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得了过年恐惧症……惧怕回家,害怕过年,害怕见人,甚至有人干脆要求主动加班不回家,宁愿大年三十在单位当“长工”也不回家……
为何?!
就是因为场面、情面、脸面,这吃死中国人几千年的三碗面……
我们是传统农业文明,传统的过年文化的精华,比如阖家团圆、尊老爱幼、丰年期盼、甚至形式,比如团圆聚餐,发发红包,贴贴春联,写写大字、走走亲戚、这些,本就该在农闲之后慢下来才能体现出来的简单幸福因素,却在如今每个人复制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的过程中,被快节奏地裹挟着,不能停下脚步去认真品味,进而淡化、消亡……
西化的价值观与传统的中国生活方式发生了激烈冲突,西方工业化模式沿用发展那么多年之后,当在业已出现积弊和问题的拐点上,我们却对此进行了复制,反观西方,却已将重点放在了人文关怀上了,比如,生活品质、幸福感、团圆、亲情……一来一回,我们打了个吊……
此时,人们无奈地发现,我们慢慢得了西方许多年前得过的“病”,高节奏、过劳、亚健康、猝死、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交通拥堵、人情淡漠……慢慢地,我们宗族观念淡化了,年轻人不愿意再去见亲戚,因为每年过年的传统话题,对年轻人而言,都成了敏感而尴尬的话题,除了搪塞、回避之外,别无他法。传统仪式感全无,什么祭祖、社火、庙会……除了没有时间之外,即便是一桌子人坐下来,仍是各有各的话题、各有各的生活,各按各的手机……
娱乐项目等精神食粮也都“浓缩”成一台春晚了事,年年如此,台词听腻,场景看遍,不仅如此,平日里,这些已在文艺频道反复循环播放多次(我们似乎已经到了精神产品无法创新的瓶颈)……连观众都是托儿,每个人的表情都能看出来是设计好的,如同商品标签(标哥都上了几届春晚了,我很期待今年2020年再在观众席上看到你那灿烂笑容,和你减肥的成果……)
所以……优秀传统在形式上的缺失,导致优秀实质的消亡,导致无信仰、无追求、无目标、无生活兴味、幸福感降低,甚至无动力……传统文化趋近消亡的过程,就是一个民族丢掉性格的过程……
西方工商业文化的精华和由此带来的正面优秀品质,我们学到多少,不得而知,但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快节奏下人们的各种惶恐感愈加强烈,以及惶恐之下催生的文化副产品,和由此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大、文化糟粕变得越来越糟粕,直到糟心……
年后,很多人健康会出现问题,除去食品安全问题,更多的是由于平日里心理的焦躁聚集到了本应抛开一切的年假这几天……这就是心累、年越来越没意思的原因……
马上大过年的,本不应该说此拆破之语,太过露骨,与大过年欢天喜地之景违和,但大家有没有真正反思过?!
新年除了仰望星空,别忘了俯视大地。
以此共勉,以正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