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晚年

有一首《攤破浣溪沙》的詞作,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是晚年的作品呢?亦或說詞中有沒有什麼信息可以得知這首詞是李清照作於晚年的呢?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李清照繪像

不妨走進詞中看一看,詞中有一句“病起蕭蕭兩鬢華”,這句中有兩個重要的信息:

  • 一是“兩鬢華”,意思是形容鬢髮華白稀疏的樣子,這一點可以看出來是李清照晚年時期,因為人到了晚年,頭花會花白,也會變得稀疏起來。
  • 二是“病起”,這兩個字看似簡單,就是說李清照剛剛大病初癒。如果結合李清照留給後世的文字記錄,就會發現,這次生病是詞人身體每況愈下的晚年時期,為什麼這麼說呢?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從李清照南渡之後的書序、信函、和詩詞等文字資料去看的話,她生過兩次重病。

第一次是其《金石錄後序》中的記載:“餘又大病,僅存喘息。”李清照這一次生病是在丈夫趙明誠去世後,時間是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的閏八月,李清照時年46歲

第二次患病要比第一次嚴重很多,她在《投內翰纂公崇禮啟》中寫道:“近因疾病,欲至膏育,牛蟻不分,灰釘已具。”這場大病是因為她深受世事牽絆、蒙受種種毀謗,甚至一度身陷囹圄時。

李清照憑藉頑強的毅力和朋友及時的幫助才挺了過來。根據李清照《投內翰纂公崇禮啟》一文中的記載,她這次生病的時間是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時年李清照49歲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這首《攤破浣溪沙》就是李清照在第二次重病初愈之時所寫,詞作描繪的是一個普通的生活場景,也就是她繼續服藥治病的養病生活。因為詞人大病初癒,同時也洗清了各種毀謗,她的心情也逐漸變好,所以就填成了這首詞。

從詞中的“木樨花”推斷,正是八月份桂花開放之時,而地點正是詞人寓居的杭州西湖一帶。

《攤破浣溪沙》是詞牌名,也叫《山花子》,最早是作為唐教坊曲名使用的。在晚唐、五代時《攤破浣溪沙》脫胎於詞牌名《浣溪沙》,浣溪沙上下片各三句,每句七字。

《攤破浣溪沙》在《浣溪沙》的基礎上,在上下片的最後各增添三個字的結句,成為“七、七、七、三”的詞章格式,所以叫《攤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由此而構成了雙調四十八字,平韻的《攤破浣溪沙》。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這首詞創作於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詞,主要寫她病後的生活情狀,委婉動人。詞中描述的是普通生活場景,自然而然地輕描淡寫,讀來卻扣人心絃。原詞如下: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李清照《攤破浣溪沙》詞意圖

開篇句“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描寫的就是一個久病初起的人的形象,雖然還有點憔悴,但是詞人精神還是不錯的。他洗漱完畢,坐在梳妝檯前照照鏡子,在鏡子裡她看到了自己“兩鬢華”的樣子,詞作就是以這樣的一個生活場景起調的

從這句還能看出處,詞人因為生病,臥床的時間很長了,如今病情好轉,詞人的心情也隨之轉好,她此刻已能下床活動了。在梳妝檯前,詞人對鏡端詳自己的容貌,雖然還未完全恢復,但總算一切都好起來了,這也為詞作接下來的描寫做了鋪墊

“臥看殘月上窗紗”這一句是時間上的挪移,生活場景也發生了變化。時間從早上直接過渡到月上窗紗的夜晚時分。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李清照繪像

“臥看”二字很顯然還是對自身身體狀況的一個側面描寫,因為大病初起,體力還沒有完全恢復,是不宜久坐的,她的身子乏力,坐一會兒又回到了床上躺下。儘管如此,也足以說明詞人心情較為閒適

因為李清照心情不好的時候,她會將這種情緒融進詞作裡的,如她在《浣溪沙》一詞中曾有“小院閒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的句子,詞作無不透露著詞人詞人傷春、傷感、惆悵的情愫。

