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藥:彪悍的麻黃與柔和的桂枝

從這節課起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中藥的各論和其代表藥,首先來講解表藥。什麼是解表藥?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發汗,用以發散表邪、解除表證的藥物,稱為解表藥,或發表藥。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首先是受到表邪,然後通過解肌、發汗來散除表邪的藥物稱為解表藥。

在解表藥的定義中,提到了發散表邪,表邪並不是另外有一種特殊的邪氣,而是六淫外邪在侵犯人體,從皮毛或者口鼻而入,引起表證階段,通稱為表邪。因此表邪就是引起表證的六淫外邪,但是在引起表證的六淫外邪當中,最主要的是風,所以是以風邪為主的六淫外邪,在引起表證的時候,統稱為表邪。

表證就是以惡寒、發熱、脈浮為最基本的症狀。解表藥中的每一個藥,它都治療表證,表證都有這些症狀。

根據我們所受外邪的性質(寒、熱)我們可以把解表藥分為:發散風寒藥和發散風熱藥兩類,又稱辛溫解表藥與辛涼解表藥。發散風寒藥多屬辛溫,故又名辛溫解表藥,適用於風寒表證,代表藥物有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等;發散風熱藥多屬辛涼,故又名辛涼解表藥,適用於風熱表證,代表藥物有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菊花等。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發散風寒藥的兩個最有代表性的藥:麻黃和桂枝。

解表藥:彪悍的麻黃與柔和的桂枝


麻黃


麻黃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中藥之一,無論是脫口而出的“發散風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還是朗朗上口的“麻黃湯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學中醫的路上到處都充滿著它的身影。

麻黃這個藥材微微帶一點很淡的黃色,所以這是通過藥材的顏色來命名的。為什麼叫麻呢?因為麻黃髮汗解表的作用非常強,對於老人和小孩子來說,直接用草質莖發汗作用太峻猛,把麻黃搗絨,就像亂麻一樣,它的藥性就變得相對緩和一些。搗絨主要就是把它莖髓裡面的一些成分,因很容易變成粉末狀,然後就被去掉了,剩下來的就是以外部的纖維為主,這樣它發汗的有效成分去掉很多,而且其他各方面的作用都有所緩和。所以這個麻是形容它纖維的特徵,黃是它的顏色。這就是麻黃名字的來歷。

解表藥:彪悍的麻黃與柔和的桂枝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主治病症】風寒表實無汗證;肺氣不宣的喘咳證;水腫兼有表證者。

麻黃,在《神農本草經》中又名龍沙。古代勞動人民描述的龍,大多騰雲駕霧,神秘莫測,而作為中藥的麻黃也是如此。

1. 發汗解表

在發散風寒藥當中,如果發汗作用比較明顯的藥,它主要是通過發汗來驅除風寒邪氣,這一類藥往往又把發散風寒的作用稱為發汗解表,麻黃就屬於這種情況。所以說發散風寒,是從共性的角度來提出的功效。發汗解表是從個性角度來提出的功效。

麻黃首先是一個發散風寒的藥,它和其他的發散風寒藥一樣,都可以治療風寒表證。風寒表證的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而且惡寒比較重,頭身疼痛,有的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舌質比較淡,口不渴,脈浮緊,對於風寒表證,麻黃完全可以使用。當代很有名的臨床專家蒲輔周先生,他有一個走馬如勝湯,治療四季常見的普通風寒感冒,就只兩味藥,麻黃配伍甘草,是一個治一般風寒表證的方。

在《中藥學》的教科書上強調麻黃用於風寒表實證,大家要有正確的理解。麻黃的個性在發散風寒的藥當中,它的發汗作用最為明顯,前人為了突出它的個性特點,就說它長於“開洩腠理,透發毛竅”,這主要是說它有比較明顯的發汗作用。有的書上直接說“麻黃是發汗解表的第一要藥”。因此,麻黃在臨床上主要就用於風寒表證當中的表實證。這種表實證就是無汗,而且一般的解表藥,不容易達到發汗的效果,臨床把它稱為外感風寒的表實證。但是麻黃單用,雖然發汗作用相對而言比較強,但它的強度仍然非常有限。對於這樣的外感風寒表實證,在一般常用的劑量內用單味麻黃,很難收到明顯的發汗解表效果,所以往往是和桂枝相須為用的。

