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檢大觀園,黛玉沒反應,探春激烈反抗,寶釵搬走了,這是為什麼

抄檢大觀園是一次突擊檢查。從傻大姐撿到繡春囊開始,爭鬥和佈局都是在大觀園外進行的。整個過程中有兩個隱藏的設定:大觀園內諸人不知道會有這次抄檢;他們也不知道抄檢的原因。直到抄檢結束,也沒有證據表明,她們知道內中真實的原因。

那麼,她們是否願意接受此次抄檢呢?必然是不願意的,不管抄檢原因是明面上的丟了一件東西,還是實際上的查找繡春囊來歷,她們實際上都無法接受這件事情。

抄檢大觀園,黛玉沒反應,探春激烈反抗,寶釵搬走了,這是為什麼

因為抄檢本身就意味著“有疑”,需要“去疑”。而小姐們的清白是不容置疑的。一旦某人查抄出來東西,那麼對於她的清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讓人抬不起頭來;而大家同住大觀園,免不了一起都有了門禁上的“嫌疑”。而抄檢之所以是個餿主意,那就是,如果查不出來東西,那麼所有人都仍然是“有疑”的,更是洗不清楚了。所以鳳姐一開始就建議私下悄聲查訪,而不是做出這種聲勢浩大的醜事,主動往小姐們身上潑髒水。

整個過程中,每個主子提前獲得的信息也是不同的。而且主子和丫環並不住在一起,每次都是直奔丫環房中,也使得主子很難做出即時的決斷和反應。

抄檢是從賈母已經安寢,小姐們都已經回到園中開始。從此刻開始,隨著抄檢時間越來越晚,主子們和丫環們也漸漸都休息了。

抄檢大觀園,黛玉沒反應,探春激烈反抗,寶釵搬走了,這是為什麼

第一站是門口上夜的婆子。

第二站是寶玉處。寶玉還沒有睡下,但是他提前不知道抄檢,無法做出佈置,阻止事情的發生。同時,寶玉本身性格並不強硬,不太拂逆長輩安排。即便如同後文王夫人一一審查逐出怡紅院的丫環,這種關係死生之時,他也不敢略微分辯一二。

第三站是黛玉處。黛玉已經睡下。前文已述賈母已經安寢,又過了這麼一段時間,並不奇怪。如果要講細節的話,那就是時間還不是很晚,同時黛玉向來睡眠質量不好,所以她只是睡下,而不是睡著。和後文李紈、迎春睡著是不同的。

起來後,鳳姐一直陪著她說話,她也並不知道抄檢的真正原因。甚至都不知道正在丫環房中做什麼。後文“善保家的自為得了意,遂忙請鳳姐過來驗視”,以及李紈處,“因李紈才吃了藥睡著,不好驚動,只到丫環們房中,一一的搜了一遍”,也一遍遍說明了主子和需要抄檢的丫環並不處於同一空間。那麼黛玉不明事態進展是合理的,自然也做不出什麼反應。後面也沒有查出來什麼問題,所以事過之後,黛玉也沒有發作的理由。別人有損自己尊嚴,需要當場發作,比如送宮花,比如探春直接給王善保家的一巴掌,比如寶釵說自己沒有好兄弟做楊國忠。如果當時不做表現,那就只能讓事情過去,不再作聲。

抄檢大觀園,黛玉沒反應,探春激烈反抗,寶釵搬走了,這是為什麼

第四站是探春。作者將探春推出來,作為姑娘們對於不合理抄檢的不滿的發聲者,是合理的。這裡面隱藏鋪墊了兩點前提:探春曾經理家,作為一個前管理者,必然消息渠道更加通暢;同時也對家庭內部鬥爭認識更加深刻。再加上探春本人是賈府的年青主人,還具備“玫瑰花”的性格,她的表現是水到渠成,也是最適合表達激烈意見和反抗的人選。