反觀此時的李清照,雖然身體沒有恢復到完全康復的狀態,但是心情卻轉好了許多。由此可見“臥看”兩字在表達上極為傳神,包含了詞人要表達的話語,而所有的話語又通過“臥看”兩個字傳遞了出來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殘月上窗紗”說明此時的月半彎,殘月初上,從時間上看,此時剛剛入夜,還沒有到就寢的時候。病中的人當然不能睡得太晚,但是詞人偏偏還沒有睡意,她只好透過窗紗臥看月半彎,這又是一個生活場景。

從以上幾點來看,這兩句描繪的是詞人一天的生活場景,時間從早上延續到晚上,都是簡簡單單的白描,卻透露出很多的信息:一個大病初癒的人的生活狀態。

上片其實寫了兩件重要的事情,一是臥看殘月,二是煎藥。“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說的就是第二件事情,因為身體還沒有全好,又在夜裡,詞人百無聊賴,做不了什麼事,只好臥床休息,靜看殘月,既是為了欣賞美麗的月光,也是為了消磨長夜的時光。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豆蔻花

詞作中出現的“豆蔻”是什麼呢?豆蔻本來是一種植物的名字,但是豆蔻又是一種中藥材,種子有香氣,可入藥,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豆蔻治病,取其辛熱浮散,能入太陰、陽明,除寒燥溼,開鬱化食之力而已。

豆蔻是一種藥材,以豆蔻藥名入詞並不僅見於李清照的詞作,宋代詞人張良臣的《西江月》裡就寫道:“別後釵分燕尾,病餘鏡減鸞腰。蠻江豆蔻影連梢。不道參橫易曉。”

從李清照以豆蔻入詞就可以看出來,詞人還在煎服中藥,一來身體沒有完全康復,二來就是康復階段的調理。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這兩句中的“熟水”又是指什麼呢?原來“熟水”是宋代一種常用的具有藥用功能的飲料。就像詞人李清照說的那樣,是一種用豆蔻和連梢兩種中藥材煮制的飲品,具有保健、調養身體的作用。

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人陳元靚撰寫了一本《事林廣記》的書,是一本日用百科全書型的古代民間類書。書中別集卷七專門記載了“豆蔻熟水”的製作方法: “夏月凡造熟水,先傾百盞滾湯在瓶器內,然後將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則香倍矣……白豆蔻殼揀淨,投入沸湯瓶中,密封片時用之,極妙。每次用七個足矣。不可多用,多則香濁。”

像“熟水”一樣,“分茶”也是宋代人們以沸水沖茶而飲的一種方法,這種烹飪方法在宋代還是很講究的。南宋詩人楊萬里在《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一詩中寫道:“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

像這樣精緻的飲茶方式在宋代士人中間還是很流行的。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宋代繪畫中的分茶場景

由此可見,分茶是一種巧妙高雅的飲茶方式,是中國傳統茶道的一種,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湯分別注入盞中飲用,也可見宋代人對於飲茶的喜好與重視程度。

而李清照寫的“莫分茶”是什麼意思呢?根據字面意思和詞意可知:就是不飲茶

。為什麼呢?這個就涉及到了中藥的藥性了,因為茶性涼,與豆蔻的藥性正相反,在服用上是有所禁忌的,就是不能同時服用,亦或身體虛弱、或者久病初愈的人士不適合飲用茶的。

所以此時李清照寫的“莫分茶”就很好理解了,她的言下之意就是說:既然身體不允許飲茶,那就權且以豆蔻熟水代飲,也含有以藥代茶的意味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詞意行文到此處又與起句遙相呼應,可以設想一下此時的情境,閨房中的詞人躺臥在床上,此時室內很安靜,月光斜照在窗紗上,環境又顯得很清幽

此時炭火上煎熬的“熟水”散發出縷縷清香的味道,這樣安靜的環境其實更加適合病後身體的調養,詞作上片營造的氛圍就更加顯現了出來。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下片開篇寫道:“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如果仔細看詞人描寫的場景的話,這又是時空挪移的寫法。很明顯詞意不再是上片中的月夜,而是白天的生活場景。這其實是李清照病後生活的幾個場景,詞人巧妙的將它們融進了一首詞中。

