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與法國竊賊

精美絕倫的中國瓷器在歐洲一現身,立刻成為上流社會的寵兒。

  

  說到“現身”經過,居然和戰事有關。葡萄牙從l5世紀起,乘著大航海時代的風帆,在世界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1603年,在一次從亞洲返航的途中,葡萄牙商船被號稱“海上馬車伕”的荷蘭戰艦截獲,後者將葡萄牙船上的貨物悉數掠走。荷蘭人第一次見識到來自中國的珍寶——明萬曆年間的瓷器,大喜過望,將它們全部運回國,在米德爾堡和阿姆斯特丹進行拍賣。這是一場轟動了歐洲的盛大拍賣,買主名單中,有法王亨利四世和英王詹姆斯一世。

  

  荷蘭人將這批瓷器命名為“克拉克瓷”,其荷蘭語的本意與戰艦相關。東方的精美物件穿上火藥味的甲冑。

  

  見識了來自遙遠東方的瑰寶,歐洲人給瓷器起了個珠光寶氣的新名字——“白色金子”。王公貴族對瓷器趨之若鶩,在他們的引領下,人們發起對中國瓷器的狂熱追索,特別是歐洲宮廷,颳起收藏中國瓷器之風。

  

  在英國人赫德遜的《歐洲與中國》一書中,有這樣一首詩:

  

  去找那種瓷器吧,

  

  它那美麗在吸引我,誘惑我。

  

  它來自一個新的世界,

  

  我們不可能看到更美麗的東西了。

  

  它是多麼迷人!多麼精美!

  

  它是中國的產品!

  

  舉兩個王室的小例子。1713年,普魯士國王選皇后。為了給自己增光添彩,讓婚禮非同凡響,他不惜以600名儀表堂堂的士兵為代價,向鄰國君主換來一批中國瓷器。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帕杜夫人,為了中國瓷器一擲千金,在巴黎專門出售中國商品的店裡,一次買走5只中國青花瓷瓶。

  

  據不完全統計,僅18世紀,至少有6000萬件中國瓷器行銷歐洲。瓷器價格昂貴,只有達官貴人才享用得起。由於歐洲產品無法進入自給自足、萬事不求人的中國市場,從而產生貿易逆差,致使各國金銀外流。歐洲人既舍不下中國瓷器,又無法忍受“失血”狀態,怎麼辦?唯有自己造出瓷器。用今天的話講,便是將瓷器生產“本土化”。

  

  中國瓷器究竟是怎麼燒製出來的?這個秘密,不僅刺激了歐洲人的好奇心,更以其巨大的商業價值,折磨著歐洲人被金錢纏繞的神經。他們挖空心思,不斷嘗試揭秘。馬可·波羅曾經這樣描述過中國瓷器的製造訣竅:“中國人從地下挖取一種泥土,將它壘成一個大堆。任憑風吹雨打日曬,從不翻動。歷時三四十年,泥土經過這種處理,質地變得精純……再抹上顏色適宜的釉,放入窯內燒製……”

  

  歐洲人原以為馬可·波羅懂中國瓷器,法國、意大利等國還曾將中國福建德化所產的白瓷,直接命名為“馬可·波羅瓷”。還有更大而化之圖省事的,將中國宋元兩代輸出的白瓷,統稱為“馬可·波羅瓷”。然而馬可·波羅雖然名頭很大,卻很可能並未深入細緻地研究過瓷器的製造過程,只是道聽途說。他所描述的制瓷程序雖大體不錯,但缺少細節,大而無當。對企圖仿製中國瓷器的歐洲人來說,幾乎毫無用處。

  

  歐洲的制瓷工業,當時也非一張白紙。在羅馬帝國時代,鉛釉陶技術從埃及,錫釉陶技術從中東,都已傳入意大利。後來借文藝復興思潮,此技術輻射至整個歐洲。不過其產品質量與中國瓷器相比,有天壤之別。

  

  想要成功仿造中國瓷器,歐洲人的思路和方法兵分兩路:一路看到中國瓷器溫潤光滑、玲瓏剔透,認為此物和玻璃沾親帶故;另一路,認為瓷器價格昂貴,應與鍊金術有關。

  

  沿第一種思路,陶藝師們使用玻璃製造技術,製造出威尼斯玻璃藍彩陶,德國燒製出了釉陶。此後,法國、英國、意大利爭相仿效,相繼製造出了紅陶、高溫彩色釉陶以及白釉藍彩的“類瓷器”。可惜,這些製品單獨擺放時大致還看得過去,一旦與真正的中國瓷器比肩而立,須臾就敗下陣來。坦率地說,17世紀前,所有的歐洲瓷器都不能算作上品,大部分是陶器或軟質瓷。再往後,歐洲雖然會燒製高溫硬質瓷了,但瓷器的品質仍然無法與中國瓷器相媲美。

  

  沿第二條思路,歐洲鍊金術士們一通緊忙活。1560年,意大利的弗拉公爵鍊金實驗室開始“煉瓷”。可惜“煉瓷”以失敗告終,證明此路不通。美第奇家族的工匠們更是勇氣可嘉,把沙子、玻璃、水晶砂、黏土等材料一勺燴,燒出的“瓷器”是一堆釉色混濁、含有大量氣泡的廢品,與中國瓷器更是相差萬里。

  

  反覆的失敗讓歐洲人徹底明白了,自個兒瞎摸索沒有出路,只能到萬里之外的中國“竊取”秘方。

  

  此刻,一個叫殷弘緒的人登場了,時間是1698年。他的名字很中國化,但他不是中國人,乃地地道道的法國人,真名叫佩裡·昂特雷科萊。

  

  殷弘緒出生於法國里昂,死於清代乾隆年間。他的一生,經歷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3個時期,是不折不扣的中國通。1698年,他跟隨白晉在廣州登陸,初到中國。白晉何許人也?他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國的傳教士,在法國國王和康熙帝之間架起了聯繫的橋樑。殷弘緒來華後,先在廈門學中文。此人很有語言天賦,迅速掌握了中文。後來他接受任命,到江西饒州傳教,主要活動區域在撫州、九江、饒州一帶。法國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教,目的並不完全在宗教,還肩負著收集科技情報的任務。他們在徵召傳教士的時候,就特別要求其具有科學知識背景。法國科學院更是明確指示他們到中國要進行科學考察。官派傳教士身份,為殷弘緒在景德鎮從事間諜活動提供了極大方便。

  

  殷弘緒在景德鎮“深入生活”,居住了7年。此人之所以能常駐景德鎮,主要與他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通過與江西巡撫郎廷極的私交,將法國葡萄酒進呈給康熙皇帝有關係。殷弘緒能夠自由進出景德鎮的大小陶瓷作坊,逐漸熟悉了窯場製造瓷器的各項工序與技術。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及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殷弘緒兩次向歐洲報告了他刺探到的瓷器製作情報,將景德鎮瓷器的製造方法,系統而完整地介紹到歐洲。

  

  自殷弘緒“洩密”之後,中國瓷器最核心的法寶,就毫無遮蔽地袒露在歐洲人面前。1712年,殷弘緒寫信之後,又奉上了高嶺土、瓷土樣本。1716年,在法國《科學》雜誌上,全文刊發了殷弘緒的萬言信。至此,中國瓷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