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看到別人與自己不同時,如何堅持自我?

前幾天閨蜜跟我抱怨,娃兒跟同事家的娃兒一起吃飯時,看到比他還大(閨蜜孩子將近4歲)的小姐姐上演各種被哄著餵飯的戲碼。回家後,直接跟閨蜜說,“媽媽,你總是要我自己吃飯,你看今天那個XX姐姐那麼大了,還不都是爸爸媽媽餵飯呢!”

閨蜜說不想再與同事的娃兒一起玩了,認為壞榜樣會影響自己的孩子。畢竟好不容易引導孩子開始獨立吃飯,今晚又不願意自己吃了。

坦言,這類情況我們也遇到過,並且我也在一直思考,該如何應對?

首先,必須要說一下,幫助娃兒屏蔽這樣的環境是無用的。

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時無刻都需要面對“當別人與自己不同時,我該怎麼做?”的選擇。

即使我們今天可以選擇跟哪個小朋友一起玩,明天我們也無法選擇孩子的同班同學必須是哪些小朋友?


當孩子看到別人與自己不同時,如何堅持自我?

所以,最本質的做法還是需要逐步培養孩子堅持自我的意識

說實話,對於低幼的孩子而言,這點是挺難的。畢竟學齡前的孩子是通過觀察、模仿來認識這個世界的。

我們告訴孩子,“你要堅持自己!”他們也不明白這是什麼含義。

所以,理論上我堅持這一點,行動上我採用了更具體的方式來操作。

01 別總跟孩子說:你看,姐姐/哥哥也這樣啊!

說實話,一開始的時候,我也不時地奔出這句話。

畢竟這麼說確實有效果,還輕鬆。

比如,看到同桌的小姐姐在大口地吃青菜,娃兒自然地開始吃青菜,比你告訴他青菜有營養、好吃更容易達到目的。相信很多人都會深有同感吧?


可是,所有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當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必須要接受他的“負面”影響。

有一天,Eric看到有人將垃圾隨處扔,就告訴我,“媽媽,我們不用去找垃圾桶了。你看那個小朋友,他垃圾就放這裡啊!”

還有一次,Eric看到有人闖紅燈,就問我,“別人都走了,為什麼我們不走呢?”

於是,我突然意識到,作為家長,我們平時不經意間說出:“你看,小哥哥/小姐姐也是這樣的啊!”

也許我們在說話的當下,是給予孩子正確模仿的對象。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接收到的信息卻是“他們也是這樣的,我可以學他們一樣啊!”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是無法分辨什麼能學,什麼不能學的。

所以,慢慢地我減少了這樣的溝通方式。

02 讓孩子意識到“我可以與別人不同”

從某個程度上說,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有從眾心理,因為這樣會讓他有安全感。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與別人不同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小心呵護。

比如Eric特別喜歡光腳丫。


當孩子看到別人與自己不同時,如何堅持自我?

在家裡喜歡光腳丫,爬山喜歡光腳丫,在室外遊樂場玩耍也喜歡光腳丫···

這是很多家長的禁忌,而且根據親歷,這個不分南北方。

所以這兩年我們碰到許多熱心人,不論認識的或陌生的,看到小Eric光腳丫,都會特意來提醒我小朋友不要光腳丫,這樣容易生病(這裡很感謝這些熱心的阿姨、爺爺奶奶們)。

剛開始每每有人特意過來提醒我,我都不好意思,也在想是不是應該讓娃兒穿上鞋子呢,畢竟那麼多孩子,就我們娃兒是光腳丫在那裡玩。

不過,我特別能體會孩子光腳丫的那種狀態,這不僅是身體上的舒適,更是內心的自由。

於是,我特意跟Eric一起上網查詢了相關觀點,並諮詢了認識的大夫,確認光腳丫跟生病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並且光腳丫走路還好處多多呢。

後來,Eric問我,“別人都不肯光著腳,那我可以嗎?”

我告訴他,“如果你喜歡光腳丫,只要確認地上沒有紮腳的東西,你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吧。”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剛剛我也提到,孩子是在觀察與模仿中認識這個世界的。

所以我相信Eric即使當下不一定完全明白,但我種下一顆種子,也許將來某一天就會發芽:“我們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可以堅持自己內心的想法,不用凡事都趨同於他人。”

03 讓孩子感受自己的與眾不同“很膩害”

Eric跟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一起吃飯時,即使看到身邊小朋友邊看電視邊吃飯,或者是沒吃完飯就下桌,或是需要大人喂,他也都會自己坐在餐桌上好好吃完飯,然後再下桌。

前段時間我們去迪士尼樂園玩。

Eric看到迪士尼樂園裡到處都是坐在推車裡的小朋友們,其中還不少跟他同齡或比他更大(這個現象跟當地導覽的“引導”有關)。但Eric自己揹著一個小揹包,跟著我們在樂園裡穿梭了一天,除了午睡時我們抱著,其他時候都是他自己走。

身邊寶媽問我如何讓孩子不學別的小孩呢?

其實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播種(哈哈,我喜歡播種)。

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無心”的對話。

媽媽:

“爸爸,我發現Eric吃飯的習慣特別好,他不只是從小就能夠自己用筷子、勺子吃飯,還知道吃飯的時候不能隨便下桌,到處跑動,吃完飯了才下桌呢!”

爸爸:

“是啊!Eric這點跟很多小朋友不一樣,真是很膩害啊!”

媽媽:

“爸爸,你知道嗎?這次我跟Eric一起去爬山,他全程都是自己爬上去的,碰到難走的地方,還會保護媽媽呢!”

爸爸:

“寶寶長大了,確實很棒呢!出門玩從來都是自己走,不讓爸爸媽媽扛著啊!”

這樣“無心”又“具體”的誇讚,在他內心深處會認為自己的這個行為很贊!小小自豪感油然而生!

所以,我想這也是在很多事情上,他不會因為身邊的人如何做,他就必須放棄自己,跟別人一樣的原因吧!


當孩子看到別人與自己不同時,如何堅持自我?

不一味從眾,保持獨特的自我,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至於孩子未來的發展都十分重要。

更多幹貨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WE親子繪本悅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