桂枝,是我們下面要介紹的第二味發散風寒藥,在發汗解表方面,它們能夠互相協同增效。“若不與桂枝並行,其不專主散寒發汗也”,這是一個很精闢的論述。如果要把麻黃作為個發散風寒的發汗解表藥,就必須和桂枝同用,否則,它不專主散寒發汗。

2. 宣肺平喘

喘,疾息也,就是呼吸喘促。外感風寒外邪鬱閉,很容易造成肺的清肅下降的功能失調,而很容易引起氣喘咳嗽。所以在風寒感冒當中經常兼有咳喘的症狀。如果是這種症狀,表實無汗,又兼有咳喘,那麼麻黃它既可以發散風寒,發汗解表,同時又可以通過它的平喘作用,緩解喘咳這個症狀,這個就是它的最佳適應症。

麻黃因為有很好的平喘作用,所以對於氣喘不是風寒引起的,是因為肺熱塞壅盛而肺氣不能清肅下降,也可以使用。但是肺熱壅盛的咳喘證是熱證,麻黃本身是一個溫性的藥,又有發汗作用。肺熱壅盛的喘咳可能常常有出汗,再用辛溫發汗就不利,可能就成為一種副作用。在這時我們可以通過配伍清熱藥,來制約它辛溫發汗的作用,讓它也能充分發揮平喘的功效,這就要以清洩肺熱的藥物為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張仲景的麻杏石甘湯,麻黃和大劑量的石膏配伍用,石膏主要清洩肺熱,又用以制約麻黃的溫散,對肺熱喘咳能夠完全合拍。

麻黃用於咳嗽氣喘,那麼咳喘往往由於痰多而引起,所以如果是咳喘痰多的,可以在麻黃的基礎上加上祛痰的藥,如半夏。

3. 利水消腫

麻黃可以利水消腫用於水腫兼有表證,這種水腫在中醫學當中叫做“風水”。肺能夠主水調水道,為水之上源,如果肺的宣發功能不能正常發揮,通調水道的功能也受到影響,所以小便也不會通暢,出現水腫。麻黃對於風水,第一,它可以發散表邪,可以緩解消除表證,表證解除了,肺的宣發和通調水道的功能也就會得以恢復,有利於出汗利尿。另外麻黃本身有發汗作用,可以使泛溢於肌膚的水溼通過汗液外出,也可以減輕水腫。


桂枝


桂枝是肉桂樹的嫩枝。肉桂樹是一種樟科植物。它的葉子有三條清晰的主脈,像古時祭拜的禮器“玉圭”,因此得名。

解表藥:彪悍的麻黃與柔和的桂枝


【功效】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主治病症】

(1)風寒表虛有汗,風寒表實無汗;

(2)風寒溼痺,經寒血滯之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癥瘕;

(3)胸痺作痛,陽虛心悸;

(4)虛寒腹痛;

(5)陽虛水腫,痰飲證。

肉桂樹的花,黃綠色,小而輕盈,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肉桂樹是熱帶樹種,適合高溫高溼的環境。因為在這種環境中生長,桂枝的其中一個功效,就是幫助把熱性引到它應該去的地方。把桂枝橫著切開,會發現它像一個銅錢一樣,外面是圓的,裡面是方的。從意象的角度來說,圓通方破,這也點明瞭桂枝通陽氣,破瘀血、症瘕的功能。桂枝的內部是紅褐色的,象徵著血管,故而桂枝也有溫通經脈的作用。桂枝因為是枝條,能對四肢和關節起作用,常被用來做左邊胳膊的引經藥。桂枝味甘、辛。甘甜補氣血,辛辣把寒凍的血脈肢節打通。總的來說,桂枝有發汗解肌,調和營衛,溫通經脈,助陽化氣的效果。

