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選擇》:既然選擇 A 已經不存在,你就只能考慮選擇 B 了

今天一位好久都拒絕與我們聯繫的朋友,跟我講了她的故事。她跟他的丈夫結婚以來一直很恩愛,只是子嗣艱難,好不容易有了娃,本以為是大團圓結局,沒想到娃得了自閉症,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兩人漸行漸遠,最後丈夫有了別人,使計讓她離婚,她微薄的工資還要帶著娃,而她的娃是比別人更需要花時間精力去養育的。她說,我這輩子的眼淚都給了他。

聽完她的故事,我想起了曾看過的一本書《另一種選擇》,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是臉書 COO,曾寫過暢銷書《向前一步》,《向》這本書旨在幫助女性樹立平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鼓勵女性在事業上更進一步,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一本書。

《另一種選擇》:既然選擇 A 已經不存在,你就只能考慮選擇 B 了


然而寫完這本書的幾年後,謝麗爾•桑德伯格的丈夫戴夫•高德伯格於 2015 年 5 月突然去世,她認為自己和孩子們再也不會有真正純粹的快樂了。謝麗爾在書中寫道:「我陷入了空虛。巨大的空虛佔據了我的心臟、我的肺葉,限制了我思考的能力,甚至呼吸的能力。」。在丈夫去世兩週後,謝麗爾對朋友說「我只想要戴夫。」而朋友告訴她:「既然選擇 A 已經不存在,你就只能考慮選擇 B 了。」


最後能讓她走出不幸和心理創傷靠的是復原力。

  • 什麼是復原力

它是忍受痛苦的一種能力。是指人們面對悲傷的反應速度和強度,復原力並非是與生俱來的,還需要你在後天的學習和訓練中形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你必須承認沒有人能逃得過悲傷,但為什麼有的人一直沉浸在悲傷之中呢?比如我的朋友一直不願意面對我們,一直自己陷入悲傷中,直到身體也出現了問題。

  • 主要原因是不斷重複的掉入了3個P的陷阱

1. 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認為壞事的發生都是自己的錯。我朋友一直沉浸在沒有照顧好孩子,沒有及時發現他異常的自責中。

2. 普遍性(pervasiveness) :認為消極事件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照顧孩子,讓她精疲力竭。

3. 持久性(permanence) :認為事件的殘餘效應將永遠存在。她很擔心孩子以後的生活,甚至遙遠到了她百年以後,這些想法一直深深困擾著她。

這三個因素的存在——導致大腦縈繞著這樣的想法:“ 都是我的錯!一切都糟透了,人生糟透了,而且會一直糟下去,直到永遠。”

  • 根據親身經歷,謝麗爾提出了四種治癒心理創傷的方法:

1. 預測最壞的情況

發生不幸之後,先不要急著安慰自己,而是思考下最壞的情況是什麼,與現在的處境對比後,你可能會發現現在並不算太糟糕,從而抵消一部分負面情緒。

2. 把負面情緒用文字記錄下來

研究表明,用記日誌的方式把負面情緒寫下來,可以幫助我們正視問題,提高對情緒的控制力,從而更快地走出悲傷。

3. 找到自己的創傷後成長

發生不幸固然可惜,但我們也可以以此為契機,引導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前進,找到自己的創傷後成長。

4. 以最合適的方式幫助朋友走出創傷

當身邊的朋友遭遇了不幸,不要因為怕提起傷心事刺激到朋友而選擇不聞不問,你要告訴他,你理解他的痛苦,並且堅定地站在他的身邊。

我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如果必須墜落,就讓我墜落,我會成為的那個人一定會接住我。

人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並且學會感恩,每一個經歷了磨難與困苦的人,都將會成為更好的人,更優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