黛玉情感的評價:

……孩子們從小在一處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得人事,就該要分別些,才是做女孩兒的本分,我才心裡疼他。若是他心裡有別的想頭成了什麼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她了……

這種評價很扎心,如果真是賈母所說,就應該打賈母的臉,是她不顧社會禮法,把他們送作堆,才把一個孤女變成了痴情女子的。如果當初如林黛玉所預期的那樣,只與姊妹們同住,而將賈寶玉另室別院,兩人相見都難,哪裡會有情感一說。但是如果把賈母看成是一個局外人,那種評價卻讓人恰切。只是,懂了人事之後要分別些,卻不是林黛玉能夠當家的,甚至王夫人也不能,當初襲人就曾經勸過王夫人把賈寶玉挪出大觀園,以防發生不才之事,王夫人也是願意的,只是後面沒有了動靜,出現這種狀況,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賈母的阻撓。正是賈母的做法欠妥,對林黛玉的傷害才越來越大。

賈母的愛,林黛玉其實要不起。

愛的雙刃劍最是要不起


賈母一直寵愛林黛玉,但她對林黛玉的寵愛也是雙刃劍,既讓黛玉受益,也讓黛玉 承受著傷害。

  • 第二十六回,作者借丫頭佳蕙之口,說出賈母因寶玉病癒,而讓人抬了一筐子賞錢給黛玉,許多人從中看到了賈母對林黛玉的愛,卻沒有想到這樣做會得罪賈府三春,因為她們才是賈府正經主子,特別是賈探春,她是賈母所喜愛的二兒子賈政的庶女,有才有貌,精明能幹,是賈母非常疼愛的女孩兒。也正因為賈母對林黛玉過分寵愛,賈探春才心生不滿,連林黛玉的生日也不願提起。
  • 如賈母領著劉姥姥逛大觀園,見到黛玉的窗紗舊了,當時要王夫人派人換窗紗,賈母這看似無意,實是敲打王夫人對黛玉的照顧不周的舉措,不但沒有幫上林黛玉,反而加深了王夫人對林黛玉的反感,王夫人本來就因賈敏而對黛玉有些看不上,這一次賈母當眾敲打王夫人,讓王夫人一想到與林黛玉有關的事情,便不由地惱火生氣。甚至在想到長得像林黛玉的晴雯,便不由得脫口而出說看不上晴雯那個"狂樣子”。
  • 第五十四回,賈母聽到說書女先要說"鳳求凰”的故事,剛開了個頭,賈母便截住說才子佳人的故事做不得準,而且那種公子小姐私定終身的戲碼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都有一堆丫鬟婆子跟著呢!這件事明是“掰謊”,實剛是避謠,因為當時賈府暗傳著一種寶玉黛玉有私情的說法。不管這種說法是真是假,賈母之舉也打翻了很多反對寶黛愛情的人的船,讓他們對林黛玉忌憚的同時,也忌恨著林黛玉。

在黛玉身上,賈母放了一把又把的火,如果賈母能夠維護,或者說有能力維護,就如同當初她做國公夫人時縱容賈敏那樣縱容林黛玉,也行得通。但是賈母已經老了,她已經成了沒有牙的老虎。她沒有了那一個能力,也沒有了那個心,很多時候她只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維持著現狀,享受著賈府表面的安靜與溫馨,那樣,她再寵愛林黛玉,只能是給林黛玉越來越多的黑,好在林黛玉冰雪聰明,在成長的歲月中,逐漸學會了懂進退,守分寸,讓自己一度想走歪的步伐又回到了正軌。

賈母雖成功地促進了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感情,卻並沒有為林黛玉做主,她成功地為林黛玉拉了仇恨,卻無視林黛玉十分悲慘的處境,也難怪林黛玉自悲“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難怪林黛玉悲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賈母的愛,林黛玉其實要不起。

不忘初心才好


賈母寵愛林黛玉,卻忽略了當初接林黛玉進府的初衷,林如海送走林黛玉時曾告訴林黛玉原因:

……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

賈母的目的是好的,但她把黛玉接來之後,便馬放南山,聽之任之了。反倒是紫鵑,寶釵為黛玉指點一些,甚至,伴著黛玉的老嬤嬤都有可能指點過黛玉一二,偏偏接林黛玉進賈府的賈母沒有盡到責任。對此,林黛玉也曾意識到了,並生出一些感嘆。第四十五回,薛寶釵和林黛玉互結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林黛玉對薛寶釵指點自己的事情非常感激,她說:

……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勁大感激你往日盡是我錯了時在誤導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15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

賈母的愛,林黛玉其實要不起。

來自愛的傷害,你怎承受得了


賈母寵愛林黛玉,為林黛玉謀了寶黛愛情,卻有始無終,她無力林黛玉主張,更無力推動寶黛姻緣走向最後,致使林黛玉最終抑鬱成疾,香消玉殞。賈母之愛,相對於趙太后把兒子送到齊國做質子,把女兒送到燕國去和親的大愛,實在太膚淺,太簡薄,但林黛玉,一個無親可依,無處可居的孤女,卻實在要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