1. 發汗解肌

桂枝開腠發汗的力度和麻黃相比要溫和很多,而且善於宣陽氣於衛分,暢營血於肌表,所以有助衛實表,發汗解肌,外散風寒的功效。

桂枝在臨床上風寒表實證和表虛證都可以使用。外感風寒的表實證,桂枝常作為麻黃的一個輔助藥相須為用,這是因為麻黃主要在開洩腠理,透發毛竅,把汗孔打開,讓它舒張容易出汗。而桂枝可以暢旺營血,使營血能夠暢旺於肌表,人體的汗液是營陰在陽氣的作用下化生的,排解於外就是為汗液提供物質基礎。就像我們現在的一個儲水的水缸,一個水籠頭。麻黃主要就把籠頭擰開;桂枝主要在儲水的水缸裡面加水,增加水的壓力,使水源泉不斷。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外感風寒的表實證和表虛證。這裡的“實”和“虛”不是我們八綱辨證當中的虛實,這裡講的是肌表的狀態。如果按照虛實辨證,表實證和表虛證都是屬於實證。打個比方,比如說這裡有一個門,這個門現在關得非常嚴密,沒有一點縫隙,就如同肌表的腠理、毛孔的一種狀態,閉合得很緊,是因為寒邪收引,那毛孔就閉合,這時就很嚴實。如果門有一個縫的時候,說這個門是虛掩著的,同樣是關閉狀態,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它的狀態和前面有一點不一樣,沒有關緊,不是完全封閉,類似我們講的表虛證。表實和表虛以是不是有汗為主要判斷,不容易出汗,就叫表實證。如果外感風寒其他症狀完相同,但是患者有自汗,這個時候肌表就處於一種不固密的狀態,稱為表虛證,實際上它也是一種實證,因為邪氣盛則實,這種外感風寒的表虛證,也是邪氣盛的,它本質上是實證,所以不能誤認為這個虛就是虛證,表實是實證,表虛也是實證,都是邪氣盛的病證。

外感風寒的表虛證,桂枝常常和白芍配伍使用。外感風寒表虛證是營陰不能固守,而造成有自汗。在這個配伍當中,桂枝仍然是發散風寒,或者說發汗解表,祛除鬱閉在肌表的風寒邪氣,是一個祛邪的作用。白芍能夠斂陰止汗,兩者配伍能夠治療營衛不和的外感風寒的表虛證。

表虛證的病理機制,在中醫學裡面叫做營衛不和,二者失掉了調和的狀態,衛氣不能固護營陰,營陰外洩導致自汗。桂枝配伍了白芍,能夠治療營衛不和的外感風寒表虛證。調和營衛,就是桂枝配伍白芍以後或者說桂枝湯這個複方的功效,不是桂枝單味藥的功效。所以不能說桂枝能夠調和營衛,也不能講白芍能夠調和和營衛,而是桂枝配伍了白芍這個特殊的配伍,或者說桂枝湯,可以調和營衛。

2. 溫通經脈

桂枝能夠溫通經脈治療經脈受寒的一些病證,在臨床上的主治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用於寒凝血瘀證。血脈受寒了最容易凝結而成為瘀血。桂枝本身不是活血化瘀藥,但是它有助於消散血脈當中的寒邪,使血脈流暢,所以它常常配伍活血化瘀藥,治療寒凝血瘀引起的月經失調、痛經或者癥瘕甚至於跌打損傷,很多瘀血證。

另一方面用於風寒痺證,就是風寒溼邪凝滯在了人體的關節、經絡這些部位。桂枝本身也不是祛風溼藥,但是它和祛風溼藥同用能夠增強祛風溼的效果,所以在治療風寒痺證的很多方當中也有桂枝。

3. 助陽化氣

桂枝能夠溫補陽氣,既可以溫腎陽、逐寒邪幫助膀胱氣化、又可以化溫扶脾陽以助運水,而行水溼痰飲之邪,為治療蓄水證、痰飲病的常用藥。如脾陽不運,水溼內停所導致的的咳嗽、心悸、痰飲病眩暈,常配伍茯苓、白朮,如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如果膀胱氣化不行,小便不利、水腫,和茯苓、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傷寒論》)。心陽虛引起了心脈瘀阻或者胸痺疼痛、心悸這樣一些病證,桂枝也是能用的。

麻黃和桂枝這兩個藥都性溫,能發散風寒,治療風寒表證及風寒溼痺。麻黃桂枝兩者常常合用,發汗解表力增強。但麻黃髮汗力強,治療風寒表實無汗,還能利水以消水腫。

桂枝發汗力雖弱,但既走表,又走裡,故而治療風寒不論虛實有汗無汗均可,還可助陽故而治療陽虛之胸痺、陽虛之水腫。桂枝的治療身體的層次要深一些。這就猶如:深層的海綿髒了,我們要用擠壓就不能完全清除灰塵了,要先拉抻開海綿,用吸管深入到海綿孔隙深處去沖洗才可以洗乾淨灰塵。桂枝“溫”的作用就像是抻拉的作用,因為熱脹冷縮,桂枝“通”的作用就像是深入沖洗,溫通兩者配合,才能起到徹底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