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互聯網圈地日益嚴重,內容產出低質,你認為造成這一現象原因是什麼?

大美人小智慧


目前的互聯網大環境下,跑馬圈地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快速搶佔市場,短平快,沒有市場規模的項目不是投資者喜歡的項目,以中文內容為核心的互聯網自然也逃不過這個定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以中文內容為核心的幾個項目:

百度是全球中文搜索引擎第一把交椅,百度憑藉本地優勢,將世界級巨頭谷歌擠出了中國市場,然後就是百度發展的黃金時代,一家獨大,每年光靠排名廣告就賺得盆滿缽滿,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百度廣告一直被大家詬病,以魏則西為代表的醫療廣告事件,還有百度app部分頻道因為內容被相關部門約談整改事件等等,低質和無意義的垃圾廣告氾濫讓百度的估值越來越低。

2、知乎、微博等

知乎和微博等平臺都是用戶量驚人的互聯網巨頭之一,前期內容信息質量較高,管控較嚴格,隨著用戶體量壯大,垃圾信息、廣告慢慢就開始氾濫,用戶被各種低質量信息包圍,用戶流失率較大。

3、各大自媒體平臺

各大自媒體平臺在發展前期基本都是嚴格內容把控,百家號、搜狐號等前期都有著不俗的表現,為什麼後期都是廣告了呢?

核心原因:內容變現與廣告

任何一個平臺都不可能永遠是一直免費的平臺,平臺們在大量燒錢結束後,都需要將海量的用戶變現,廣告就是最快的一種方式,百度靠廣告收入成為BAT三巨頭之一,騰訊、微博、頭條等都需要廣告才能生存下去,而純內容性質的平臺變現難度更大,知乎就是其中的代表,付費問答等方式都沒有成功,頭條的自媒體大號收入方式可以參考,如何用粉絲賺錢又不傷害平臺,是一個終極大難題。


至聯雲IPFS


這件事情要分層次來看,互聯網圈地和內容質量低是兩個維度,兩者之間沒有必然關係。

圈地運動是普通現象,古今中外莫如是

圈地運動一詞最開始來源於美國,在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進行的那段時間,美國開始向北美地區進行移民擴張,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爭奪到更多印第安人土地的運動。

整個人類文明就是一場擴張與反擴張的圈地運動史,這是任何政權的本質,人類不可能達成大一統,不同文明之間一定有分歧,有野心,更有反抗。

圈地運動放到商業上來說也是一樣,一個公司發展壯大的過程就是“圈地運動”的翻版。擴張業務,挖競爭對手的人才,收購公司,從而構建起自己的商業版圖。

最近十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就是以bat為首的圈地運動史,bat在自己領域成為巨無霸之後,不斷通過收購兼併,拓展商業版圖。

阿里巴巴,十年間收購了很多公司,以2018年為例:

企業服務是阿里巴巴最重視、投資筆數最多的賽道:投資了軟件整體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潤和軟件」,管理信息化雲平臺運營商「奧哲網絡」;在財務稅務領域,阿里投資了出口退稅服務平臺「龍圖信息」,小企業自動會計服務「噼裡啪」;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阿里投資了深度學習平臺開發者「商湯科技」,人臉識別公司「曠視科技」。

在交通出行領域,阿里投資了共享單車「ofo」和「哈羅單車」,車票查詢與在線預訂平臺「中國公路客票網」,智慧停車運營商「順易通」;在汽車電商領域,阿里投資了汽車新零售平臺「大搜車」;在車聯網及硬件領域,阿里投資了電動汽車生產製造商「小鵬汽車」;在汽車後服務領域,阿里投資了汽車後市場數據與創新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明覺科技」。

在服裝服飾領域,阿里投資了共享衣櫥品牌「衣二三」和「MsParis 女神派」,訂閱制男裝零售平臺「垂衣 CHAMPZEE」;在 3C 電子領域,阿里投資了二手手機數碼回收平臺「回收寶」;在生鮮食品領域,阿里投資了「1919 酒類直供」;在跨境電商領域,阿里投資了海外購物分享社區電商「小紅書」。

不完全統計,2018年阿里供收購或者入股了76家公司!

阿里的整個商業版圖太大,我們從電商版圖就可見阿里的龐大,見下圖:

同樣的,面對激烈的競爭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騰訊也專門成立了投資公司四處出擊,給流量,扶持夥伴公司,構建自己的護城河。 不要以為騰訊只有遊戲和即時通信,他在電商的佈局版圖如下,是不是很震驚?

這種現象是不是隻有中國才有呢,其實不是的,在美國以"FANG"為首的科技巨頭也是四處擴張兼併達到自己的商業目的。

由此可見,圈地運動是商業的正常現象,是市場化成熟的表現,能夠打破區域壁壘,提供更好的服務給消費者,但有時候因為壟斷也限制了市場的充分競爭。

同質化嚴重,質量低

在互聯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很難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沒有任何秘密的,大多都是靠著公司的運營,管理層高效的工作來脫穎而出,比如小米總結的七字真言: 專注,口碑,極致,快。

現在的商業同質化到什麼程度,舉一個例子好了,聊天軟件同一天同時上線三款。

在去年的1月15日,今日頭條、快播王欣、羅永浩投資的快如科技昨天分別發佈了三款社交類新品,依次是抖音“多閃”、王欣的“馬桶MT”和子彈短信升級版“聊天寶”,而這三款產品齊刷刷的瞄準了微信。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三款App一經面世就遭遇微信的“封殺”。

而在應用軟件市場,同樣類型的軟件多如牛毛,比如直播軟件,隨便一搜都是一大堆,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靠運營,靠背後的金主在支撐。

這種現象,必然導致的結果就是同質化非常嚴重,內容質量低,有的甚至千篇一律。

但其實這也是符合商業規律的,因為當一個風口起來的時候,資金瘋狂湧入,創業者也跟隨進入,但競爭一段時間以後,就會形成頭部企業,一旦江山定了之後,才可能在質量和創新上有大的突破。

比如2010左右的“千團大戰”,當時因為團購剛興起,各路資金紛紛看好,不計成本的往裡砸錢,但最後走出來的就一個美團而已,美團在鞏固住自己的陣地之後才開始拓展,做了很多微創新。再比如現在滴滴也是從打車軟件中脫穎而出。

總結一下,圈地運動和內容低質是在商業進程中一個自然的現象,企業在面對競爭和自身發展的同時,需要不斷的拓展邊界,同時也因為資本和人的因素,在某一時期會產生大量同質化的企業和內容,但最終大浪淘沙,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市場最終會消滅那些不思進取的企業。


黑客日


還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