這兩句是詞人真實生活的寫照,在某一個白天的光景裡,隨著詞人身體日漸好轉,他也有了讀書的好心情。

在閒暇的時光裡讀讀自己喜歡的詩詞古籍,既隨心盡興又愜意十足,看書時也很隨便,詞人把看書作為一種打發時間的消遣而已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門前風景雨來佳”詞意圖

讀完書了,來到院子裡散散步,也是很有情趣的一件事情,畢竟對於一個久病臥床的人來說,開始下地活動,或多或少都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而這次詞人在院子裡散步的時候,還下起了雨,雨中的情景別有一番境界。

詞人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景物的美妙,她覺得這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於是“門前風景雨來佳”這樣的意境就在詞人腦海裡形成了,這也是詞人真實感受到的情境。

結尾兩句“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描寫的又是什麼呢?原來此時正值八月,院子裡的桂花正是飄香之時。木犀是桂花的學名,木犀花小淡黃,但是香味很濃郁。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李清照在《玉樓春》中描寫梅花時,也寫道“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她用“醞藉”二字將梅花盛開散發出的幽香、梅花開放時呈現出的意態攝納其中,傳神地表現出梅花飽滿的精神。

李清照在《攤破浣溪沙》詞中,也用“醞藉”二字來形容院子裡的桂花,這是寫出了桂花花型花色溫雅清淡、花香含蓄的特點,與描寫梅花時用到的“醞藉”一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從這兩個字中既可以看出詞人的靈心慧思,也可見詞人是很喜歡桂花的。

“桂花”在李清照的詞中不止一次的出現。她還有一首專門以桂花為題的詞《鷓鴣天》,詞作是這樣寫的: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李清照《鷓鴣天》詞意圖

李清照這首讚美桂花的詠物詞,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襯,襯托出桂花在詞人眼中是“花中第一流”。這首詞從多層次的議論中描寫了桂花的形態,體現了詞人超塵脫俗的美學觀點和對桂花由衷的讚美

在《攤破浣溪沙》中,李清照用“終日向人多醞藉”一詞來形容桂花的香味,其實已經將桂花擬人化了,詞人眼中的桂花成了學問淵深、胸懷寬博、待人寬厚的化身

這一句既寫實又寫神,將桂花含蓄的花型和濃郁的香味描寫得極為傳神,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木犀的喜愛,院子裡的桂花陪伴著詞人,她可以每天都來到院中觀賞這“花中第一流”的桂花。其實這也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群的審美品味,這不就是詞人自身的寫照嗎?

《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什麼時候寫的,詞中描寫了怎樣的場景

小結

李清照自南渡之後,生活是相當不易的,丈夫張明成的去世,居無定所的流寓生活,加之含有官司纏身,所以李清照在流寓期間的詞作內容上主要以感傷時世、悼念亡夫、回憶故土為感情基調。

李清照這一時期的詞作大多是反映困頓和危苦生活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她那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但是這首《攤破浣溪沙》在李清照南渡之後的詞作中,卻是別具一格的,通篇全用白描,語言樸素自然,情味深長,格調輕鬆明快,也反映出詞人怡然自得的心境。當然這一切都是由詞人大病初癒後的欣慰心理決定的,這正是所謂的“詞為情而生”。

詞作流露出的是她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她將細膩的情感融於生活中的每個片段,不管是梳妝檯前的兩鬢華、臥看窗紗缺月,還是枕上讀書的閒情逸致、以及庭院中觀賞桂花,都是詞人細膩情感的體現。

詞人又將這一個個生活場景以女性特有的情感體驗融進詞作中,充滿了生活畫面,這一句句歌詞、一幕幕場景就像清雅悠然、婉轉流淌的溪水,也像詞中醞藉有致的木犀花一樣,細細品味,扣人心絃,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