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介紹:Susie Zhao/13146932618(電話同微信),國家生涯規劃師/中學生涯指導師
如何能夠深挖問題的本質根源,從而對症下藥,讓來訪者深刻體悟,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個思維利器---NLP邏輯層次理論。
首先解釋NLP。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縮寫。N(Neuro)指的是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思維過程。L(Linguistic)是指語言,更準確的說,是指從感覺信號的輸入到構成意思的過程。P(Programming)是指為產生某種後果而要執行的一套具體指令。即指我們思維上及行為上的習慣,就如同電腦中的程序,可以透過更新軟件而改變。日常生活工作中,人們通過大腦思維的神經系統指揮語言等行為的輸出,形成一個個結果;反之他人也會通過語言等行為的輸出影響你 的思維運轉。故此,NLP被解釋為研究我們大腦如何工作的學問。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什麼是邏輯層次。“邏輯層次(Neuro-Logical Level)”最初由格雷戈裡·貝特森發展出來,後由羅伯特·迪爾茨(Robert Dilts)整理,在1991年推出。羅伯特.迪爾茨將“自我”分為以下六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環境層次(Environment)
這個層次代表我們所處的環境及相關的人。環境層次確定了個體做出反應的外部機會及限制,回答了何處(where)和何時(when)的問題。
第二個層次:行為層次(Behaviour)
這一層代表我們的所做所為,也就是由環境影響而採取的特定行動和反應組成,它主要回答什麼(what)的問題
第三個層次:能力層次(Capability)
這一層體現的是我們所能應用的知識和技巧,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能力,是通過心靈地圖、計劃或策略行為和行動提供指導、引領方向。主要回答(how)的問題。
第四個層次:信念、價值層次(Belief)
這一層體現的是我們所相信或影響我們的概念,它提供了支持與否認能力的強化物(激勵和允許),回答了(why)的問題。
第五個層次:自我意識層次(Identity)
這一層體現的是我們最基礎的核心價值與使命,通過自我認同確定整體目標(使命),主要回答(who)的問題,也就是我是誰。
第六個層次:靈性層次(Spiritual)
這個層次超越了前面五個層次,是與我們自己關係極為密切的精神領域,它認為我們是超越我們自身的更大系統的一部分,就像個體之於家庭、社會或全球的關係,回答了為了誰(for whom)及為了什麼(for what)的問題。
再者,我們來看看邏輯層次理論的六層關係。
環境、行為、能力的低三層我們每天都有意識地接觸到 ,所以是由意識所主導的,由信念、價值到精神的高三層,我們日常很少刻意地去思想,所以往往被忽略。其實,我們在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這三層所主宰。它們由潛意識所控制著,往往不容易說得明白,卻是人生成敗苦樂之決定因素。可以說,環境至能力的低層,只不過是高三層的放映或者在現實生活中的顯示而已。
個人的最高(或者最深的)境界是精神,所以,一般情況下往往只用到理解層次中較低的5層。層次越低的問題,越容易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多是環境及行為層次的問題,當問題是在信念或身份的層次時,解決便較為困難了。愛因斯坦說過,不能在製造問題的層次來解決問題。一般來說,一個低層次的問題,在更高的層次裡容易找到解決方法。反過來說,一個高層次的何題,用一個較低層次的解決方法,難以有效果。
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有一個孩子,他讀書的時候,數學成績很差,我們通過家長的對話來看看處於什麼層次,分別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
1. “學校的這個老師數學教學很差,你看我們的孩子老是考不好。”
這句話體現的是環境層次的問題。那麼要解決,就要上推到上層行為和能力層面。是否有能力為孩子換一位老師,或者換一間學校,甚至到校外找一個1對1的輔導老師這三個方法都可以解決問題。孟母三遷其實解決的就是這類問題。
2. “你看這孩子,每天顧著打遊戲,根本就沒有做練習,難怪數學那麼差”
在這句話體現的是行為方面的問題。要改變這個行為,就要上推到能力和信念價值,甚至是身份層面解決。如何讓孩子具備自律的行為,是需要讓孩子知道他是誰,他想成為誰,這個想成為的人具備怎樣的能力。孩子要刻意修為,才可以達到。所以就要可知自己玩遊戲的時間,約定完成作業後才可以打多長時間的遊戲,這些都是解決的方法。
3. “我們家的孩子好像不懂得如何學習數學,跟他解釋半天,他就是不明白”
這句話體現的是能力的問題。同樣上推到信念和價值、身份層面。家長要幫孩子勾勒出學習力畫像,幫助孩子認清楚數學的學科邏輯,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另外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理想身份,發現孩子擅長的學科,從而發揮孩子的長板效應,增強自信心,這才是發展的根本之道。而不是一味在孩子的短板上加油,導致孩子頹廢。
4. “孩子昨天跟我說,我幹嘛要學數學,爸媽那麼有錢,我今後又不用靠數學吃飯”
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信念/價值觀的問題。學數學是為了什麼?孩子想成為怎樣的人,未來與世界怎樣互動,這個領域目前的成功人物是誰?看看成為誰需要怎樣的能力,沒有數學的支撐是否可以?只有認知信念、價值觀,才可以從根本上說服孩子。
5. “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笨蛋,數學白痴,對他來說,提高數學分數太難了,算了”
這句話體現的是身份的問題。一旦孩子認為自己是某類人,比如數學白痴,那麼其他的努力也就失效了,或者說你根本不會有動力再去做其他努力。所以要調動他的個人理想、社會理想,發揮他的優勢;從優勢科目上引導對數學的理解。
6. “孩子是否學好數學,對這個世界毫無影響,沒所謂啦,讓他學喜歡的就好”
這句體現的是精神層面的問題,也就是為了誰、為了什麼的問題,是關乎到對世界的影響。那麼反過來就要下切,孩子哪方面可以對世界有一些影響,找到優勢是不是更重要,這樣孩子才不會放棄自己,或許也不會放棄數學。
以上語句也可能是小孩自己內心的對話,是小孩對自己的看法,當不同層面的信念在影響他的時候,就會產生不同效果。從這個例子讓大家感受的是,不同層面對一個人的影響力量完全不同。比如:如果我們在身份這個層面已經認為自己是一個數學白痴,那麼下面其他層面的任何改變,比如換環境、要求自己努力等,都將難以產生作用。在邏輯層面裡面,越靠上面的層次影響力越大。因此,我們需要一個人做出改變,最好的方法是從更高的層次進行。
NLP邏輯層次理論同樣也適用於企業。和君商學院的王明夫先生有句名言: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很多企業家沒有真正重視企業文化,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發現文化的力量,或者說,這些企業家本就沒有想著做一個長久的公司,僅僅為了賺快錢而已。一個真正希望打造百年企業的人士來說,應該一開始就從精神的層面去考慮:我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這樣的企業才可能具備長遠發展的基因,這恰恰是企業文化在最開始要做的事情。
筆者介紹:Susie Zhao/13146932618(電話同微信),國家生涯規劃師/中學生涯指導師
為中學孩子選科/選專業/報志願,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為大學生做職業選擇與定位,解決情感困惑;
為職場人士澄清職業定位、發展、轉型;
為全職媽媽做重歸職場的職業分析與準備規劃。
願結交同業人一起“躬身入局 毅往直前”,成為生涯行列的“我輩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