她有消息通報,有自己的深刻思考,還有安排反抗的手段。拒絕抄檢,也代表著一種態度——清白不容檢驗,不容有猜疑。她代表的是姑娘們的利益。夾雜在邢王二夫人和王熙鳳這些奶奶們的不和鬥爭、下層婆子對丫環們的矛盾鬥爭中,被無視和犧牲掉的姑娘們的利益,只能勉力維護尊嚴。她同時也代表著賈府未來一代的無奈。鬥爭已經如此激烈,自保尚且如此之難,又怎麼能推動眾多人目標利益一致,共同維護家庭利益,而不是相互鬥爭呢?賈府這艘巨輪,掌舵者已經無法完全控制走向,事故發生只是時間問題了。

抄檢大觀園,黛玉沒反應,探春激烈反抗,寶釵搬走了,這是為什麼

第五站,李紈處已經睡著,查了查丫環。

第六站是惜春處。惜春年紀小,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嚇壞了。隨後便是她孤介冷淡性格的大發作:入畫查出來問題後,惜春堅決地要趕走她。惜春同樣牴觸抄檢,也明白抄檢出問題的惡劣影響,但她的性格和經歷指導她做出的選擇是決絕地保全自身:“嫂子依他,我也不依。”“這些姊妹,獨我的丫頭沒臉,我如何出去見人。”甚至對尤氏說出了“近日聞得多少議論,我若再去,連我也編排上了。”惜春沒有探春那樣的見解和手段,也不懂得如何圓滑地處理這種清白問題。所以她用過激的反應,不顧及其他人臉面,也一定要保全自己。

抄檢大觀園,黛玉沒反應,探春激烈反抗,寶釵搬走了,這是為什麼

最後一站是迎春。這裡不僅迎春睡著了,連丫環們都準備睡了。扣門許久,才開了門。同樣未驚動主子,只抄檢了丫環。司棋事發,王善保得了沒臉。雖然沒有直接寫明迎春的反應,但是後面司棋求迎春時,迎春的性格特點,卻是反應的明明白白的。迎春是知道緣故,事關風化,無法挽救。但她心底軟和,無法像惜春那樣堅決捨棄丫環,只求自保。所以司棋還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這裡迎春無法救,也無法說狠話讓司棋死心。所以拿一本書看——和當日金絲鳳事件,自拿了“一本《太上感應篇》去看”時候的處理方式一模一樣。

但是這裡迎春還是被周瑞家的話刺痛了。周瑞家的先是暗示:你做的事情難見園裡的人,讓大家不體面。而後直說:把姑娘都帶得不好了。這兩句話出來,實際上是給迎春難堪。迎春無法再讓局勢鬧下去了,她的身份不允許現場再有關於自己清白的質疑聲音出現。迎春給出了司棋明面上讓她出去的理由:因為年紀大了所以需要出去。無力地挽救一下彼此的聲譽。

處理金絲鳳,到處理司棋事件,不難想象迎春嫁入孫家後,如何應付孫紹祖。先是忍讓,實在是突破自己大小姐的清明底線的時候,再做面子上的規勸。可惜孫紹祖不是司棋。她無法勸阻別人,也無法保全自己了。

抄檢大觀園,黛玉沒反應,探春激烈反抗,寶釵搬走了,這是為什麼

最後,第二天,寶釵便來辭別。她可能不知道抄檢的具體細節,但她一定是知道了進行了抄檢。寶釵不可能允許自己被抄檢,也絕對不允許自己被懷疑,她也沒有權利插手、置喙賈家內部的決定安排。那麼她只能儘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抄檢大觀園一節中,主要要鋪排的是惜春入畫、迎春司棋的情節,為後文她們的命運和選擇做下安排:惜春為了自保清白,內心徹底地與寧國府決裂,未來也會徹底地和俗世決裂。迎春懦弱地驅離司棋,她的懦弱柔和,無法自保。同時也讓探春在時機、背景、能力兼具的情況下,大放異彩,為賈家發出了一聲悲鳴。

當”嫌疑“蒙身之時,每個人都無法做出能力之外的反抗。這也不過是外界嚴酷考驗的第一次預演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